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雠订(讎訂)
校勘订正。 明 《〈元人十种诗〉序》:“近又取 元 人十种,手自讎订,布诸宇内。”
分類:校勘订正
《國語辭典》:修订(修訂)  拼音:xiū dìng
修改订正。宋。朱熹 答滕德章书:「熹旧所为书,近加修订,稍有条理。」
《漢語大詞典》:核正(覈正)
查核订正。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裴松之〈三国志〉补:“ 裴松之 补三国志,如驳辨 官渡 之兵数,核正 黎阳 之婚期……俱极允当。”
覈正:核实校正。 清 姚鼐《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铭》:“羣吏放手,民则弗堪。覈正斗角,公以躬监,正税罔赢,诛责贪惏。”
《漢語大詞典》:补订(補訂)
补充订正。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吴仙居夺谥:“于时 于景素 孔兼 为仪曹副郎,即疏请夺諡矣……时礼曹无人肯出疏。 于 即任之,亦以旧隙相左也。其事予曾记之,又为补订云。”
分類:补充订正
《漢語大詞典》:订谬(訂謬)
订正谬误。 明沈鲸《双珠记·人珠还合》:“愿高明矜作俑,订谬补遗成雅颂,千古知音同翫弄。”
分類:订正谬误
《漢語大詞典》:订补(訂補)
订正补遗。 清 钱谦益 《徐霞客传》:“其书数万言,皆订补 桑 《经》《注》,及 汉 宋 诸儒疏解《禹贡》所未及。” 清 王先谦 《〈韩非子集解〉序》:“书都二十卷,旧注罕所挥发,从弟 先慎 为之集解,订补闕譌,推究义藴,然后是书釐然可诵。”
分類:订正补遗
《漢語大詞典》:综校(綜校)
整理订正。《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加以少膺儒雅,韜含六籍,推考星度,综校图録。”
分類:整理订正
《国语辞典》:增订版(增订版)  拼音:zēng dìng bǎn
书籍经过增补订正的版本。
《国语辞典》:刊误表(刊误表)  拼音:kān wù biǎo
订正文字谬误的对照表。
《国语辞典》:修订本(修订本)  拼音:xiū dìng běn
书籍内容经过修改订正后,再重新印刷发行的版本。
《漢語大詞典》:补漏订讹(補漏訂訛)
补充缺漏,订正错误。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钞辑史记正义》:“ 王 板史记之外,并博攷他书所引,为之补漏订讹,手钞成帙。於是 守节 所箸,灿然復为完书。”
《漢語大詞典》:钉铨(釘銓)
订铨。谓订正谬误,评量斟酌。
《漢語大詞典》:订辨(訂辨)
亦作“ 订辩 ”。 订正辨明。蕙风词话卷三引 金 李治 《与翰苑诸公书》:“肯容我窜名玉堂之署,日夕相与刺经讲古,订辨文字,不即叱出。” 黄濬 《花随人圣盦摭忆·陈衎记戚继光与俞大猷事》:“唯 倭 寇与 日 本迺为二事,世俗混淆,正须订辩。”
分類:订正辨明
《漢語大詞典》:订证(訂證)
订正、考证。 宋 楼钥 《〈止斋春秋后传左氏章指〉序》:“ 公是 刘先生 敞 权衡意林等书,订证尤详。” 明 陈士贤 《〈七修类稿〉序》:“其究心良亦勤矣,詎不足以辅翼经史、订证事理耶?” 清 黎士宏 《〈仁恕堂笔记〉后记》:“ 靖逆侯 张公 曾分书千餘卷,又多所残缺,故篇中率皆凭臆之谈,殊少订证。”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汲古阁》:“﹝ 毛子晋 ﹞遂于是年誓愿开雕,每年订证经史各一部,其餘各种书籍,亦由此而成焉。”
分類:订正考证
《漢語大詞典》:订述(訂述)
谓订正旧闻,编写成书。 明 黄佐 广州人物传·晋广州大中正王公范:“乃蒐罗 百粤 典故为书,名曰《交广二州春秋》。 太康 八年,表上之。订述该覈,众见之称服,自是名动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