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袍里(袍里)
南史萧正德传引贼入宣阳门与景交揖马上退据左卫府先是其军皆著绛袍袍里皆碧至是悉反之
《漢語大詞典》:袍襕(袍襴)
泛指袍服。襴,襴衫。 唐 王建 《和少府崔卿微雪早朝》:“已傍祥鸞迷殿角,还穿瑞草入袍襴。”
分類:袍服襕衫
《國語辭典》:袍铠(袍鎧)  拼音:páo kǎi
战袍和铠甲。《三国演义》第六回:「洪急扶操下马,脱去袍铠,负操渡水。」《明史。卷一四五。丘福列传》:「远以轻兵六千,诈为南军袍铠,人插柳一枝于背,径济宁、沙河至沛,无觉者。」
分類:战袍铠甲
《國語辭典》:棉袍  拼音:mián páo
中间缝裹棉絮胎的长袍,冬天穿用,可以禦寒及保暖。也称为「棉袍子」。
《骈字类编》:履袍
宋史礼志皇帝自内服履袍入御幄服通天冠绛纱袍出至大庆殿诣册宝褥位前再拜在位官皆再拜讫皇帝行发册宝授太傅之礼如仪
又舆服志见裘冕下
《國語辭典》:蟒袍  拼音:mǎng páo
明、清时皇帝或皇亲国戚参加庆典才穿的礼服。皇子、亲王的蟒袍为九蟒,五爪,金黄色。品官自八蟒至五蟒,为四爪,除金黄色外,有古铜或白色,因人不同。《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应天府尹大人戴著襆头,穿著蟒袍,行过了礼,立起身来,把两把遮阳遮著脸。」也称为「蟒衣」。
《漢語大詞典》:韦袍(韋袍)
皮袍,皮衣。晋书·刘弘传:“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 弘 愍之,乃讁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
分類:皮袍皮衣
《漢語大詞典》:短褐袍
粗布的短衣。《水浒传》第十五回:“头綰两枚鬅鬆双丫髻,身穿一领巴山短褐袍。”参见“ 短褐 ”。
分類:粗布短衣
《國語辭典》:短褐  拼音:duǎn hé
贫贱者所穿,以粗布裁制的衣服。《墨子。鲁问》:「短褐之衣,黎藿之羹。」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往年衣短褐,侣木石,手不知挹,心不知学。」
《分类字锦》:归袍(归袍)
许浑 广陵送剡县薛明府赴任诗 烟草让归袍。
分类:
《骈字类编》:袍袭(袍袭)
吕温 青出蓝诗 袍袭宜从政,襟垂可问经。
《骈字类编》:袍被
白居易 咏拙诗 缝布作袍被,种榖充盘餐。
《漢語大詞典》:袍套
补服的别称。亦名外褂、外套。 徐珂 《清稗类钞·服饰·巴图鲁坎肩》:“京师盛行巴图鲁坎肩儿,各部司员见堂官往往服之,上加缨帽,南方呼为一字襟马甲,例须用皮者,衬於袍套之中。” 黄远庸 《历历伤心录》:“我们在 蒙古 不觉得,若到 北京 戴起顶子花翎,穿起补服袍套,自己也觉得不好过。” 周锡保 《中国古代服饰史》第十四章第二节:“至于袍套,即外褂的形式,在 清 初尚长,至 顺治 之末减短才及于膝,后又长至没髁。”
分類:补服外套
《國語辭典》:旗袍  拼音:qí páo
原指满族妇女所穿的袍服。现通称仿照清代旗人袍服式样改制而成的服装为「旗袍」。
《漢語大詞典》:衫袍
(1). 宋 代皇帝上朝时所穿的礼服之一。宋史·舆服志三:“天子之服……五曰衫袍,六曰窄袍,天子祀享、朝会、亲耕及视事、燕居之服也。” 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宋太祖赵匡胤像》:“封建统治者为夸大他‘受命于天’的尊严,照例把衣服车马等级区别严明,表示惟我独尊。宋史·舆服志称,天子之服六种……实本于唐六典的天子六服而来,小有改易。”
(2).衫和袍。亦泛指衣服。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五:“中兴以后,驻蹕南方,贵贱皆衣黝紫,反以赤紫为御爱紫,亦无敢以为衫袍者,独妇人以为衫褑尔。”
《漢語大詞典》:襦袍
衬里袍子。 元 戴表元 《南山下行》:“中有一人称甲族,蔽膝尚着长襦袍。” 元 戴表元 《赠赵子实》诗:“幅巾大带长襦袍,韦篋锦囊鲜綵毫。”
分類:衬里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