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8,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失口
反言
调引
夷言
疏语
游语
赞词
优笑
蹇吃
唠唠
激将
雅辞
炮轰
偻罗
噤舌
《國語辭典》:失口  拼音:shī kǒu
失言。《礼记。表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亮实不知。失口乱言,死罪!死罪!」
《漢語大詞典》:反言
(1).谓言语与汉语不同。《淮南子·齐俗训》:“ 胡貉 、 匈奴 之国,纵体拖髮,箕倨反言而国不亡者,未必无礼也。”
(2).违反常体的文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正文明白,而常务反言者,适俗故也。”
(3).指反问语气的语句。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反言省乎字例:“读者毋以反言为正言,致与古人旨意剌谬也。”
《國語辭典》:调引(調引)  拼音:tiáo yǐn
挑逗、勾引。《宋元戏文辑佚。崔莺莺西厢记》:「全不省琴中恨,棋内心,把咱厮调引,使咱憔悴损。」
《漢語大詞典》:夷言
古指 黄河 流域华夏族以外的各种语言。后亦泛指少数民族或外国的言语。左传·哀公十二年:“太宰 嚭 説,乃舍 卫侯 。 卫侯 归,效夷言。”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 青羌 赤狄 ,同畀豺狼,胡服夷言,咸为京观。”新唐书·崔汉衡传:“ 贞元 三年,豫 吐蕃 盟 平凉 ,被执,虏将杀之,因夷言谓之曰:‘我善 结赞 ,无杀我!’”
《漢語大詞典》:疏语(疏語)
(1).平庸的言语。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二:“厚韵属疏语,薄名谢嚣闻。”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一将功成万骨枯’,是疏语;‘可怜 无定河 边骨’,是词语。”
(2).指空疏的言词。 明 李贽 《王骥》:“此则稍有识见,非復彼时训导诸人疏语。”
《漢語大詞典》:游语(遊語)
戏谑的言辞;挑逗的言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双灯:“ 魏 细瞻女郎,楚楚若仙,心甚悦之。然惭怍不能作游语。”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梨花》:“公子待之尤厚,屡欲私之。奈 梨花 防维綦密,虽欲申以游语,亦不可得。”
嬉戏的言语。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诸生》:“ 吴门 诸生某,醉归自某训导家……相去一矢地外有红衣女子行其前,约略甚美,心仪之:‘盍追及一睹华容?’比追及,果艳絶,试以游语而不愠。”
《漢語大詞典》:赞词(贊詞)
赞颂的文词或言语。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八》:“此等处毕竟作训词,不作赞词,方味长。”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 康熙 二十八年闰三月,準翰林院移会,内称 颜 、 曾 、 思 、 孟 赞词,已蒙御製发出,相应将四子赞词并 孔子 赞词,一併交与国子监勒石摹搨。”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六:“ 盛淑君 没有听人的赞词,她掮起扁担,又跑走了。”
《國語辭典》:优笑(優笑)  拼音:yōu xiào
俳优、弄臣。《韩非子。八奸》:「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国语。齐语》:「优笑在前,贤材在后。」
《國語辭典》:蹇吃  拼音:jiǎn jí
口吃,说话不清晰流利。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言辞蹇吃,更甚扬雄。」
《國語辭典》:唠唠(嘮嘮)  拼音:láo láo
吵杂喧扰的样子。唐。贯休 四皓图诗:「何人图四皓,如语话唠唠。」
分類:言语絮叨
《國語辭典》:激将(激將)  拼音:jī jiàng
用反话刺激对方,使人下决心做事。《西游记》第三一回:「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
《國語辭典》:激将法(激將法)  拼音:jī jiàng fǎ
用反话刺激对方,使人下决心做某事的方法。《三国演义》第七○回:「请将须行激将法,少年不若老年人。」《西游记》第七六回:「三魔见老魔怪他,他又作个激将法。」
《漢語大詞典》:雅辞(雅辭)
(1).平素的言语。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天子以 伍被 雅辞多引 汉 之美,欲勿诛。”
(2).文雅的言辞。
《国语辞典》:炮轰(炮轰)  拼音:pào hōng
1.激烈的轰炸。如:「金门曾经受到共军的猛烈炮轰。」
2.形容言语的强烈抨击。如:「立委们强烈炮轰那位失职的官员。」
《漢語大詞典》:偻罗(僂儸)
1.干练,伶俐,机灵。《敦煌曲子词·定风波》:“功(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塞骋僂儸。”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五代史: 汉 刘銖 恶 史肇弘 、 杨邠 。於是 李业 譖二人於帝而杀之。 銖 喜谓 业 曰:‘君可谓僂罗儿矣。’僂罗,俗言猾也。 欧 史间书俗语甚奇。”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他那里精神一掇显僂囉,他那里尖着舌语剌剌,我这里掩着面笑呵呵。”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辨证:“俗云僂儸,演义谓干办集事之称。篇海训儸字曰健而不德,据是二説,皆狡猾能事意也。”
2.喽啰。旧称强盗或绿林头领的部众。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遂唤几个小僂儸,传令众攛掇。” 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有我八拜交的哥哥 晁盖 知某有难,领僂儸下山。”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阳货篇七:“盗贼之有渠帅,有僂儸,一般底尊卑之序,也恰像个礼。”
3.象声词。形容言语不清,难懂。 清 赵翼 《闽言》诗:“满耳啾啁不辨何,近来渐解説僂罗。始知 公冶 非神技,只为听他鸟语多。”按,北史·王昕传:“尝有 鲜卑 聚语, 崔昂 戏问 昕 曰:‘颇解此否?’ 昕 曰:‘楼罗,楼罗,实自难解。’”此“楼罗”正与“僂罗”用法同,盖拟声也。
《漢語大詞典》:噤舌
犹结舌。形容言语谨慎。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铨选》:“及其一旦之为是官,噤舌拱手,四顾吏胥,以问其所未尝知之法令。”
分類:言语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