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制割
(1).裁剪切割。韩非子·难二:“ 管仲 善制割, 宾胥无 善削缝, 隰朋 善纯缘,衣成,君举而服之。”
(2).割让。战国策·魏策一:“今行和者, 竇屡 也;制割者, 奉阳君 也。”
(3).谓分封割据。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封建已来,谁所制割?”
(4).主宰;操纵。荀子·解蔽:“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
《國語辭典》:斜线(斜線)  拼音:xié xiàn
数学上指两不垂直、不平行的直线。也称为「偏线」。
《漢語大詞典》:裁缉(裁緝)
裁剪编纂。隋书·高祖纪下:“尚书左僕射、 越国公 杨素 ,尚书右僕射、 邳国公 苏威 ……或任居端揆,博达古今;或器推令望,学综经史。委以裁缉,实允僉议。可并修定五礼。”
分類:裁剪编纂
《漢語大詞典》:裁紩
裁剪缝制。 唐 颜真卿 《和政公主神道碑》:“亲临稼穡,躬俭节用。不惮烦縟,雅好组紃。駙马裳衣,必亲裁紩。”
分類:裁剪缝制
《漢語大詞典》:幡纸(幡紙)
古代裁剪成一定规格,用来写字的绢帛。太平御览卷六○五引 晋 王隐 晋书:“ 魏 太和 六年,博士 张揖 上《古今字詁》,其巾部云:‘纸,今帋也,其字从巾。古以縑帛,依书长短随事截绢,枚数重沓,即名幡纸,字从系。’” 宋 董逌 广川书跋卷十:“古人治纸,要自有法,故以縑帛依旧书长短,随事截之,则为幡纸……自 汉 魏 遗字多用幡纸, 晋 宋 多用麻纸,而 隋 唐 多用经纸。” 余嘉锡 《书册制度补考·糊缝》:“又考 竇泉 《述书赋》自注云:‘ 皇象 写春秋·哀公上第二十九卷,其纸每一大幅有一缝线联合之。’盖 皇象 所用必是幡纸,故可用綫缝联,此昔人所未知也。”
《漢語大詞典》:帵子
衣料裁剪后剩下的余料。 宋 洪迈 容斋五笔·俗语有出:“采帛舖谓翦截之餘曰帵子。”
《漢語大詞典》:套裁
在一块衣料上裁剪两件以上的衣服时,作合理的安排,尽量减少废料。
《国语辞典》:板金工作  拼音:bǎn jīn gōng zuò
指将金属板裁剪或成形的作业。裁剪工作包含下料、冲孔、整缘等作业;成形工作包含弯曲、引伸、压挤、焊接等作业。
《國語辭典》:边角料(邊角料)  拼音:biān jiǎo liào
制作物品时,经过切割、裁剪下来的剩馀材料。
《漢語大詞典》:裁琢
(1).裁截雕琢。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岂有帛砧裁琢为磬而尚存故声哉!”
(2).比喻写作时对材料的裁剪取舍和对文字的精心雕琢。 清 李慈铭 《书凌氏廷堪〈校礼堂集〉中〈书唐文粹文后〉文后》:“纪载之作,尚书最古,今文所传,已多偶句。《左氏》国语,遂沿其原。嗣而 先秦 碑铭, 两汉 詔誥,皆於浑噩之中,寓裁琢之巧。”
《漢語大詞典》:裁编(裁編)
裁剪编织。比喻撰写词章。 宋 柳永 《燕归梁》词:“织锦裁编写意深,字值千金。一回披玩一愁吟,肠成结、泪盈襟。”
《漢語大詞典》:山水衲
宋 代一种用繒彩裁剪制成的百衲式僧服。 宋 元照 《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三:“然此粪衣,并是世人所弃破碎布帛,收拾鬭缀,以为法衣,欲令节俭少欲省事,一衲之外,更无餘物。今时禪众多作衲衫,而非法服,裁剪繒綵,刺缀花纹,号山水衲,价值数千,更乃各鬭新奇,全乖节俭。”
分類:裁剪
《漢語大詞典》:拷边(拷邊)
方言。指用包缝机将织物裁剪过的边缘部分缝纫起来,不使松散。
《漢語大詞典》:克削(剋削)
(1).刻削,裁剪。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或剋削綺縠,寸窃八采,以成榆叶、无穷、水波之文。”
(2).克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