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轨物范世(軌物範世)
谓作事物的规范、世人的榜样。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 魏 晋 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斅,犹屋下架屋,牀上施牀耳。吾今所以復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 卢文弨 补注:“车有轨辙,器有模范,喻可为世人仪型也。”
《國語辭典》:不伦不类(不倫不類)  拼音:bù lún bù lèi
不像这类,也不像那类。形容不像样或不合格式。《红楼梦》第六七回:「王夫人听了,早知道来意了,又见他说的不伦不类,也不便不理他。」《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赵元常见他的为人,呆头呆脑,说的话,不伦不类。」
《國語辭典》:标准音(標準音)  拼音:biāo zhǔn yīn
标准语的语音。一般皆为占优势的地点方言系统,如北平语音为国语的标准音。
《國語辭典》:标准语(標準語)  拼音:biāo zhǔn yǔ
通行全国,有一定规范的民族共同语。如我国的国语。也称为「文学语言」。
《漢語大詞典》:操作规程
具体劳作所遵循的规范、程序和要领。例如:电工操作规程;消防操作规程。
《漢語大詞典》:地方性法规
各级地方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的授权而制定和颁发的规范性文件。仅对本地区有法律约束力。
《漢語大詞典》:道德认识
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包括道德经验的积累,道德价值概念的形成,道德理论知识的学习,道德判断力的提高等。
《漢語大詞典》:道德信念
人们对某种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内心的确信。是构成道德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國語辭典》:典章制度  拼音:diǎn zhāng zhì dù
指一国的礼乐文物、法令制度。如:「西周的典章制度已相当完备、进步。」
《漢語大詞典》:驰范(馳範)
运行的规范。 明 何景明 《告咎文》:“飭 望舒 以驰范兮,戒 羲和 以正御。”
分類:运行规范
《漢語大詞典》:程序动作
(1).同“程式动作”,戏剧术语。指经过艺术夸张、提炼加工而定型的规范化、格式化的表演动作。
(2).指依据一定标准、规范进行的动作或操作。
《漢語大詞典》:枪砀(槍碭)
谓行动失去规范。隶释·汉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临危枪碭,履尾心寒。”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隶拾遗:“枪,音七羊反。碭,音唐。説文云:踼,跌踼也,一曰枪也。广韵云:跌踼,行失正。踼与碭通。”
《漢語大詞典》:破式
不规范的制式。 明 周履靖 《丸经》:“捶丸之制,全式为上,破式次之,违式出之。”
分類:规范制式
《漢語大詞典》:离经畔道(離經畔道)
(1).谓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 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有读四书小註声”原注:“读小注子弟,到后来上者无离经叛道之虑,次亦免场中出丑,东问西问。” 清 谭献 《〈古诗录〉序》:“微言絶,大义乖,破文析理,离经畔道,末学横流,由是滋蔓。”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所标为微言大义者,终以扞格而不能深中乎人心,而其指为离经畔道之防者,将终于遇机而卒发。”
(2).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郭沫若 《匪徒颂》:“倡导太阳系统的妖魔,离经畔道的 哥白尼 呀!”亦作“ 离经叛道 ”。 茅盾 《子夜》一:“他早就说过,与其目击儿子那样的离经叛道的生活,倒不如死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