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褒语(襃語)
亦作“褒语”。 褒奖的言词。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建康头陀》:“时同舍生十人,唯 邢之縡 者最负才气,为一斋推重,适从外来,众扣之,曰:‘也是箇官人。’略无襃语。”宋史·牟子才传:“帝曰:‘謫词皆褒语,可更之。’ 子才 不奉詔。”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 南京 六部都察院之长, 嘉靖 以前,有乞休及起用而辞者,往往奉旨不允而称卿以留之……惟 林尚书 云同 一次称卿,且有褒语为异恩。”
分類:褒奖言词
《漢語大詞典》:旌劳(旌勞)
褒奖慰劳。 宋 岳珂 桯史·叶少蕴内制:“眷言将命之臣,宜懋旌劳之典。” 明 张居正 《杂著》:“ 高皇帝 赐璽书旌劳曰:‘吏卒违法背理,绳之以死,勿论。’”
分類:褒奖慰劳
《漢語大詞典》:降玺(降璽)
谓降敕褒奖,下诏勉励。 唐 李商隐 《为濮阳公泾原谢冬衣状》:“恩极解衣,荣加降璽。” 冯浩 笺注:“汉书·循吏传:‘二千石有治理效,輒以璽书勉励。’”
《漢語大詞典》:褒序
谓按等级、功绩褒奖迁升。《后汉书·祭遵传》:“陛下以至德受命,先明 汉 道,襃序辅佐,封赏功臣,同符祖宗。”
《漢語大詞典》:褒言
褒奖的言词。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良史无襃言,金石无德音,夫何哉?失人故也。”
分類:褒奖言词
《漢語大詞典》:褒励(襃勵)
褒奖勉励。后汉书·儒林传论:“跡衰敝之所由致,而能多歷年所者,斯岂非学之效乎?故先师垂典文,襃励学者之功,篤矣切矣。”
《漢語大詞典》:褒举(襃舉)
褒奖荐举。《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舅 张博 数遗王书,非毁政治,谤訕天子,襃举诸侯,称引 周 汤 ,以讇惑王,所言尤恶,悖逆无道。”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襃举,评论朝廷,虚搆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
分類:褒奖荐举
《漢語大詞典》:慈奖
敬称父王的褒奖。艺文类聚卷十六引 南朝 梁简文帝 《拜皇太子临轩竟谢表》:“叨逢慈奬,事出希世。”
分類:敬称褒奖
《漢語大詞典》:优文(優文)
褒奖的文告。 汉 牟融 《理惑论》:“ 牟子 以为荣爵易让,使命难辤,遂严当行;会被州牧优文,处士辟之,復称疾不起。”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且夫尚书者,政事之集也,然未若近代之优文、詔策、军书、奏议之清富赡丽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故授官选贤,则义炳重离之辉;优文封策,则气含风雨之润。”
分類:褒奖文告
《漢語大詞典》:誉奖(譽奬)
称誉褒奖。 宋 叶适 《观文殿学士知枢密院事陈公文集序》:“公虽负絶类异能,不以己形物,后生片善,誉奬不容口。”
分類:称誉褒奖
《國語辭典》:抽奖(抽獎)  拼音:chōu jiǎng
1.拔擢奖赏。唐。吕温 代郑南海谢上表:「岂意曾未踰年,忽蒙抽奖,庙授鈇钺,廷赐旌旗。」
2.抽出得奖人,赠以奖品。如:「公开抽奖」、「抽奖大赠送」。
《漢語大詞典》:庆勉(慶勉)
褒奖勉励。管子·版法:“庆勉敦敬以显之,富禄有功以劝之,爵贵有名以休之。”
《漢語大詞典》:褒被
亦作“褒被”。 褒奖恩遇。 宋 王安石 《与王禹玉书》之一:“惟褒被过分,非先进大人所宜施於后进之不肖,岂所谓诱之欲其至於是乎?”
分類:褒奖恩遇
《漢語大詞典》:褒化
谓以褒奖来教化人。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惟稽五赦以绥民中,一曰原心,二曰明德,三曰劝功,四曰襃化,五曰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