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识量弘恢(识量弘恢)  拼音:shì liàng hóng huī
见识渊博,度量宽大。如:「他为人识量弘恢,颇受晚辈敬重。」
《国语辞典》:洽闻博见(洽闻博见)  拼音:qià wén bó jiàn
博学多闻,见识深广。《洛阳伽蓝记。卷三。景明寺》:「子才洽闻博见,无所不通,军国制度,罔不访及。」也作「洽闻强记」。
分类:见识深广
《国语辞典》:浅见薄识(浅见薄识)  拼音:qiǎn jiàn bó shì
见闻狭窄,所知不多。形容见识浅薄。《平妖传》第二回:「此诗是驳那气母、风囊、云盖、雾幕四件奇宝,不知此乃坐井观天,浅见薄识之辈。」也作「浅见寡识」、「浅见寡闻」。
《国语辞典》:浅见寡识(浅见寡识)  拼音:qiǎn jiàn guǎ shì
见闻狭窄,所知不多。谦言自己见识浅薄。宋。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今辄条数事,布于左右,非出于浅见寡识,盖得之群言焉。」也作「浅见薄识」、「浅见寡闻」。
《国语辞典》:浅见寡闻(浅见寡闻)  拼音:qiǎn jiàn guǎ wén
见闻狭窄,所知不多。形容见识浅薄。《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太史公曰》:「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宋。欧阳修〈送方希则序〉:「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也作「浅见薄识」、「浅见寡识」。
《国语辞典》:挈瓶之知  拼音:qiè píng zhī zhì
像汲水的瓶子一样浅小的见识。比喻浅薄的见识。《战国策。赵策一》:「挈瓶之知,不失守器。」也作「挈瓶小智」。
《国语辞典》:管中窥天(管中窥天)  拼音:guǎn zhōng kuī tiān
比喻见识狭小。《史记。卷五八。梁孝王世家》:「少见之人,如从管中窥天也。」也作「以管窥天」、「用管窥天」。
《国语辞典》:何见之晚(何见之晚)  拼音:hé jiàn zhī wǎn
怎么这么晚才想到。讥笑人见识不足。《史记。卷八七。李斯传》:「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
《国语辞典》:高明远见(高明远见)  拼音:gāo míng yuǎn jiàn
思虑深远,见识高超。《儒林外史》第一回:「大王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也作「高明」、「远见」、「高见远识」。
《国语辞典》:高明远识(高明远识)  拼音:gāo míng yuǎn shì
思虑深远,见识高超。《三国演义》第四八回:「元直如此高见远识,谅此有何难哉!」也作「高明远见」。
《国语辞典》:高识远度(高识远度)  拼音:gāo shì yuǎn dù
见识高超,思虑深远。《周书。卷三七。张轨传》:「宇文公文足经国,武可定乱。至于高识远度,非愚管所测。」也作「高识远见」。
《国语辞典》:历练之才(历练之才)  拼音:lì liàn zhī cái
见识众多,阅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如:「王专员是历练之才,必能胜任这项工作。」
《国语辞典》:见闻广博(见闻广博)  拼音:jiàn wén guǎng bó
见识多、阅历广。如:「他学识丰富,见闻广博,深受乡人的敬重。」
《国语辞典》:江海之学(江海之学)  拼音:jiāng hǎi zhī xué
比喻学问渊博,见识深广。《孤本元明杂剧。女真观。第二折》:「先生江海之学,小道是井底之蛙,焉敢班门弄斧。」
《国语辞典》:姜是老的辣(姜是老的辣)  拼音:jiāng shì lǎo de là
(谚语)比喻年长者经验丰富,见识广而办事历练。如:「俗话说:『姜是老的辣。』他的处世手腕毕竟比后生晚辈高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