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盲人  拼音:máng rén
眼睛失明的人。如:「这间福利机构积极协助盲人培养一技之长,拥有谋生能力。」
《漢語大詞典》:深目
(1).眼睛凹陷。左传·昭公四年:“顾而见人,黑而上僂,深目而豭喙。”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老僧:“见一老僧,深目长头,略似世人图画寿星之状。”
(2).古代用来加强视力的器物。《淮南子·泰族训》:“欲知远近而不能,教之以金目则射快。” 汉 高诱 注:“金目,深目,所以望远近。” 姚范 曰:“疑即今之眼镜。”见援鹑堂笔记·杂识
(3).即 深目国 。山海经·海外北经:“ 无肠之国 在 深目 东。”参见“ 深目国 ”。
《漢語大詞典》:深目国(深目國)
古代传说中的国名,民皆深目。山海经·海外北经:“ 深目国 ,在其东,为人举一手一目,在 共工臺 东。”
分類:深目
《漢語大詞典》:盲翁
丧失视力的老人。 宋 陆游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斜阳古柳 赵家庄 ,负鼓盲翁正作场。”
《國語辭典》:逼视(逼視)  拼音:bī shì
1.逼近观看。《元史。卷六三。地理志六》:「按河源在土蕃朵甘思西鄙,有泉百馀泓,沮洳散涣,弗可逼视,方可七八十里。」《聊斋志异。卷一二。二班》:「乃束火照榻,请客逼视。见鼻下口角有两赘瘤,皆大如碗。」
2.瞪眼直视。如:「感觉有人正在逼视自己,她不禁心慌意乱,脸红耳热。」
《國語辭典》:近视(近視)  拼音:jìn shì
1.医学上指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与视轴平行进入眼中的光线,焦点落于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患者须靠近物体才能看得清楚,目前还没有完全抑止的方法,可配戴眼镜矫正。
2.比喻眼光短浅。如:「这项工程如此规划,正是患了近视图利的毛病。」
《國語辭典》:散光  拼音:sǎn guāng
病名。由于眼角膜形状不规则或水晶体异常所造成的视力障碍。散光者两眼所看到的影像无法合而为一,为使能看清物体,需常调整焦距,所以常有眼睛酸痛、疲劳、充血或头痛等症状。可配戴眼镜加以矫正。也称为「乱视」。
《國語辭典》:散光  拼音:sàn guāng
1.光线遇到各种物体或空气中的微点,向四方扩散反射的现象。
2.使硬性的直接光变为较柔和、分散的光的一种摄影技巧。主要在改变照片或底片上黑白对比关系的差异程度。
《漢語大詞典》:眊昏
视力昏花。新唐书·魏徵传:“ 文德皇后 既葬,帝即苑中作层观以望 昭陵 ,引 徵 同升。 徵 熟视曰:‘臣眊昏,不能见。’” 宋 欧阳修 《亳州乞致仕第一表》:“忧患已多,精神耗尽。加之肺肝渴涸,眼目眊昏。” 宋 陆游 《转太中大夫谢表》:“强眊昏废忘之餘,均笔削讨论之责。”
分類:视力昏花
《國語辭典》:眼镜(眼鏡)  拼音:yǎn jìng
用玻璃片或水晶片制成,戴在眼睛前,以矫正视力或遮阻强烈光线、风沙的器具。
《國語辭典》:青盲  拼音:qīng máng
1.色盲患者于各色中,唯独不能分辨青色者,称为「青盲」。
2.病名。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眼病。由眼内压力增高所引起。参见「青光眼」条。
《國語辭典》:视野(視野)  拼音:shì yě
以眼睛注视某一点时,视力所及的范围。可由视野计测量视野的范围。
《漢語大詞典》:瞽人
(1).盲人,失去视力的人。 明 都穆 《都公谈纂》卷上:“ 君佐 出寻瞽人善词话者数十辈,诈传上命。” 严复 《救亡决论》:“盖非西学洋文,则无以为耳目,而捨格致之事,将仅得其皮毛,眢井瞽人,其无救於亡也审矣。”
(2).古代盲乐师。后汉书·马廖传:“愿置章坐侧,以当瞽人夜诵之音。”
《漢語大詞典》:盲废(盲廢)
因丧失视力而致残。 宋 朱熹 《答潘叔度书》:“ 熹 衰病,今岁幸不至剧,但精力益衰,目力全短,看文字不得,冥目静坐,却得收拾放心;觉得日前外走作不少,颇恨盲废之不早也。”
分類:丧失视力
《國語辭典》:夜眼  拼音:yè yǎn
1.马膝盖上所生的黑点,称为「夜眼」。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兽部。马》:「夜眼:在足膝上,马有此能夜行,故名。」
2.俗称视力甚强,夜间能视物的人为「夜眼」。
《漢語大詞典》:微煦
(1).指婴儿双目稍具视力。《孔子家语·本命》:“及生三月而微煦,然后有见。”参见“ 微的 ”。
(2).气候稍转暖和。 唐 席夔 《冬日可爱赋》:“依巢之鸟,感微煦而和鸣。”
《漢語大詞典》:微的
指婴儿双目稍具视力。《韩诗外传》卷一:“故人生而不具者五:目无见,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施化。三月微的而后能见,七月而生齿而后能食,朞年髑就而后能行,三年脑合而后能言,十六精通而后能施化。”
《国语辞典》:脱阴(脱阴)  拼音:tuō yīn
中医上指精血严重损耗,以致突然视力减弱的病变。如肝、肾二脏受到亏损而功能不全,会产生耳鸣、视力不清、长期高烧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