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裙衫
裙子和衣衫。亦泛指衣服。梁书·任昉传:“既至无衣,镇军将军 沈约 遣裙衫迎之。”南史·刘歊传:“以一千钱市成棺,单故裙衫,衣巾枕履。” 柯岩 《奇异的书简·船长》:“明媚的阳光,彩色的裙衫,童声稚气的欢笑,一下子使得 汉堡 港这支一百多年的古曲,焕发出青春的明丽,奏出了奇异而动人的旋律。”
《骈字类编》:绡裙(绡裙)
王勃采莲赋回绡裙兮窃独叹步罗袜兮私自奇
《漢語大詞典》:作裙
劳作时用于防护的围裙。 潘漠华 《乡心》:“他慌慌放去墨斗,解开作裙。”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 黄 父是一个十足的乡下人,褪了色的蓝粗布衫,系着作裙。”
《漢語大詞典》:帽裙
亦作“ 帽帬 ”。亦作“ 帽裠 ”。 古代帽沿上下垂的绢帛,用以遮挡风尘。宋书·五行志一:“ 明帝 初,司徒 建安王 休仁 统军 赭圻 ,制乌纱帽,反抽帽裙,民间谓之‘司徒状’,京邑翕然相尚。”南齐书·五行志:“ 建武 中,帽裠覆顶, 东昏 时,以为裠应在下,而今在上,不祥,断之。” 宋 陆游 《雨出谒归昼卧》诗:“宿雨盈车辙,秋风涨帽帬。”
《國語辭典》:中裙  拼音:zhōng qún
贴身穿的衣裤。《史记。卷一○三。万石君传》:「取亲中裙厕牏,身自浣涤。」
《漢語大詞典》:衲裙
僧人的衣裳。 宋 苏轼 有《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二首》。 元 萨都剌 《秋日雨中登石头城访长老珪白岩不遇》诗:“遥忆南庄叟,天寒补衲裙。”
《國語辭典》:战裙(戰裙)  拼音:zhàn qún
古代作战的一种军服。多用皮革制成,围在腰部,用以保护双腿。
《漢語大詞典》:裙幄
谓张裙为帷幄。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裙幄:“ 长安 士女游春野步,遇名花则设席藉草以红帬递相插掛,以为宴幄。” 清 厉鹗 《二月十六日包家山看桃花》诗:“餳簫帬幄柏下集,放眼终嫌少恢廓。”
分類:帷幄
《韵府拾遗 文韵》:风裙(风裙)
薛英童诗粉汗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骈字类编》:裙下
北史齐后主纪后主母曰胡皇后梦于海上坐玉盆日入裙下遂有娠
《漢語大詞典》:襦裙
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是 宋 代妇女通常的衣着。亦泛指衣服。 宋 苏辙 《蚕麦》诗:“不忧无饼饵,已幸有襦裙。”
《國語辭典》:鳖裙(鱉裙)  拼音:biē qún
鳖背甲周边鲜美的软肉。也称为「鳖边」。
《骈字类编》:珠裙(珠裙)
毕曜玉清歌珠为裙玉为缨临春风吹玉笙珠李贺二月乐章金翅蛾髻愁暮云飒沓起舞真 裙
《漢語大詞典》:飞裙(飛帬)
亦作“ 飞裙 ”。
(1).指仙女的裙。云笈七籤卷三一:“妃名 太一法怛 ,字 幸正扶 ,著黄锦帔、丹青飞帬,頽云髻。”
(2).借指仙女。 明 高启 《次韵王七仙舆》:“知子从来有仙骨,吹笙拟共接飞裙。”
分類:仙女
《漢語大詞典》:桶裙
(1).西南地区仡佬、傣等少数民族的民族服装。 明 田汝成 炎徼纪闻·犵狫:“﹝犵狫﹞以布一幅横围腰间,旁无襞积,谓之桶裙。男女同制,花布者为花犵狫,红布者为红犵狫。”《新华日报》1940.8.24:“街子上的摆夷男女,一个个穿着得整整齐齐,‘小菩萨’们(摆夷用来称呼青年姑娘们的)差不多一律是白色上衣,黑色桶裙。”
(2).泛指圆桶状的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