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裁撙
裁减节省。 宋 苏轼 《乞赐度牃修廨宇状》:“臣非不知破用钱数浩大,朝廷未必信从,深欲减节,以就约省,而上件屋宇,皆 钱氏 所构,规摹高大,无由裁撙。” 宋 叶适 《故吏部侍郎刘公墓志铭》:“宫掖之奉,吏胥蠹食,悉加裁撙,使国用未甚屈,则虏可力持,而计可徐定也。”
分類:裁减节省
《漢語大詞典》:裁免
裁减罢免。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无关紧要的官职和无能之官,一概裁免。”
《國語辭典》:裁军(裁軍)  拼音:cái jūn
裁减军队与军事装备。
《漢語大詞典》:裁人
裁减人员。 茅盾 《子夜》十四:“ 吉人 和我商量过,打算从下月起,八个厂除原定的裁人减薪那些办法之外,老老实实就开‘半工’,混过了一个月,再看光景。”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六:“这样,简直混不下去,你看,现在铺子里都裁人,我的生意越来越少。”
分類:裁减人员
《漢語大詞典》:财减(財減)
裁减,削减。财,通“ 裁 ”。 章炳麟 《訄书·清儒》:“宜隶论语儒家,出孝经使傅礼记通论,即十三经者当财减也。”
分類:裁减削减
《漢語大詞典》:通裁
(1). 汉 时称布单衣。仪礼·士丧礼“浴衣於篋” 汉 郑玄 注:“浴衣,已浴所衣之衣,以布为之,其制如今通裁。” 贾公彦 疏:“布单衣, 汉 时名为通裁。”
(2).普遍裁减。 清 慕天顺 《请开海疏禁》:“议节省则事款通裁,几於节无可节矣。”
《國語辭典》:裁并(裁併)  拼音:cái bìng
通常指机关、单位的裁撤合并。
《漢語大詞典》:裁退
裁减辞退。 唐 白居易 《郑覃可给事中制》:“给事中之职,凡制勅有不便於时者,得封奏之……有司选补不当者,得与侍中裁退之。”《解放日报》1944.7.25:“一部机器,一个技工,都是国家的宝贝,现在机器停止了,技工裁退了。”
分類:裁减辞退
《漢語大詞典》:调省(調省)
征发和裁减。后汉书·樊宏传:“今可先令太官、尚方、考功、 上林 池籞诸官,实减无事之物,五府调省中都官吏京师作者。” 李贤 注:“调,徵发也。省,减也。”
《国语辞典》:流荡忘反(流荡忘反)  拼音:liú dàng wàng fǎn
1.流浪不知归返。如:「他在异乡卖艺多年,早已流荡忘反。」也作「流宕忘反」。
2.引申为文章流利而不知裁减。唐。魏徵〈群书治要序〉:「骋末学之传闻,饰雕虫小技,流荡忘返,殊途同致。」也作「流宕忘反」。
《國語辭典》:核减(核減)  拼音:hé jiǎn
审核后予以削减。
《國語辭典》:裁员(裁員)  拼音:cái yuán
削减工作岗位上閒散不必要的人员。如:「最近经济不景气,各公司都在裁员。」
分類:裁减人员
《國語辭典》:裁撤  拼音:cái chè
取消、撤除。如:「这个部门才刚设立,怎么就被裁撤了呢?」
分類:裁减撤消
《漢語大詞典》:厘损(釐損)
整治裁减。新唐书·孙伏伽传:“是时,军兴赋敛重, 伏伽 数请釐损。”
分類:整治裁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