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见地(見地)  拼音:jiàn dì
见解、主张。如:「他的这番评析很有见地。」
《漢語大詞典》:见天见地(見天見地)
方言。每天。 曹禺 《雷雨》第一幕:“亲生的女儿也不能见天见地替您老人家还赌账啊!”
分類:方言每天
《漢語大詞典》:见处(見處)
见地;见解。 宋 许顗 彦周诗话:“僕尝三復玩味之,知前辈观书,自有见处。” 明 李贽 《答周西岩书》:“据渠见处,恰似有人生知,又有人不生知。”
分類:见地见解
《漢語大詞典》:识诣(識詣)
犹见地。 唐 常衮 《授崔侁萧直给事中制》:“性资高朗,识诣冲妙。”新唐书·邓权传:“ 权 识诣魁然,有閎辩。”
分類:见地
《國語辭典》:谒见(謁見)  拼音:yè jiàn
通名刺进见。多对尊长而言。《后汉书。卷四四。张禹传》:「况为郡吏,谒见光武。」《三国演义》第六三回:「玄德亲自谒见,请问其故。」
《漢語大詞典》:识鉴(識鑑)
亦作“ 识鑑 ”。 见地和鉴别人材能力。晋书·桓彝传:“性通朗,早获盛名。有人伦识鉴,拔才取士,或出於无闻,或得之孩抱。”陈书·沈君理传:“ 君理 美风仪,博涉经史,有识鉴。”明史·吴宁传:“ 寧 方介有识鑑。”
《國語辭典》:怯上  拼音:què shàng
怕见尊长或居上位掌权的人。《红楼梦》第三九回:「想是你怯上,我和周大娘送你去。」
《漢語大詞典》:地镜(地鏡)
(1).传说中的大镜,可用以照见地下之宝。 北周 庾信 《徵调曲》之五:“地镜堦基远,天牕影迹深。” 倪璠 注:“《地镜图》云:‘欲知宝所在地,以大镜夜照,见影若光在镜中者,物在下也。’”
(2).谓地面的积水。初学记卷八引 南朝 陈 顾野王 《舆述志》:“ 宋文帝 时, 青州 城南地,远望倒影如水,谓之地镜。” 唐 庾抱 《卧痾喜霁开扉望月简宫内知友》诗:“高高侵地镜,皎皎彻天津。” 唐 韩愈 孟郊 《秋雨联句》:“地镜时昏晓,池星竞漂沛。” 孙汝听 注:“地镜,地之积水。”
《漢語大詞典》:识断(識斷)
见地和决断。《三国志·吴志·孙登传》:“ 张休 、 顾谭 、 谢景 皆通敏有识断。”宋史·张咏传:“止讹之术,在乎识断,不在乎厌胜也。” 清 戴震 《与是仲明论学书》:“僕闻事於经学,盖有三难: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
分類:见地决断
《漢語大詞典》:见觑(見覷)
见地,见解。 明 黄元吉 《流星马》第一折:“小姐放心!不必用人。出的 鴈门关 ,到沙漠,我自有箇见覷。” 明 无名氏 《陈仓路》第三折:“一箇箇志气迂,有见覷。”
分類:见地见解
《國語辭典》:歪谈乱道(歪談亂道)  拼音:wāi tán luàn dào
瞎扯、胡言乱语。《孤本元明杂剧。登瀛洲。第二折》:「他也学些者也之乎,歪谈乱道,失却卑尊。」《孤本元明杂剧。打觊鏄。头折》:「他不敢歪谈乱道人前强,则落的伏低做小忙谦让。」
《漢語大詞典》:胸有邱壑
(1).谓见多识广,心中记得许多山水胜状。红楼梦第十七回:“非胸中大有邱壑,焉能想到这里。”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 叶洮 字 金城 , 青浦 人。胸有邱壑, 畅春园 一树一石,皆其佈置。”
(2).指胸怀远大,颇有见地。《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毕竟 戴大理 胸有邱壑,听了此言,恍然大悟道:‘是了,是了!我好好的一个缺,就葬送在他这几句话上了!’”
《國語辭典》:小妇人(小婦人)  拼音:xiǎo fù rén
1.古时妇女自称之辞。戏曲小说中常用。《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今早张千进城,两个乘早将尸首埋藏停当,却来回复我小妇人。望青天爷爷明鉴!」
2.书名。美国女作家阿尔考特的作品。西元一八六八年出版。以美国南北战争时代为背景,描写马区家四姊妹的个性及生活。
《國語辭典》:高谈阔论(高談闊論)  拼音:gāo tán kuò lùn
1.畅快而无拘束的谈论。《三侠五义》第二一回:「换盏传杯,高谈阔论。」
2.没有实质内容,空泛而漫无边际的谈论。《文明小史》第一八回:「他们三个人围著烟灯谈天,席面上主宾四位,也在那里高谈阔论起来。」
见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乘共十地之第四位,当于声闻乘之预流果。见四谛之理,断三界之见惑,初得圣果者,即第十六心之道类智也。见大乘义章十四,四教仪集注下。
【佛学常见辞汇】
三乘共十地的第四位,相当于声闻乘的预流果。
【俗语佛源】
俗称「见解」或「见识」。如说某人对某物的见解好、理解深刻,就说「见地甚高」、「别有见地」等等。如郑振铎《漩涡》:「他一点儿见地也没有,只是照书直讲。」《续传灯录》卷三十五:「工夫稳实,见地明白。」宋·张《南湖集》卷一有诗云:「寥寥千百年,所得仅三四。此言或是痴,的确有见地。」「见地」一词,较早见于《大智度论》卷七八。其中说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有共同的「十地」,(十个修行證悟的阶次),其中第四地就是见地。天台宗的四教(藏、通、别、圆),将三乘共有的十地判为通教。《大智度论》中的见地,即修行者于此位中,以出世间智(无漏智)能断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见惑,得见真、俗二谛之理,故名见地。所谓见惑,就是不正确的推测和计度而产生的迷情(如「我见」等),断除此迷情,即能證得预流(预入于圣人之流)的果位。(无名氏)
【三藏法数】
谓三乘之人,同见第一义、无生、四谛之理,故名见地。(第一义者,即真俗不二也。无生者,谓了一切法皆无生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