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宰鸡教猴(宰鷄教猴)
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馀。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章:“ 吴七 总想抓个奸细来‘宰鸡教猴’一下, 吴坚 和 剑平 反对;怕闹得内部更混乱,又怕有后患。”
《国语辞典》:杀鸡儆猴(杀鸡儆猴)  拼音:shā jī jǐng hóu
比喻惩罚一个人以警告其他人。如:「法官严厉处罚喝酒开车肇事的驾驶,以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国语辞典》:给我记住(给我记住)  拼音:gěi wǒ jì zhù
因有过节,警告别人的用语。如:「好!今天的事,你给我记住!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国语辞典》:空袭警报(空袭警报)  拼音:kōng xí jǐng bào
敌机来袭时所施放的警报声响,用以警告民众。
《国语辞典》:警告启事(警告启事)  拼音:jǐng gào qǐ shì
事前做公开告诫的书面陈述。如警告逃妻的启事。
《国语辞典》:吃不完兜著走  拼音:chī bù wán dōu zhe zǒu
东西吃不完,打包带走,多用作警告他人做事别太过分,否则将予不利的用语。如:「你别再管閒事,否则我会让你吃不完兜著走!」
《国语辞典》:天灾地孽(天灾地孽)  拼音:tiān zāi dì niè
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认为这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隋书。卷二。高祖纪下》:「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也作「天灾地变」、「天灾物怪」。
《国语辞典》:天灾物怪(天灾物怪)  拼音:tiān zāi wù guài
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认为这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明史。卷二一七。王家屏传》:「天灾物怪,罔彻宸聪;国计民生,莫关圣虑。」也作「天灾地变」、「天灾地孽」。
《国语辞典》:告诫书(告诫书)  拼音:gào jiè shū
警方在检肃流氓之前的一种警告文书。
《国语辞典》:欠揍  拼音:qiàn zòu
1.要求对方改进的警告用语。如:「你欠揍哇!否则字怎么写得这么潦草?」
2.指言行不合宜。如:「他的言语行为一副欠揍的样子,很难让人接受。」
《国语辞典》:皮痒(皮痒)  拼音:pí yǎng
皮肤痒。比喻不守规矩,欠揍讨打。为要求对方改进的警告用语。如:「叫你好好看家,你竟然还敢跑出去玩,皮痒是不是?」
《国语辞典》:走著瞧  拼音:zǒu zhe qiáo
1.静待事情变化。如:「不相信,你走著瞧!」、「事已至此,只好走著瞧,回头再想想看有没有转圜的馀地。」
2.等著看不幸后果出现。有警告别人必须听从自己的意见或话语的意味。如:「好!咱们走著瞧。」
《国语辞典》:撞警钟(撞警钟)  拼音:zhuàng jǐng zhōng
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危险提出警告,使人警觉、戒备。
《国语辞典》:警告牌  拼音:jǐng gào pái
1.标示警告文字的牌子。如:「围墙上挂了一块『内有恶犬』的警告牌。」
2.某些比赛中裁判员用来警告犯规球员的牌子。如足球赛中的黄牌。
《國語辭典》:当头一棒(當頭一棒)  拼音:dāng tóu yī bàng
佛教禅宗接引弟子时,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后用以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红楼梦》第一一七回:「一闻那僧问起玉来,好像当头一棒。」也作「当头棒喝」、「迎头棒喝」。
《國語辭典》:当头棒喝(當頭棒喝)  拼音:dāng tóu bàng hè
佛教禅宗接引弟子时,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后用以比喻使人立即醒悟的警示。《歧路灯》第一四回:「那日程希明当头棒喝,未免触动了天良。」也作「当头一棒」、「迎头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