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言外之味
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长意味。 王国维 人间词话二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 白石 。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落第二手。”
《國語辭典》:弦外之意  拼音:xián wài zhī yì
乐声所蕴含的其他意思。比喻言外之意。南朝宋。范晔 狱中与诸甥侄书以自序:「其中体趣,言之不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也作「弦外之音」。
《国语辞典》:罗隐题破(罗隐题破)  拼音:luó yǐn tí pò
唐朝诗人罗隐猜测事物常能言中。语出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十二。才情雅致》:「罗昭谏隐,新城人,博物能诗。……然性傲睨,好议评臧否,探隐命物,往往奇中,故至今杭人称前定不爽者,犹云『罗隐题破』也。」后借喻命中注定如此。
《国语辞典》:结合韵母(结合韵母)  拼音:jié hé yùn mǔ
在我国的语言中,有所谓的复元音,其主要元音在后者,称为「结合韵母」。如:「ㄨㄚ」/ua/中的/a/。
《国语辞典》:电脑语音辨识(电脑语音辨识)  拼音:diàn nǎo yǔ yīn biàn shì
藉助电脑的演算能力,撷取人类语言中的特性加以比对,进而自动辨识语音内容的一项关键性技术。经由此种技术,可使电脑具有如人类一样的听话能力。语音辨认系统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用于特定说话人,另一类用于不特定说话人。前者需要使用人先将语汇念入电脑,以后电脑就可辨认这个使用人的语音,后者无需使用人先念入语汇就可辨认其语音,可给许多人使用。另一种分类方式,是看念入的语音是不连续发音的,或是连续发音的。前者是指每个单语要个别发音,电脑才能辨认,后者是指使用人可以连续说出若干个单语,连成句子,电脑便可将这句话中的各个单语辨认出来。
《国语辞典》:一头撞死(一头撞死)  拼音:yī tóu zhuàng sǐ
1.誓言中诅咒自己的用语,以示决心。如:「如果我没有做到,就一头撞死。」
2.表示极度生气、失望或惭愧。如:「他这种作法,令人受不了,真想一头撞死。」
《国语辞典》:一言中的  拼音:yī yán zhòng dì
的,箭靶的中心。一言中的比喻说话正中对方的心意。《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你做摺子须要在此等地方著想,包管你一言中的,上头不能不准。」
《国语辞典》:次重音  拼音:cì zhòng yīn
拼音语言中,多音节的词有程度不等的重音,念的最重者称为「重音」,念的次于重音的强度者称为「次重音」。
《国语辞典》:发音学(发音学)  拼音:fā yīn xué
研究语言中发音原理的学科。
《国语辞典》:儿化音(儿化音)  拼音:ér huà yīn
汉语北京音系和某些方言中的语音现象。即某些词后所缀的「儿」字不自成一音节,而和前一字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捲舌韵母。如:「花儿一词,是花字与儿字合为儿化音的例子。」
《国语辞典》:同形词(同形词)  拼音:tóng xíng cí
语言中意义不同,发音不同,而只是写法相同的词。如同「好」字,读三声和读四声意义便不同。外国语言同一词汇也常因重音音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意义。同形词的来源是由于世界上很多文字都不标声调或重音的结果。
《漢語大詞典》:肤浸(膚浸)
肤受。犹言谗言中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笔鋭干将,墨含淳酖;虽有次骨,无或肤浸。”
《漢語大詞典》:读数语句
又称“读语句”。输入数据的语句。如fortran、pascal、basic语言中的read语句。在basic语言中的读数语句,必须与置数语句data配对使用。
《漢語大詞典》:合音字
(1).合二字之音为一字者。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现代方言中亦有。如 北京 话“不用”为“甭”。
(2).指拼音文字。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合音字为既开化人所用……合音之字,视而可识者,徒识其音,固不能知其义,其去象形,差不容以一黍。”
《漢語大詞典》:触斗蛮争(觸鬭蠻争)
触 和 蛮 。《庄子》寓言中蜗牛角上两个小国。见《庄子·则阳》。后因以“触鬭蛮争”喻为私利而争斗。 清 尤侗 《驻云飞·十空曲》:“竖子英雄, 触 鬭 蛮 争蜗角中。” 清 王韬 《答强弱论》:“ 触 鬭 蛮 争,由造物主观之,不值一笑。”参见“ 触蛮 ”。
《國語辭典》:触蛮(觸蠻)  拼音:chù mán
庄子则阳篇中所假设的两个小国。比喻细微的地方。参见「蛮触相争」条。清。程先贞〈还山春事〉诗三○首之七:「触蛮俄诧三军勇,雉犊频惊一注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