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乖觉(乖覺)  拼音:guāi jué
机警、聪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谁知这儿子是个乖觉的,点头会意,就晓得其中就里。」也作「乖角」。
《高级汉语词典》:的觉
果然;的确
《漢語大詞典》:泥融觉(泥融覺)
谓泥滑而跌,忽得顿悟。 宋 陶谷 清异录·泥融觉:“比丘 无染 游 庐山 ,春雨路滑,忽仆石上,由是洞见本原,士大夫称为‘泥融觉’。”
分類:顿悟
《漢語大詞典》:七觉分(七覺分)
佛教修行的七种内容,属于“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即择法觉分(以智慧判别真伪),精进觉分(努力修持),喜觉分(行善而生喜悦),轻安觉分(断除沉重烦恼而身心安适),念觉分(忆念佛法而不忘失),定觉分(心注一境而不散乱),捨觉分(捨弃一切分别而住于平等)。杂阿含经卷十一:“佛告 縈髮目犍连 ,有七觉分,修习多修习,明解脱福利满足。”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师碑铭序》:“二空法外,何处进求;七觉分中,谁当决释。”
《漢語大詞典》:机觉(機覺)
机敏,机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若夫 屈 贾 之忠贞, 邹 枚 之机觉, 黄香 之淳孝, 徐干 之沉默,岂曰文士必其玷歟!”
分類:机敏机警
《國語辭典》:觉剑(覺劍)  拼音:jué jiàn
以剑比喻觉悟的智慧。唐。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挥觉剑而破邪山,扬智灯而照昏室。」
《漢語大詞典》:觉化(覺化)
佛的化身。佛教认为佛的真身是法身,世人不能见,能见的是佛的化身,故称 释迦牟尼 为“千百亿化身”。 唐 钱起 《登玉山诸峰偶至悟真寺》诗:“更闻 东林 磬,可听不可説。兴中寻觉化,寂尔诸象灭。”
《漢語大詞典》:缘觉乘(緣覺乘)
佛教语。佛教以车乘喻教法。佛对机说法,一般分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或加人乘、天乘为五乘。缘觉乘即三乘或五乘中之一乘。 隋 智顗 《法华文句》卷七之上:“五乘者,五戒乘出三途苦,十善乘出人道八苦,声闻乘出三界无常苦,缘觉乘出从他闻法苦,菩萨乘出内无利智外无相好苦。”参见“ 缘觉 ”。
《國語辭典》:缘觉(緣覺)  拼音:yuán jué
一种佛教修行者所證得的果位。这种果位是阿罗汉中的一类,不从佛陀或其他人那里听闻佛法,由自己的努力了悟四圣谛、證涅槃。另外他也不对他人宣说自己證悟的真理,所以不能成为人天导师。缘觉是梵语辟支佛的意译,唐僧慧苑认为,辟支佛意译作缘觉是错误的,应译作独觉才正确。《中观论疏。卷一末》:「问:『小乘有声闻、缘觉二人……缘觉不禀教,声闻禀教。』」
《分类字锦》:因山觉遥(因山觉遥)
唐求 涂次偶作 为雨疑天晚,因山觉路遥。前程何处是,一望又迢迢。
分类:羁旅
《分类字锦》:正觉为心(正觉为心)
王勃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摩珍在握遥临七宝之宫正觉为心俯辟三乘之路
分类:
《漢語大詞典》:运动觉
简称“动觉”。辨别身体的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觉。其感受器分布在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中。动觉与其他感觉有密切联系,如动觉与肤觉结合产生触摸觉。
《分类字锦》:再抚即觉(再抚即觉)
续明道杂志卫朴楚州人病瞽居北神镇一神祠中每算历布算满案以手略抚之人有窃取一算再抚之即觉
分类:数学
《漢語大詞典》:直觉性
从直接经验的其他性质和关系中概括形成的空间的直接感觉。例如:我们把所有其他的性质与空间的直觉性联系起来。
《分类字锦》:闻觉景清(闻觉景清)
白居易 闻新蝉赠梦得诗 噪处知林静,闻时觉景清。
分类:
《国语辞典》:温觉(温觉)  拼音:wēn jué
皮肤接受到比表皮高或低的温度刺激时,引起神经冲动,传到大脑而产生的冷热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