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08,分181页显示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憸言
傥言
甜言
言次
言服
言肆
诤言
夸言
缕言
谋言
望言
儳言
言谨
言列
言讷
《漢語大詞典》:憸言
邪说。 明 方孝孺 《御史府记》:“舍其大而务其细,或事小忠末节以市名,或为诡行憸言以规荣,於民之治否、国之安危无预焉。”
分類:邪说
《漢語大詞典》:傥言(儻言)
正直的言论。儻,通“ 讜 ”。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虚心导人,允求儻言。师臣司训,敢告在前。”南史·齐本纪上:“詔内外羣僚,各进儻言,王公卿士,各举所知。”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丞相得君最深,名位已极,儻言之胜,宗社赖之。”
分類:正直言论
《國語辭典》:甜言  拼音:tián yán
甜美动听的言语。《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庵郑虎臣报冤》:「王小四还只怕婆娘不肯,甜言劝谕。」
分類:美言好话
《漢語大詞典》:言次
言谈之间。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逊 后诣都,言次,称 式 佳吏。”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言次,谓言论之次,犹今云语次。”北史·谷浑传:“太后嬖幸 郑儼 ,惧 绍达 间构於帝,因言次,以 绍达 为州。” 宋教仁 《我之历史》卷二:“言次,復呼取酒来,遂围坐而饮之。”
《漢語大詞典》:言服
谓以言服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其次,则 太子晋 八龄而言服, 师旷 、 甘罗 十二而辩动。”
《漢語大詞典》:言肆
谓说话的声音失常。左传·文公十二年:“ 臾駢 曰:‘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 杜预 注:“言肆,声放失常节。”
分類:声音失常
《國語辭典》:诤言(諍言)  拼音:zhēng yán
规劝他人的正直言辞。如:「他肯接纳诤言,所以能够成功。」
《漢語大詞典》:夸言(誇言)
说大话。晏子春秋·问下二十:“不夸言、不愧行,君子也。”魏书·胡叟传:“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
大言,夸大其词。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夸言稍少,此近代文所长,若 惲敬 之恣, 龚自珍 之儇,则不可同论。” 许涤新 《宪政运动与抗战》:“召集国民大会,实行宪政,谁都不会反对。可是若说只要召集国民大会,便可以把深入的敌人打出去,这未免太过武断了,夸言了。”
《漢語大詞典》:缕言(縷言)
细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属笔易巧,选和至难,缀文难精,而作韵甚易,虽纤意曲变,非可缕言,然振其大纲,不出兹论。” 唐 张九龄 《敕吐蕃赞普书》:“自数十年来或叛或附,皆所亲见,岂假缕言?”
分類:细说
《漢語大詞典》:谋言(謀言)
犹建言,进言。《文选·王粲〈赠文叔良诗〉》:“君子敬始,慎尔所主。谋言必贤,错説申辅。” 吕向 注:“所谋出之言必正,措词必申匡辅之志,説词贞正也。”
分類:建言进言
《漢語大詞典》:望言
怨言。新唐书·刘汉宏传:“ 汉宏 恨赏薄,有望言。”
分類:怨言
《國語辭典》:儳言  拼音:chàn yán
插嘴。《礼记。曲礼上》:「长者不及,毋儳言。」
《韵府拾遗 吻韵》:言谨(言谨)
礼记庸德之行庸言之谨论语便便言惟谨尔
《韵府拾遗 屑韵》:言列
齐书高帝纪或戍捍边役末由旋反听于同军各立五保所隶有司时为言列
《漢語大詞典》:言讷(言訥)
亦作“ 言纳 ”。 说话迟钝不流畅。语出《论语·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邢昺 疏:“訥,迟钝也;敏,疾也,言君子但欲迟钝於言敏捷於行,恶时人行不副言也。”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天下谓我:“容疏言纳,貌朴而鄙。”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欲学为佞,则患言訥词直,卒事不成。” 唐 柳宗元 《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色平气柔,言訥性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