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青衿  拼音:qīng jīn
1.衿,衣服前有钮扣的部分。青衿指旧时学生士人的服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我情愿青衿没世也罢,割恩爱而博功名,非吾愿也。」《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这领青衿,不为希罕。却喜小侄的文章,前三天满城都传遍了。」也作「青襟」。
2.比喻年少。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于弘神道碑〉:「公始青衿,风神世载。」也作「青襟」。
《漢語大詞典》:衿佩
指青年学子。语出《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毛 传:“佩,佩玉也。士佩瓀珉而青组綬。” 明 李东阳 《拟进〈宪宗纯皇帝实录〉表》:“衿佩三千,听桥门之警蹕;豆籩十二,增 闕里 之褒崇。”
分類:青年学子
《國語辭典》:子衿  拼音:zǐ jīn
1.学生。《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诗经。郑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子衿,刺学校废也。」意指谴责执政者导致学校荒废。亦指女子思其所爱者之诗。首章二句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衿,音金,〈汉石经〉作䘳,即襟也;亦即衣领。
《漢語大詞典》:翠衿
亦作“ 翠襟 ”。
(1).指鹦鹉胸前的翠色羽毛。文选·祢衡〈鹦鹉赋〉:“紺趾丹觜,緑衣翠衿。” 刘良 注:“胸前翠色,故云翠衿。” 唐 杜甫 《鹦鹉》诗:“翠衿浑短尽,红觜漫多知。”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词:“鸚鵡无言理翠襟,杏花零落昼阴阴。”
(2).指鹦鹉。 唐 杜牧 《为人题赠》:“兰径飞蝴蝶,筠笼语翠襟。”
《漢語大詞典》:青衿子
指学子;青年书生。 唐 陈子昂 《登泽州北楼宴》诗:“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 唐 杜甫 《元日示宗武》诗:“训諭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明 袁宏道 《哭刘尚书晋川》诗:“当时稚齿青衿子,平揖方伯古诸侯。”
《漢語大詞典》:衿带(衿帶)
(1).衣带。 三国 魏 曹植 《闺情》诗之一:“齎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宋书·乐志二》:“礼仪焕帝庭,要荒服遐外。被髮袭缨冕,左袵回衿带。” 明 陈子龙 《拟古》诗之一:“容华日缅邈,衿带有餘芳。”
(2).比喻形势回互环绕的要害之地。 汉 张衡 《西京赋》:“巖险周固,衿带易守。”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城池百尺,阸塞要害,关梁之险,多所衿带。”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五领衿带,民夷畔换。”
(3).引申为防守险要之地。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昔 子晋 舍视膳之役,弃储贰之重,而 灵王 不责之以不孝; 尹生 委衿带之职,违式遏之任,而 有周 不罪之以不忠。” 王明 校释:“言弃形势险要关塞之职守。”
《漢語大詞典》:佩衿
《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毛 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佩,佩玉也,士佩瓀珉而青组綬。”后因称士子为“佩衿”。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置我佩衿於城闕,虽区处之未遑;藉卿弹压於京师,实观瞻之攸係。”
分類:士子
《國語辭典》:喉衿  拼音:hóu jīn
1.咽喉及颈领。
2.比喻纲领、纲要。汉。赵岐孟子题辞〉:「论语者,五经之錧辖,六蓺之喉衿也。」
3.比喻形势险要,可掌控全局之地。《晋书。卷一○四。石勒载记上》:「邺有三台之固,西接平阳,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势,宜北徙据之。」
《漢語大詞典》:捉衿
见“ 捉衿见肘 ”。
《漢語大詞典》:沾衿
同“ 沾襟 ”。 列子·黄帝:“ 列子 入,涕泣沾衿。”《孔子家语·辩物》:“反袂拭面,涕泣沾衿。”
《漢語大詞典》:施衿
古代婚礼仪式之一。女子出嫁时,其母为之整衿。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后用以称女子出嫁。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买妾纳媵,因聘为资;施衿之费,化充牀笫;鄙情赘行,造次以之。” 北周 庾信 《周赵国公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施衿 赵 北,侍母 秦 南。” 倪璠 注:“施衿 赵 北,谓娉於 赵国 也。”
《漢語大詞典》:衣衿
见“ 衣襟 ”。
《國語辭典》:衣襟  拼音:yī jīn
衣领交接的部位。《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泪沾袍袖,衣襟尽湿。」《红楼梦》第六二回:「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漢語大詞典》:披衿
见“ 披襟 ”。
《國語辭典》:披襟  拼音:pī jīn
1.袒露胸襟。《文选。宋玉。风赋》:「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
2.比喻降服的意思。《文选。沈约。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函轘方解带,峣武稍披襟。」
《國語辭典》:衿喉  拼音:jīn hóu
衣领和咽喉。比喻关键、险要的地方。《新唐书。卷一五四。李晟传》:「三州刺史,各勒兵以通蜀汉衿喉。」也作「襟喉」。
《漢語大詞典》:衿裾
(1).青衿为儒者所服,因以借指文人学士。 明 王世贞 《孙郎行·赠云梦山人斯亿》:“衿裾潦倒颇自厌,瓦砾往往从人憎。”
(2).像衿裾之于衣服一样地扼其要,概其全。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始见 于鳞 选 明 诗,余谓如此何以鼓吹 唐 音。及见 唐 诗,谓何以衿裾古《选》。及见古《选》,谓何以箕裘《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