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解梦(解夢)  拼音:jiě mèng
解析梦境。如:「有些学者利用解梦来研究人的潜在心里状态。」
分類:解说梦兆
《國語辭典》:开演(開演)  拼音:kāi yǎn
1.开释讲演,阐述义理。《五灯会元。卷七。雪峰义存禅师》:「三乘十二分教,为凡夫开演,不为凡夫开演?」《西游记》第一二回:「书办旨意,前赴化生寺,择定吉日良时,开演经法。」
2.开始表演。如:「电影就要开演了,还不快点?」
《國語辭典》:图解(圖解)  拼音:tú jiě
利用图形来说明、分析。如:「图解二元一次联立方程式。」
《國語辭典》:解故  拼音:jiě gù
1.用当代语解释古语。《后汉书。卷三六。贾逵传》:「复令撰齐、鲁、韩诗与毛氏异同,并作周官解故。」
2.解说事故原由。《后汉书。卷二○。祭遵传》:「师次长安,时车驾亦至,而隗嚣不欲汉兵上陇,辞说解故。」
分類:借故解说
《國語辭典》:解诂(解詁)  拼音:jiě gǔ
用当代语解释古语。《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下。何休传》:「蕃败,休坐废锢,乃作《春秋公羊解诂》。」也作「诂训」、「释诂」。
分類:解诂注释
《漢語大詞典》:高说(高説)
高明的解说。后汉书·徐防传:“臣以为博士及甲乙策试,宜从其家章句,开五十难以试之。解释多者为上第,引文明者为高説。”
分類:高明解说
《漢語大詞典》:指解
(1).犹注解。 宋 司马光 《进古文〈孝经〉指解表》:“臣愚幸得补文馆之缺,以经史为职。窃覩秘阁所藏古文孝经, 先秦 旧书,传注遗逸,孤学堙微,不絶如綫。是敢不自揆量,妄以所闻,为之指解。”
(2).指点解说。《西游记》第八回:“众菩萨献毕,因请 如来 明示根本,指解源流。”
《漢語大詞典》:集说(集説)
汇集对某一古籍的诸家解说,断以己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礼三·礼记正义》:“自 明 永乐 中敕修礼记大全,始废 郑 注,改用 陈澔 集説。”
《國語辭典》:理喻  拼音:lǐ yù
以道理解说明白。如:「你这人真不可理喻。」
《國語辭典》:拨镫法(撥鐙法)  拼音:bō dèng fǎ
书法上运笔写字的方法。因以手执笔皆直,虎口间空圆如马镫,易于拨动,故称为「拨镫法」。唐。林蕴〈拨镫序〉:「吾昔受教于韩吏部,其法曰『拨镫』,今将授子,子勿妄传。拖、撚、拽是也、诀尽于此,子其旨而味乎!」
《漢語大詞典》:碎义(碎義)
支离破碎的解说。《汉书·艺文志》:“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闕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 清 梅曾亮 《〈柏枧山房诗集〉自序》:“矜此难能,竞於碎义,是犹削足适屨,屈头便冠,此又一蔽也。” 章炳麟 《訄书·学变》:“使学者人人碎义逃难,苟得利禄,而不识远略。”
《漢語大詞典》:象说(象説)
描摹,解说。鹖冠子·泰录:“象説名物,成功遂事,隐彰不相离,神圣之教也。” 陆佃 解:“拟之者象也,议之者説也。”
分類:描摹解说
《国语辞典》:绿人(绿人)  拼音:lǜ rén
在公园中,为游客沿自然步道介绍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解说员。
《漢語大詞典》:讲家(講家)
解说经传的儒师。 清 朱圭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解》:“ 朱子 集註无释。后之讲家乃皆以 孟子 为终不朝,而‘不得已’三字悬而无著,心窃疑之。”
《國語辭典》:浅说(淺說)  拼音:qiǎn shuō
1.浅显易懂的说明。多用做书名或文章的题目。如:「文字学浅说」。
2.书名。明代陈紫峰撰,为论述八股文的专书。
《漢語大詞典》:附说(附説)
增添解说。 唐 韩愈 《石鼎联句》序:“道士高踞大唱曰:‘ 刘 把笔,吾诗云云。’其不用意而功益奇,不可附説,语皆侵 刘 侯 。”
分類:增添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