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坐铺(坐鋪)
守卫本铺。谓警戒。 元 代兵制,十里为一铺。《元典章·刑部十三·防盗》:“当该围宿军官号令军人坐铺知更,提铃击柝,相继巡警不絶……若贼踰墻而入,盗讫官物者,在处坐铺军人照依不获窃盗限末限罪例断罪。”
《國語辭典》:戒书(戒書)  拼音:jiè shū
1.自我戒惕的文字。《大戴礼记。武王践阼》:「王闻书之言,惕若恐惧,退而为戒书。」
2.汉代皇帝的四种命令之一,用以戒敕刺史、太守等官。汉。蔡邕〈独断上〉:「汉天子正号曰皇帝……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也称为「戒敕」。
《漢語大詞典》:儆励(儆勵)
警戒策励。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帝﹞谓宰相曰:‘ 汉 制,刺史以天条问事, 诸葛亮 有武臣七戒,朕今参求要道以儆励羣臣。’”《“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工界诸公﹞应当随学商二界之后,以消极罢工手段,儆励政府。”
分類:警戒策励
《漢語大詞典》:警劝(警勸)
警戒劝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至於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於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山歌:“ 吴 人耕作或舟行之劳,多作謳歌以自遣,名唱山歌,中亦多可为警劝者。”
分類:警戒劝勉
《漢語大詞典》:提警
提醒,警戒。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殿上常列禁卫两重,时刻提警,出入甚严。”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一:“斯时也,儻有名师能举二先生之説,开发提警,安知不於道有进邪?”
分類:提醒警戒
《漢語大詞典》:咎谪(咎讁)
谓政有缺失,天示变异以警戒。讁,变异。《晋书·郭璞传》:“往年岁末,太白蚀月;今在岁始,日有咎讁。”
《漢語大詞典》:警敕
亦作“警勅”。亦作“ 警飭 ”。 警戒。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玁狁 孔棘” 汉 郑玄 笺:“戒,警敕军事也。孔,甚。棘,急也。言君子小人岂不日相警戒乎?”一本作“ 警勑 ”。 唐 陆贽 《论朝官阙员及刺史等改转伦序状》:“进而有过则示惩,惩而改修则復进,既不废法,亦无弃人,虽纤芥必惩而才用不匱;故能使黜退者克励以求復,登进者警飭以恪居。”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使天下懦将骄卒,闻之皆震栗竦动,以自警飭。” 清 宗稷辰 《姚适庵怡柯草堂诗赋抄序》:“及归而端忧,起而防边,提桁杨,守壁垒,藩屏乎昆弥,警敕夫錞于,宜形之咏叹者益变。”
分類:警戒
《漢語大詞典》:检戒(檢戒)
约束警戒。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公直》:“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检戒,庶乎人主不为非法。”
分類:约束警戒
《漢語大詞典》:策戒
天子策书上的警戒之言。汉书·梁孝王刘武传:“ 哀帝 建平 中, 立 復杀人,天子遣廷尉 赏 、大鸿臚 由 持节即讯,至,移书傅、相、中尉曰:‘王背策戒,誖暴妄行,连犯大辟,毒流吏民。’” 颜师古 注:“初封时,策书有戒勅之言。”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上遵策戒,下免悔咎。”
《漢語大詞典》:巡御(巡禦)
巡防警戒。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乃与执金吾 耿秉 述职巡御,治兵于 朔方 。”金史·李石传:“京师巡御不可不严。近都猛安内选士二千人巡警,仍给口豢芻粟。”
分類:巡防警戒
《国语辞典》:后哨(后哨)  拼音:hòu shào
行军时,在后面担任掩护本队或警戒工作的队伍。《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便教顾全武代了陆萃之职,分兵一千前行,陆萃改作后哨。」
《漢語大詞典》:戒警
亦作“ 戒儆 ”。 警戒。 明 刘基 《〈唱和集〉序》:“纵不能救当时之失,而亦可以垂戒警于后世。” 明 沈鲸《双珠记·刑逼成招》:“为营长辖众兵,朝夕铜鱼常戒儆。”
分類:警戒
《漢語大詞典》:拨食(撥食)
(1).散播食物。 唐 储光羲 《田家即事》诗:“拨食与田鸟,日暮空筐归。”
(2). 宋 大内进膳时的警戒措施。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大内:“每遇进膳,自殿中省对 嘉明殿 ,禁卫成列,约栏不许过往,省门上有一人呼唱,谓之拨食。”
《國語辭典》:前哨  拼音:qián shào
1.部队在静止状态中,于宿营或占领阵地时,由主力派出的警戒部队,配置于前方相当距离的要点,以防止敌人的观察或奇袭。
2.前方要地,第一线。
《漢語大詞典》:释警(釋警)
解除警戒。谓安宁无事。文选·张协〈七命〉:“丹冥投烽,青徼释警。” 张铣 注:“青徼,东方;谓 吴 已平,释捨戍候,不用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