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触禁犯忌(触禁犯忌)  拼音:chù jìn fàn jì
触犯禁令忌讳的事。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戒》:「夫立功德者,不得触禁犯忌,当与身神相和。」
《国语辞典》:军事犯(军事犯)  拼音:jūn shì fàn
触犯军法而受军法审判的罪犯。
《国语辞典》:刑事案  拼音:xíng shì àn
对于触犯刑法或其相关法规,所进行调查或审理的案件。
《国语辞典》:牵连犯(牵连犯)  拼音:qiān lián fàn
法律上指罪犯犯一罪时,而其犯罪手法或结果触犯其他罪名者,称为「牵连犯」。牵连犯应从其法定刑较重罪名处断。如侵入被害人住宅行窃,侵入住宅罪为窃盗罪的手段,则从刑责较重的窃盗罪论处。
《國語辭典》:犯而不校  拼音:fàn ér bù jiào
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论语。泰伯》:「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后汉书。卷二五。卓茂传。论曰》:「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也作「犯而勿校」。
《漢語大詞典》:白冠厘缨(白冠釐纓)
用兽尾作缨的白帽。古代大夫触犯五刑,则戴之,表示自己有罪。《孔子家语·五刑》:“是故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闻而谴发,则白冠釐缨,盘水加剑,造乎闕而自请罪。”亦作“ 白冠氂缨 ”。 汉 贾谊 新书·阶级:“故其在大谴大訶之域者,闻谴訶,则白冠氂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其罪矣,上弗使执缚係引而行也。”
《漢語大詞典》:爆竹筒子
方言。比喻人脾气暴躁。一触犯就生气、发火。 老舍 《全家福》第一幕:“哎!我就是个爆竹筒子!好,我多干事儿,少说话。”
《漢語大詞典》:抵噪(抵譟)
触犯而引起喧闹。新唐书·陆贽传:“故忘身効节者抵譟於众,僨军缓救者畜姦不畏,褒贬称毁,纷然相乱。”
分類:触犯喧闹
《漢語大詞典》:杵触(杵觸)
触犯,冒犯。 唐 沈亚之 《上家官书》:“书辞多鄙,又不尽志,杵触清严,罪无可逭。”
分類:触犯冒犯
《漢語大詞典》:触蹈(觸蹈)
触犯践踏。三国志·魏志·牵招传:“值京都乱, 苗 隐 见害, 招 俱与 隐 门生 史路 等触蹈锋刃,共殯敛 隐 尸,送丧还归。”
分類:触犯践踏
《漢語大詞典》:触殃(觸殃)
谓触犯祸祟。 汉 王充 论衡·辨祟:“血忌不杀牲,屠肆不多祸;上朔不会众,沽舍不触殃。”
分類:触犯
《漢語大詞典》:迁惹(遷惹)
谓迁怒而触犯。 茅盾 《子夜》九:“ 张素素 好像把一腔怒气迁惹到点心上面了,抓过一个包子来,狠狠地咬了一口。”
分類:迁怒触犯
《漢語大詞典》:青口白舌
指说话不知轻重,触犯忌讳。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这座五奎桥,岂但关系我们 周 家祖坟上的风水,也关系你们全乡全村的风水。这样的好风水,保桥还来不及呢!岂可青口白舌,轻易说拆去么?”参见“ 赤口白舌 ”。
《國語辭典》:赤口白舌  拼音:chì kǒu bó shé
言语恶毒或说惹是非、不吉利的话。《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五月五日午时书,赤口白舌尽消除。」《野叟曝言》第二八回:「今日要祭祖哩,休得赤口白舌的,罚那毒誓!」也作「红口白舌」、「赤口毒舌」。
《漢語大詞典》:入竟问禁(入竟問禁)
谓进入别国国境,先问明禁令,以免触犯。竟,“ 境 ”的古字。语本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孔颖达 疏:“入竟而问禁者……竟,界首也。禁谓国中政教所忌。凡至竟界,当先访问主国何所禁也。”
《漢語大詞典》:惹翻
因语言、行动触犯对方,使其生气、翻脸。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便是把他惹翻了,今昔情形不同,也不怕他远走高飞,拿刀动杖。”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谁知那天我们老爷子在我们亲家祠堂里,才説得句叫我们这位小姑奶奶叫二叔二婶声父母,就把他惹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