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誓死  拼音:shì sǐ
立下誓愿,表示至死皆不改变。如:「他们保卫家园的决心誓死不变。」
《漢語大詞典》:靴刀誓死
亦作“鞾刀誓死”。 语出旧唐书·李光弼传:“初, 光弼 将战,谓左右曰:‘战,危事,胜负繫之。 光弼 位为三公,不可死於贼手,苟事之不捷,继之以死。’及是击贼,常纳短刀於靴中,有决死之志,城上面西拜舞,三军感动。”后因以“靴刀誓死”谓战死沙场的决心。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当盾墨磨成之日,是鞾刀誓死之秋。”
分類:沙场决心
《分类字锦》:誓死不背
蜀志关羽传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分类:
《國語辭典》:誓死不二  拼音:shì sǐ bù èr
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意志专一不变。如:「我与全体官兵共进退,誓死不二。」
《漢語大詞典》:誓死不贰(誓死不貳)
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贞不渝或意志坚定专一。宋书·邓琬传:“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据 盆城 ,誓死不贰。”亦作“ 誓死不二 ”。 鲁迅 《华盖集·夏三虫》:“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
《漢語大詞典》:誓死不贰(誓死不貳)
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贞不渝或意志坚定专一。宋书·邓琬传:“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据 盆城 ,誓死不贰。”亦作“ 誓死不二 ”。 鲁迅 《华盖集·夏三虫》:“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
《國語辭典》:誓死不屈  拼音:shì sǐ bù qū
宁死也不屈服。用以形容很有气节。宋。朱熹跋王枢密答司马忠洁公帖〉:「司马忠洁公仗节虏廷,誓死不屈。」
《漢語大詞典》:誓死不渝
立誓至死不变。 唐 柳宗元 《为裴中丞上裴相乞讨黄贼状》:“陈力之志,誓死不渝。”
分類:立誓至死
《漢語大詞典》:矢死
誓死。谓下定决心,宁可死去。新唐书·李纲传:“ 宣帝 将杀 宪 ,召僚属诬左其罪, 纲 矢死无橈辞。”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杨武陵:“以縗絰侯代之人,作奋袂勤王之事,歷艰险而不辞,皎孤忠而矢死。”
《漢語大詞典》:矢命
犹誓死。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下:“ 英吉利 入 寳山 , 沪 城震动,而 上海 典史 杨君 庆恩 独矢命殉城,卒死于难。”
分類:誓死
《漢語大詞典》:赌死(賭死)
拼死;誓死。 许杰 《惨雾》中:“我们是小村,横竖再同他赌死几个罢!”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五章:“他们苦苦哀求,赌死不肯回去。”
分類:拼死誓死
《國語辭典》:守死  拼音:shǒu sǐ
1.誓死保卫、防守。《北史。卷四三。李崇传》:「祖悦守死穷城,平乃部分攻之,斩祖悦,送首于洛。」《文选。任昉。奏弹曹景宗》:「全城守死,自冬徂秋。」
2.执意、坚持。《水浒传》第七二回:「李逵守死要去,那里执拗得他住。」
《漢語大詞典》:张睢阳齿(張睢陽齒)
安禄山 叛乱时, 唐 睢阳 守 张巡 誓死守城,每战大呼,眥裂血流,齿牙皆碎。及城陷,贼将 尹子奇 谓 巡 曰:“闻君每战眥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 巡 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 子奇 以大刀剔 巡 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见《旧唐书·张巡传》。后因以为忠义的典型。 宋 文天祥 《正气歌》:“为 张睢阳 齿,为 颜常山 舌。”
《國語辭典》:握拳透爪  拼音:wò quán tòu zhǎo
晋朝卞壸力战苏峻率领叛军而身亡。后有贼盗墓,开棺见卞壸尸体虽僵,鬓发苍白,面貌如生,两手握拳,指爪皆穿透手背。典出《晋书。卷七○。列传。卞壸》。后用以形容极度愤怒的样子。也作「握拳透掌」。
《国语辞典》:守死善道  拼音:shǒu sǐ shàn dào
誓死维护学说或道统。《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旧唐书。卷八○。褚遂良等传。史臣曰》:「而韩、来诸公,可谓守死善道,求福不回者焉。」
《国语辞典》:登楼望阙(登楼望阙)  拼音:dēng lóu wàng què
阙,皇宫。登楼望阙为宋朝陈寅誓死卫国,坚守阵地,与全家牺牲殉国的故事。见《宋史。卷四四九。忠义传四。陈寅传》。比喻怀念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