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衣  拼音:dà yī
1.中长型的西式厚外套。如:「冬天出门,要记得穿大衣,以免受了风寒。」
2.元代南人妇人礼服名。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一。贤孝》:「国朝妇人礼服,达靼曰袍,汉人曰团衫,南人曰大衣,无贵贱皆如之。」
《國語辭典》:西装(西裝)  拼音:xī zhuāng
西式的服装。《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街上突然来了一个西装的少年,举起手枪,对准他便放。」也称为「西服」。
《國語辭典》:衬衫(襯衫)  拼音:chèn shān
穿在西装里面的上衣,亦可单独穿用。
《漢語大詞典》:洋街
旧时指西式的街道。《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回:“ 瞿大老爷 新公馆在洋街西头第二条衖堂。”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他在 成都 城的中央修了一条半西式的二层楼的洋街。”
分類:西式街道
《國語辭典》:洋装(洋裝)  拼音:yáng zhuāng
1.西式的女子服饰。清。刘声木《苌楚斋随笔。卷九。时髦三克主义》:「宣统辛亥以前,服西装者甚少,即有之,亦以中下等人为多,中人以上者不屑为之。九、十月乱炽之时,举国若狂,竞以服洋装为时髦。」
2.西式的书籍装订法。其装订线藏于封皮内。《清稗类钞。讥讽类。洋钱非我国物》:「有留学生某投刺请谒,以其名片乃洋式,恶之,辞不见。翌日,某赠以洋装《五经汇解》一册,大怒,掷池中。」
《漢語大詞典》:洋装书(洋裝書)
旧指西式装订的书籍,装订线放在书皮里面。区别于线装书。 老舍 《四世同堂》五:“我的老二就是个不爱线装书,也不爱洋装书的人。”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四:“木版线装书和硬面的洋装书间隔地插在一起。”
《漢語大詞典》:洋庄(洋莊)
亦作“ 洋装 ”。 旧式前膛洋炮。因式样与土炮不同,故称。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自述》:“两阵交锋……杀死鬼兵六七百人,得其洋枪二千餘条,得其大砲十餘条,得洋庄一百餘口。” 清 张德坚 贼情汇纂卷五:“大礮改称洋装。”
《漢語大詞典》:洋头(洋頭)
(1).方言。田间。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三出:“小二,去洋头看,怕有人来偷鸡。” 钱南扬 校注:“当作‘垟’。 温州 方言田间叫‘垟’,至今犹然。”
(2).指西式发型。 冯德英 《苦菜花》第九章:“那 马排长 被绑着押在门旁,洋头乱七八糟,像个丧家狗一样。”
《漢語大詞典》:西菜
西式的菜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看过了操,就便在演武厅吃午饭,办的是西菜。”
分類:西式菜肴
《國語辭典》:西崽  拼音:xī zǎi
在外国人家里或店里帮佣的中国人。《文明小史》第一八回:「幸亏楼梯口有个西崽,人尚和气,问他那一号,他才说得制造局三个字,那个西崽便说四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承他的情,荐在本行做做西崽,赚得几块钱。」也称为「细崽」。
《國語辭典》:洋炉(洋爐)  拼音:yáng lú
西式煤油火炉。置有烟筒,以便将烟排到室外。也称为「洋火」。
《漢語大詞典》:洋操
旧指西式军事和体育方面的操练。清史稿·兵志三:“ 王毓藻 练 贵州 军队,先就省防三营改习洋操,次第推及各营。”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那时候的‘洋操’真是有趣,在操‘洋操’的时候差不多一街的人都要围拢来参观。”
《漢語大詞典》:洋装书(洋裝書)
旧指西式装订的书籍,装订线放在书皮里面。区别于线装书。 老舍 《四世同堂》五:“我的老二就是个不爱线装书,也不爱洋装书的人。”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四:“木版线装书和硬面的洋装书间隔地插在一起。”
《國語辭典》:洋枪(洋槍)  拼音:yáng qiāng
武器名。用火药发射子弹射击。由西洋传入我国,故称为「洋枪」。《老残游记》第四回:「那强盗抢过之后,打著火把出城,手里拿著洋枪,谁敢上前拦阻。」《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几十匹马,骑马的都是武官,一个个手里拿著六响的洋枪,或雪亮的钢刀。」也作「洋鎗」。
分類:西式枪支
《國語辭典》:细崽(細崽)  拼音:xì zǎi
在外国人家里或其所经营店里帮佣的中国人。《文明小史》第四八回:「我们还要翻台,催细崽快上菜。」也称为「西崽」。
《国语辞典》:洋裁  拼音:yáng cái
西式服装的剪裁。如:「学会洋裁,就可以自己裁制喜爱的服饰了。」
《国语辞典》:奶捲  拼音:nǎi juǎn
用奶油、面粉所作成的西式点心。以其成捲形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