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奏裁
奏请裁决。新唐书·百官志三:“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大事奏裁,小事专达。”
分類:奏请裁决
《漢語大詞典》:平处(平處)
平等相处。《醒世姻缘传》第八三回:“题了钦差出去,凭他巡抚、巡按都是平处。”
评判裁决。汉书·杜周传:“吏民上书言便宜,有异,輒下 延年 平处復奏。” 颜师古 注:“先平处其可否,然后奏言。”《后汉书·史弼传》:“乞露臣奏,宣示百僚,使臣得於清朝明言其失,然后詔公卿平处其法。”
《國語辭典》:宸断(宸斷)  拼音:chén duàn
君主自行裁决。《金史。卷九八。完颜匡传》:「书曰:『有备无患』,在陛下宸断耳。」
《國語辭典》:明降  拼音:míng jiàng
1.明白指出。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四折:「欲待对官人说个明降,又恐怕肉身人道我荒唐。」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我这里自斟量,则俺那官人要个明降,这杀人的要见伤,做贼的要见赃,犯奸的要见双。」
2.圣旨。《水浒传》第二七回:「读了朝廷明降,写了犯由牌,画了伏状。」《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待我申请朝廷,讨个明降,免你死罪。」
《國語辭典》:裁处(裁處)  拼音:cái chǔ
考虑后加以处置。《新唐书。卷九六。杜如晦传》:「方多事,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莫见所涯。」《红楼梦》第五五回:「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
《國語辭典》:操纵(操縱)  拼音:cāo zòng
1.驾驶、驾控。如:「为了如期完工,工人们通宵澈夜的轮流操纵挖土机。」
2.控制、指挥。宋。曾巩 洪州新建厅壁记:「凡县之政无小大,令主簿皆独任,而民事委曲,当有所操纵缓急,不能一断以法。」明。归有光〈送嘉定县令序〉:「侯能操纵有法,赋办而民不惊,其贤三也。」
《漢語大詞典》:剸裁
裁决,裁处。 唐 卢肇 《海潮赋》:“此则为政之所致,非可以常度而剸裁也。” 宋 曾巩 《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诗:“此邦人人衣食足,闔境年年枹鼓闲。几桉剸裁得休暇,山水登躡遗纷烦。”
分類:裁决裁处
《漢語大詞典》:裁赦
裁决赦免。《汉书·翼奉传》:“非有圣明,不能一变天下之道。臣 奉 愚戇狂惑,唯陛下裁赦。”
分類:裁决赦免
《國語辭典》:判事  拼音:pàn shì
审理、裁决诉讼。《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决断不滞,与夺合理,为判事之最。」唐。白居易 得景为县官判事案成后自觉有失请举牒追改刺吏不许欲科罪景云令式有文:「先迷后觉,判事虽不三思;苟有必知,牒举明无二过。」
《国语辞典》:与决(与决)  拼音:yǔ jué
裁决、决定。《刘知远诸宫调。第一》:「又思想前程事,越无与决。终久待如何去也?」《喻世明言。卷三八。任孝子烈性为神》:「当时任圭心下郁郁不乐,与决不下。」
《漢語大詞典》:予决(予決)
给予决定或裁决。《元典章·户部十一·影避》:“於内若有疑惑不能予决者,具由咨中书省定夺。”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今 张浩 忽背前约,使妾呼天叩地,无所告投……为此冒耻凟尊,幸望台慈特赐予决!”
《國語辭典》:制勘  拼音:zhì kān
审理裁决。宋。王明清《挥尘后录》卷七:「忽得密旨,令往新州制勘公事。」
分類:按察裁决
《漢語大詞典》:临决(臨決)
谓亲自裁决。汉书·宣帝纪:“詔诸儒讲‘五经’同异,太子太傅 萧望之 等平奏其议,上亲称制临决焉。”旧唐书·宪宗纪论:“ 德宗 不委政宰相,人间细务,多自临决。”元史·宦者传·朴不花:“於是帝在位久,而皇太子春秋正盛,军国之事,皆其所临决。”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 神宗皇帝 将杀建言御史 曹学程 ,命公临决。”
《漢語大詞典》:剸割
(1).刺割。 唐 孟郊 《寒溪》诗之三:“波澜冻为刀,剸割鳧与鷖。”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黄十翁》:“又一山,有树无叶,垂植刀剑,囚扳援而上,受剸割之苦,积尸无数。”
(2).裁决,治理。旧唐书·李涵传:“ 德宗 即位,以 涵 和易,无剸割之才,除太子少傅,充 山陵 副使。”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某公﹞长厚有餘,心无机术,伤於畏怯,剸割多疑。” 明 唐顺之 《赠宜兴令冯少虚序》:“此两者烦文縟礼之疲其形,惕谗畏谴之鬭其心,虽有强干之资,剸割之才,且耗然而眊矣。” 清 钱谦益 《三良诗·汪中丞岁星》:“修谨固足多,剸割亦可倚。”
分類:裁决治理
《漢語大詞典》:敢断(敢斷)
果敢决断;敢于裁决。尉缭子·十二陵:“除害在於敢断。”孔丛子·儒服:“有不忍之心,其於敢断,必不足矣。” 宋 龚鼎臣 东原录:“出当藩方,则有事敢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