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否定之否定规律
亦称“肯定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他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倾向,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并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发生变化,旧事物就转化为新事物。否定是对旧事物的质的根本否定,但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扬弃。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自身也被后一阶段再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由此构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的发展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漢語大詞典》:公共关系学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关系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研究内容有:公共关系的性质、构成要素和职能目标,公关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效应,公共关系的应用与务实技术等。
《漢語大詞典》:古文字学
又称“古学”。后世称为小学
研究古代文字的产生、发展、演变等规律及其释义诠注的一门科学
对于古代书写方式(包括碑铭文)的研究;对古代作品的辨认和鉴定(如根据其词源或时期)
《漢語大詞典》:多样统一
又称“寓变化于整齐”。形式美基本规律之一。事物的发展变化构成了世界的多样复杂,事物的平衡协调又构成了世界的统一,多样统一即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在人们审美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國語辭典》:对立统一规律(對立統一規律)  拼音:duì lì tǒng yī guī lǜ
马克斯主义信仰唯物辩證法的根本规律。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都包含矛盾。矛盾的对立面既相互联系依存,又相互分离排斥,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漢語大詞典》:儿童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儿童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研究对象按年龄阶段可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前期等。
《漢語大詞典》:动物心理学
又称“比较心理学”。研究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行为特点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任务是对动物行为进行描述、分析和分类,比较不同种动物的行为的生物学特征并确定和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等。
《國語辭典》:断鹤续凫(斷鶴續鳧)  拼音:duàn hè xù fú
截断鹤的长腿,接到野鸭的短脚上。语本《庄子。骈拇》:「长者不为有馀,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比喻做事违反自然的本性。《聊斋志异。卷二。陆判》:「断鹤续凫,矫作者妄;移花接木,创始者奇;而况加凿削于肝肠,施刀锥于颈项者哉?」
《漢語大詞典》:发展心理学
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广义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指个体发展心理学,即研究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各个时期的心理现象,按年龄阶段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分支。
《漢語大詞典》:发生学方法
反映和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形式发展、演化的历史阶段、形态和规律的方法。特点是把研究对象作为发展的过程,注重历史过程中主要的、本质的、必然的因素。
《漢語大詞典》:基础课(基礎課)
高等学校中使学生获得某一学科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是进一步学习专门知识的基础。
《漢語大詞典》:洪德定则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之一。指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必先尽可能分占在同一电子亚层的各个轨道上,且自旋方向相同。如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应是:1s2s2p↑↓↑↓↑↑↑而不是:1s[]2s[]2p↑↓↑↓↑↓↑该定则由德国物理学家洪德提出,故名。 【洪德定则】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之一。指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必先尽可能分占在同一电子亚层的各个轨道上,且自旋方向相同。如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应是:1s2s2p↑↓↑↓↑↑↑而不是:1s[]2s[]2p↑↓↑↓↑↓↑该定则由德国物理学家洪德提出,故名。
《國語辭典》:不规则(不規則)  拼音:bù guī zé
不循常规,变化复杂无常。如:「不规则动词」、「他的生活很不规则。」
《國語辭典》:变化无常(變化無常)  拼音:biàn huà wú cháng
变化很多,没有一定规则。《庄子。天下》:「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晋。僧肇《涅槃无名论。位体第三》:「动而逾寂,隐而弥彰,出幽入冥,变化无常。」
《國語辭典》:病理学(病理學)  拼音:bìng lǐ xué
医学的一门,专门研究疾病病因与致病机转的学问,特别是因生病所造成的构造上和生理上的改变。又分细胞病理学、临床病理学、实验病理学、外科病理学、植物病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