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副角  拼音:fù jué
非主要的角色。如:「不论主角、副角,卖力演出是所有演艺人员的基本信念。」
分类:角色
《国语辞典》:乾旦  拼音:qián dàn
戏曲中扮演女性角色的男演员。由于传统社会禁忌较多,女性不宜抛头露面,因此便由男性演员反串旦角。直至清末,始打破传统,逐渐出现符合性别的女旦角。
《国语辞典》:扮家家酒  拼音:bàn jiā jiā jiǔ
一种常见的儿戏。小孩间各自扮演家庭角色,拟构诸种情节进行游戏,可单人玩,亦可多人玩。如:「小华、小明正在院子里扮家家酒哩!」
《国语辞典》:男配角  拼音:nán pèi jiǎo
在电影、戏剧等表演活动上,戏分仅次于男主角的男性角色。如:「他在这出戏里虽只是男配角,却因为表现突出而抢走主角不少的风采。」
《国语辞典》:内心戏(内心戏)  拼音:nèi xīn xì
戏剧表演中,由演员表达角色心中情感的戏。如:「这位演员擅长内心戏,把女主角的无助、悲苦演得入木三分。」
《国语辞典》:拉丁文  拼音:lā dīng wén
拉丁语的书面语。中古世纪扮演欧洲文化、学术界共同语言的角色。今独为天主教教廷使用。
《国语辞典》:戏包袱(戏包袱)  拼音:xì bāo fu
能扮演各种角色的演员。如:「你看这戏包袱,演得多好啊!」
《国语辞典》:下场白(下场白)  拼音:xià cháng bái
戏曲表演时,角色下场的结句,若不用唱,则必用下场白。形式各有不同,通常为一首抒发人物感情的七言诗或五言对子。
《国语辞典》:头手鼓(头手鼓)  拼音:tóu shǒu gǔ
为布袋戏后场中最重要的角色,戏界称为万军主帅。位在前场演师的左后方,专司单皮鼓,指挥整个后场,以配合或引领前场的演出。也称为「打鼓佬」。
《国语辞典》:玩笑旦  拼音:wán xiào dàn
戏剧中的角色。多饰轻浮或活泼的女子,大都扮相艳丽,举止诙谐、伶俐,偏重作工与说白。
《国语辞典》:一字髯  拼音:yī zì rán
一字形的胡须。在国剧脸谱中代表角色性格粗暴,共有黑、白、红三色。
《国语辞典》:小戏儿(小戏儿)  拼音:xiǎo xì ér
1.一种小型的戏剧。角色少,情节简单。
2.票价低廉的戏剧。如:「闷得慌可以听听小戏儿。」
3.以年幼演员为主的戏班。《红楼梦》第一一回:「现叫奴才找了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都在园子里戏台上预备著呢。」
《国语辞典》:扇子生  拼音:shàn zi shēng
一种戏剧中的角色。在剧中扮演拿著扇子,不带髯口的年轻小生,多为风流儒雅的公子。
《国语辞典》:千面人  拼音:qiān miàn rén
1.称那些善于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扮演不同类型、不同角色的演员。
2.专在百货商店或超市的货品中下毒,再进行勒索诈财的罪犯。
《國語辭典》:二花脸(二花臉)  拼音:èr huā liǎn
国剧中副净的角色。也称为「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