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社会压力(社会压力)  拼音:shè huì yā lì
一种具有规范性的社会期待或要求,对于个人或团体的行为,有约束或改变的作用,使趋向特定目标。形成社会压力的因素很广泛,法规、风俗习惯、社会舆论、社会风尚都可能是其来源。
《国语辞典》:国民道德(国民道德)  拼音:guó mín dào dé
国民对于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的自我规范与要求。
《国语辞典》:固有文化  拼音:gù yǒu wén huà
传统旧有的社会遗产。包括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人工制品、知识、信仰、价值、以及规范等。
《国语辞典》:服务规程(服务规程)  拼音:fú wù guī chéng
一种内部法规范。为规定机关或团体内部组织及办事流程的详细规则。也称为「办事细则」、「职务规程」。
《国语辞典》:工作伦理(工作伦理)  拼音:gōng zuò lún lǐ
工作时所需相应的意识,以及其所遵从的规范与纪律,如要求守时、守纪、操守、团队精神、专业性等。
《国语辞典》:警察制度  拼音:jǐng chá zhì dù
广义而言,凡规定警察生活、警察机构及警察设备的规范,都称为「警察制度」。如警察组织的方式、警察人事的管理、警察教育的实施、警察权的范围以及经费服制等。狭义的警察制度则指警察组织的系统与形式。
《国语辞典》:男女不亲授(男女不亲授)  拼音:nán nǚ bù qīn shòu
男女之间应受社会道德的规范,不作肌肤接触。语本《礼记。曲礼上》:「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
《国语辞典》:有例不灭,无例不兴(有例不灭,无例不兴)  拼音:yǒu lì bù miè,wú lì bù xīng
按照以前的成例或规范办事,不需再立新的规范。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按照往规,有例不灭,无例不兴,比较保险。」
《国语辞典》:大陆礁层公约(大陆礁层公约)  拼音:dà lù jiāo céng gōng yuē
规范大陆礁层界线划分规定的国际条约。由第一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西元一九五八年于日内瓦签订。一九八二年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又重作修订。
《国语辞典》:朱子治家格言  拼音:zhū zǐ zhì jiā gé yán
书名。清朱用纯撰,言居家仪法规范诸事。也称为「《治家格言》」、「《朱子家训》」。
《国语辞典》:校园伦理(校园伦理)  拼音:xiào yuán lún lǐ
学校中的人伦规范。包括师生、教职员、学生及学生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如:「健全的校园伦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国语辞典》:朱子家训(朱子家训)  拼音:zhū zǐ jiā xùn
书名。清朱用纯撰。言居家仪法规范诸事。也称为「治家格言」、「朱子治家格言」。
《国语辞典》:治家格言  拼音:zhì jiā gé yán
书名。清。朱用纯撰,言居家仪法规范诸事。也称为「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
《国语辞典》:营造法式(营造法式)  拼音:yíng zào fǎ shì
书名。宋李诫奉敕撰,三十四卷。记中国建筑之规范及技巧。所言虽止艺事,而能考證经传,参会众说,价值远出喻皓木经之上。
《国语辞典》:次文化  拼音:cì wén huà
1.社会中,各团体的价值、规范及信念而与主流文化有所差异者。
2.对社会主流文化提出异议的文化与符号表达,常为主流社会企图压抑与排除,但也常成为影响社会变迁的动力,并形塑未来的主流文化。如对古典菁英文化提出挑战的青少年次文化、流行与大众文化等。也称为「副文化」、「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