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卫生裤(衛生褲)
方言。即绒裤。一种线织而表面起绒的较厚的裤子。
《漢語大詞典》:筒裤(筒褲)
裤腿呈筒状的裤子,裤腿膝部和最下端肥瘦略同。 叶文玲 《篱下》:“ 雅雅 的那条紧腰身兜裆子的齐脚脖筒裤,又使 小鹃 更加别扭,还没开步就差点绊倒。”
《國語辭典》:套裤(套褲)  拼音:tào kù
套在裤子外面的无腰裤。作用在使腿部暖和而便于行动,或用来保护裤子及防雨。《说文解字。㡓字》清。段玉裁。注:「按今之套裤,古之裤也。」
《国语辞典》:虱处裈中(虱处裈中)  拼音:shī chǔ kūn zhōng
裈,指裤子。语本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汝独不见夫虱之处于裈之中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饥则齧人,自以为无穷食也。然炎斤火流,焦邑灭都,群虱死于裈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处区之内,亦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比喻俗人处世拘谨,见识不广。
分类:裤子阮籍
《国语辞典》:夥穿一条裤子(夥穿一条裤子)  拼音:huǒ chuān yī tiáo kù zi
同穿一条裤子。比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醒世姻缘传》第九七回:「我合别人家夥穿著一条裤子么?别人去才许我去!」
分类:裤子
《国语辞典》:抱腿儿(抱腿儿)  拼音:bào tuǐ ér
北平方言。形容裤子的大小、宽松合适。
《国语辞典》:光屁股  拼音:guāng pì gu
1.没穿裤子。多用来比喻儿童时期。如:「他们两人光屁股时代的糗事,至今我都印象深刻呢!」
2.形容一无所有。如:「他最近手气不顺,打牌常常输得光屁股。」
《国语辞典》:丁字裤(丁字裤)  拼音:dīng zì kù
形状如丁字的裤子。为特定地区或特定习俗的穿著。如台湾兰屿人民或日本相扑人士等。
《国语辞典》:内衣裤(内衣裤)  拼音:nèi yī kù
贴身穿著的衣服、裤子。如:「购买内衣裤,应选择吸汗、舒适的材质。」
《漢語大詞典》:兜肚裤(兜肚褲)
连着兜肚的裤子。参见“ 兜兜裤 ”、“ 兜肚 ”。
《國語辭典》:裹腿  拼音:guǒ tuǐ
裤外缠腿的布条,从前军人常用以防护腿部。
《國語辭典》:膝裤(膝褲)  拼音:xī kù
遮蔽腿部的服饰。《土风录。卷三。膝裤》:「古男女足衣俱称膝裤。宋秦桧死,高宗谓杨和王曰:『朕今日始免膝裤中带匕首。』」
《漢語大詞典》:背带裤
一种装有背带的裤子。在胸前附有护胸或背带与裤子相连。裤子多为工装宽松型样式。多在护胸、背带和口袋的形式上进行变化而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工装裤款式。
《國語辭典》:灯笼裤(燈籠褲)  拼音:dēng lóng kù
中间宽大膨松,上端缩于腰部,下端缩于脚踝上的裤子。因形似灯笼,故称为「灯笼裤」。
《漢語大詞典》:刺文裤(刺文褲)
绣有花纹的裤子。太平御览卷六九五引 南朝 梁 沈约 《俗说》:“ 谢仁祖 年少时,喜著刺文裤出郊郭外,其叔父誚责之, 仁祖 於是自改,遂为名流。”
分類:花纹裤子
《漢語大詞典》:水裈
古代白色绸子或绢制成的裤子。因绸料易飘动,故称。《水浒传》第七四回:“﹝ 燕青 、 李逵 ﹞匾扎起了熟绢水裩,穿了多耳麻鞋,上穿汗衫,搭膊繫了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