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辩辩(辯辯)
形容善于言谈。史记·孔子世家:“其於宗庙朝廷,辩辩言,唯谨尔。” 司马贞 索隐:“论语作‘便便’。”参见“ 便便 ”。
分類:言谈
《國語辭典》:便便  拼音:pián pián
1.形容言语明白流畅,也形容巧言利口,擅长辞令。《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一。词曲部。结构。减头绪》:「三尺童子,观演此剧,皆能了了于心,便便于口。」
2.肥胖的样子。如:「大腹便便」。《后汉书。卷八○。文苑列传上。边韶》:「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漢語大詞典》:妲语(妲語)
荒诞不经的言谈。《宋书·颜延之传》:“窃议以迷寡闻,妲语以敌要説,是短算所出,而非长见所上。”
《國語辭典》:溢于言表(溢於言表)  拼音:yì yú yán biǎo
内容的深度、感情或思想超出言语以外。如:「捧读来书,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漢語大詞典》:温吞水
不冷不热的水。《人民文学》1980年第1期:“这天晚上老太太吃东西吃得不消化,又喝了两口温吞水,夜里就跑了三趟厕所。”常用以形容言谈不着边际,办事不爽利或态度不鲜明。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二:“你记得么,一二八时候, 英国 那种温吞水的态度?” 张英 《老年突击队》:“他名叫 温成书 ,因为做事怕痛怕痒,干啥也吞吞吐吐,没有火气,所以大伙把他的名字喊成为‘温吞水’了。”
《國語辭典》:汤池铁城(湯池鐵城)  拼音:tāng chí tiě chéng
汤池,比喻险固的护城河。铁城,铜墙铁壁的城墙。汤池铁城比喻坚固不可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虽思虑通长,然于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苦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
《國語辭典》:谈羡(談羨)  拼音:tán xiàn
在谈话中,表达称羡赞美。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四折:「圣恩可便可怜,博一个万万古名扬谈羡。」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二折:「那里战到数十合,把我浑身上下都缝遍,那个将军不喝采,那个把我不谈羡。」
《國語辭典》:套话(套話)  拼音:tào huà
1.普通应酬的习惯语。《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计氏让他们到家吃茶,众妇人都辞了不肯进去,站定叙了句把街坊家套话。」《红楼梦》第九○回:「宝蟾道:『好说,自家人,二爷何必说这些套话。』」也称为「套头话」。
2.用话设计问出真情。如:「话里套话」。
3.大陆地区指公式化的空话。
《漢語大詞典》:言论风生(言論風生)
形容言谈议论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 清 袁枚 新齐谐·赵李二生:“﹝书生﹞邀入坐,言论风生。”
《國語辭典》:要言妙道  拼音:yào yán miào dào
精要的言论和玄妙的道理。《文选。枚乘。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制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宋。辛弃疾 六州歌头。晨来问疾词:「有要言妙道,往问北山愚,庶有瘳乎!」也作「妙言要道」。
《國語辭典》:心拙口夯  拼音:xīn zhuó kǒu hāng
心思笨拙,不善言辞,常用为自谦之词。《程乙本红楼梦》第三○回:「你也试著比我利害的人了,谁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著人说呢?」也作「心拙口笨」。
《国语辞典》:疲劳轰炸(疲劳轰炸)  拼音:pí láo hōng zhà
1.战时向敌方作长期的间歇性轰炸,使对方精神崩溃。如:「抗战时期,日本对重庆实施疲劳轰炸。」
2.冗长而无趣的言谈,使人感到疲劳、厌烦。如:「来宾致词过于冗长,简直是疲劳轰炸。」
《国语辞典》:时谈物议(时谈物议)  拼音:shí tán wù yì
时人的言谈与议论。唐。刘知几〈上萧至忠论史书〉:「凡此不可,其流实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而时谈物议,乌得笑仆编次无闻者哉?」
《国语辞典》:高谭清论(高谭清论)  拼音:gāo tán qīng lùn
高妙清雅的言谈、议论。《东观汉记。卷一八。赵勤传》:「到叶见霸,不问县事,但高谭清论,以激励之。」也作「高谈清论」、「清谈高论」。
《国语辞典》:行浊言清(行浊言清)  拼音:xíng zhuó yán qīng
行为污秽,言谈高尚。形容行为言语相背不一致。元。乔吉《扬州梦》第四折:「杜牧之难折證,牛僧孺不志诚,都一般行浊言清。」
《国语辞典》:雄辩高谈(雄辩高谈)  拼音:xióng biàn gāo tán
强而有力的辩论,豪放不羁的言谈。《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引得那邓九公雄辩高谈,真情毕露。」也作「高谈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