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寅正
农历正月。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周礼时月:“四时命官,悉从寅正。”
旧时计时,指凌晨四点。
《國語辭典》:寅时(寅時)  拼音:yín shí
旧式计时法指凌晨三点到五点。
《漢語大詞典》:暮更
指夜晚的时间。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唐 薛逢 《追昔行》:“朝光如飞犹尚可,暮更如箭不容卧。”
《漢語大詞典》:莲筹(蓮籌)
莲花漏上的计时报更的竹签。 元 张宪 《夜坐吟》:“玉壶水动漏声乾,夜冷莲筹三十刻。”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驿亭奇遇》:“听莲筹渐长,五更时傍。” 清 陈维嵩 《金笺子·咏灯》词:“春夜照梳头,莲筹杳凄清。”
《漢語大詞典》:辰牌
(1).古代一种计时器中标志时刻的牌子。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 太平兴国 中, 蜀 人 张思训 ,製上浑仪,其製与旧仪不同,最为巧捷。起为楼阁数层,高丈餘,以木偶为七直人,以直七政,自能撞鐘击皷;又为十二神,各直一时,至其时,即自执辰牌,循环而出。”《宣和遗事》前集:“一盃未尽笙歌送,堦下辰牌又报时。”
(2).辰刻。上午七时至九时。《水浒传》第三九回:“次日早膳罢,辰牌前后,揣了些银子,锁了房门,离了营里,信步出街来。”
《國語辭典》:转漏(轉漏)  拼音:zhuǎn lòu
漏,用铜壶制成的滴漏。转漏指一滴漏前后转移的顷刻。比喻极短的时间。《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即日罢退高安侯董贤,转漏之间,忠策辄建,纲纪咸张。」
《國語辭典》:箭漏  拼音:jiàn lòu
一种古代的计时器。在漏下置盘承水,盘中刻箭形以标计。后比喻时间。宋。欧阳修渔家傲。七月新秋风露早〉词:「箭漏初长天杳,人语悄,那堪夜雨催清晓。」
《漢語大詞典》:官漏
古代官府的计时器。《后汉书·律历志中》:“今官漏率九日移一刻,不随日进退。 夏 历漏(刻)随日南北为长短,密近於官漏,分明可施行。” 南朝 梁 陆倕 《新漏刻铭》:“且今之官漏,出自 会稽 。积水违方,导流乖则。”参见“ 漏刻 ”。
《國語辭典》:漏刻  拼音:lòu kè
古代计时的器具。以铜壶盛水,底穿一孔,壶中竖立一支有刻度的箭,水渐漏则箭上的刻度就逐渐显示时间。共有一百刻,分昼夜。夏至通常昼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冬至则相反,春秋二分昼夜各五十刻。
《漢語大詞典》:一严(一嚴)
古代以漏箭计时刻,按时刻击鼓以告众,一次为一严。宋书·礼志一:“上水一刻,奏:‘槌一鼓。’为一严。上水二刻,奏:‘槌二鼓。’为再严。”新唐书·仪卫志上:“驾还,一刻,击一鼓为一严,仗卫还於涂。三刻,击二鼓为再严。”亦通谓击鼓一通为一严,如古乐中有鼓一严、鼓三严之称,为赞礼者之辞。
《漢語大詞典》:龙漏(龍漏)
古代计时的一种漏壶。铸为龙形,故名。 唐太宗 《冬宵各为四韵》:“雕宫静龙漏,綺阁宴公侯。”参阅初学记卷二五引 李兰 《漏刻法》
《漢語大詞典》:传水(傳水)
谓计时器滴水。形容时光流逝。 唐 白居易 《待漏入閤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诗:“闇漏犹传水,明河渐下山。”
《漢語大詞典》:逾刻
过了一刻时间。古用铜漏刻度计时。 唐 高彦休 《高阙史·韦氏子》:“逾刻,烛尽及期,歘欲逼之,纷然而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雹神:“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额都司》:“随闻屋上逢逢,逾刻方息。”
《漢語大詞典》:终晷(終晷)
犹终日,整天。晷,测日影以计时之器。新唐书·杨绾传:“造之者,清谈终晷,而不及荣利。” 清 姚鼐 《〈方坳堂会试朱卷〉跋尾》:“余再读之,因忆昔者兀坐终晷,握管披卷,时欣时厌。”
《漢語大詞典》:春箭
春天的漏箭。古代以铜壶滴漏计时,壶内置箭,刻节,浮于水上,以计昼夜昏明。 宋 夏竦 《奉和御制上元观灯》:“冉冉游尘生輦道,迟迟春箭入歌声。”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观灯》:“金锁通宵启玉京,迟迟春箭入歌声。”
《漢語大詞典》:香线(香綫)
即线香。燃之以计时。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家书一:“每日用一香綫工夫为此,餘则不尔责也。”
分類:线香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