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别劲(别劲)  拼音:bié jìn
大陆地区指较劲、计较的意思。如:「这种牛脾气,别给他别劲,他想走就走。」
《國語辭典》:打擂台(打擂臺)  拼音:dǎ lèi tái
1.设台比武。如:「拳赛要登场了,这次是由前后任拳王打擂台。」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那泰安州山神庙,有一等打擂台赌本事的,要与人厮打。」
2.较量技巧、手段。如:「这次球赛由我们自己人互打擂台,相互较量。」《红楼梦》第五三回:「我才看那单子上,今年你这老货又来打擂台来了。」
《国语辞典》:有讲究(有讲究)  拼音:yǒu jiǎng jiu
1.有所计较或顾虑。如:「这件事牵涉很广,处理起来步步要有讲究,才不至于出纰漏。」「冬令进补还是有讲究,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千万不能过度。」
2.有隐情、有私弊。《官场现形记》第二一回:「无奈内中有个输钱顶多的人,心上气不服,一口咬定牌里有讲究,骰子也靠不住。」
《漢語大詞典》:铢铢较量(銖銖較量)
谓极精细地计较衡量。 清 陈确 《原教》:“ 荀 、 告 、 韩 、 杨 ,各是所见,銖銖较量,可谓愚甚。”
《國語辭典》:铢铢校量(銖銖校量)  拼音:zhū zhū jiào liàng
斤斤计较。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九。柳柳州》:「然荣辱得失之际,铢铢校量,而自矜其达,每诗未尝不著此意,是岂真能忘之者哉?」也作「锱铢必较」、「锱铢较量」。
《國語辭典》:争长竞短(爭長競短)  拼音:zhēng cháng jìng duǎn
争论是非。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但凡人家不和,皆起于妯娌争长竞短,分门各户。」也作「争长论短」、「争长争短」。
《國語辭典》:锱铢必较(錙銖必較)  拼音:zī zhū bì jiào
斤斤计较。《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就是族中支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关,锱铢必较,一些面情也没有的。」也作「铢铢校量」、「锱铢较量」。
分類:计较
《漢語大詞典》:校怨
计较怨仇。谓有怨仇必定报复。新唐书·李巽传:“ 巽 为人忌刻校怨,在 江西 ,有所憎恨輒杀之。”
《国语辞典》:天公疼憨人  拼音:tiān gōng téng hān rén
憨厚的人因不与人计较,反而得到上天较多的照顾。藉以劝喻世人不要奸险、势利。如:「他宅心仁厚,凡事不计较,结果反而发了大财,果然是天公疼憨人。」
《国语辞典》:自认倒楣(自认倒楣)  拼音:zì rèn dǎo méi
接受吃亏的事实而不去计较。如:「他因为贪便宜,一时大意,买到假的字画,只好自认倒楣了。」
《国语辞典》:冷手挝不著热馒首(冷手挝不著热馒首)  拼音:lěng shǒu zhuā bù zháo rè mán shǒu
(谚语)比喻有急需时向人求助,不能太过计较。《崇祯本金瓶梅》第三五回:「你若要,与他三百两银子,他也罢了。冷手挝不著热馒首。」
《国语辞典》:好鞋不踏臭屎  拼音:hǎo xié bù tà chòu shǐ
(谚语)比喻好人不与坏人计较。《醒世姻缘传》第五二回:「你好鞋不踏臭屎,你只当他心疯了,你理他做什么?」也作「好鞋不踏臭粪」、「好鞋不粘臭狗屎」。
《国语辞典》:大人不记小人过(大人不记小人过)  拼音:dà rén bù jì xiǎo rén guò
(谚语)比喻气量大的人,不与无德智修养的人计较。《三侠五义》第三三回:「正思想却他之法,又见店东亲来陪罪。那人道:『你不必如此。大人不记小人过,饶恕你便了。』」
《国语辞典》:芝麻小事  拼音:zhī ma xiǎo shì
像芝麻般细微而不值得计较的事情。如:「为了芝麻小事争吵却忽略更重要的环节,岂不是因小失大、本末倒置?」
《国语辞典》:猎装(猎装)  拼音:liè zhuāng
1.专为打猎而设计的服装。如:「他穿著猎装,正要出门去打猎。」
2.后指款式设计较不正式的西装外套。如:「今年猎装的款式十分具有复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