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鸳裾(鸳裾)
侯喜秋云似罗赋见燕幕下
《骈字类编》:絺裾
唐 欧阳詹 太原旅怀呈薛十八侍御齐十二奉礼 西日惄饥肠,北风疾絺裾。
《骈字类编》:白裾
唐书车服志州县学生朝参则服乌纱冒白裾襦青领
《高级汉语词典》:方裾
直衣襟
《漢語大詞典》:鹑裾(鶉裾)
犹鹑衣。
《骈字类编》:动裾(动裾)
沈约 丽人赋 落花入领,微风动裾。
《韵府拾遗 鱼韵》:彯裾
江淹拜中书郎谢表彯裾顿屣伏黄扉之右曳缨转笏居青琐之前
《骈字类编》:裾衫
唐 董思恭 昭君怨二首 其一 裾衫沾马汗,眉黛染胡尘。
《韵府拾遗 微韵》:裾飞(裾飞)
庾肩吾谢东宫赉内人春衣启遂得裾飞合燕领斗分莺
《分类字锦》:长裾广袖(长裾广袖)
北史李谐传谐长子岳岳弟庶庶弟蔚昆季并尚风流长裾广袖从容甚美
分类:风流
《漢語大詞典》:温生绝裾(温生絶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尤悔:“ 温公 初受, 刘司空 使劝进,母 崔氏 固驻之, 嶠 絶裾而去。”后用“温生絶裾”为去意坚决的典故。 清 虞名 《指南公·举义》:“悲 温生 絶裾不犹,惭 莱子 承欢弗久。”
分類:坚决
《國語辭典》:曳裾王门(曳裾王門)  拼音:yì jū wáng mén
语本《汉书。卷五一。邹阳传》:「今臣尽智毕议,易精极虑,则无国不可奸;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指依附权贵门下,仰承鼻息。唐。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也作「曳裾侯门」。
《国语辞典》:绝裾而去(绝裾而去)  拼音:jué jū ér qù
本指晋人温峤受刘琨之命,至江南奉表劝进,其母阻止,温峤便扯断衣襟,毅然而去。典出《晋书。卷六七。温峤传》。后用以形容决意离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温公初受刘司空使劝进,母崔氏固驻之,峤绝裾而去。」《聊斋志异。卷六。聂政》:「至于荆轲,力不足以谋无道秦,遂使绝裾而去,自取灭亡。」
《国语辞典》:裾马襟牛(裾马襟牛)  拼音:jū mǎ jīn niú
裾、襟,泛指衣服。裾马襟牛指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的人。明。高濂《玉簪记》第二一出:「我若做浪蝶游蜂,老天呵,须教是裾马襟牛。」也作「襟裾马牛」。
《国语辞典》:襟裾马牛(襟裾马牛)  拼音:jīn jū mǎ niú
襟、裾,泛指衣服。襟裾马牛指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的人。元。汪元亨〈朝天子。新诗吟兴浓套〉:「厌襟裾马牛,笑衣冠沐猴。」《醉醒石》第一四回:「此处若差些子,便是襟裾马牛。」也作「裾马襟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