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3,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变口
倡讴
扮演
伴唱
灯影戏
木熙
进场
连厢
戏装
笑课
水秋千
耍猴儿
跳马
踢弄
吞剑
《漢語大詞典》:变口
北方曲艺表演中称运用各地方言为变口。
《漢語大詞典》:倡讴(倡謳)
乐人的歌唱表演。后汉书·仲长统传:“妖童美妾,填乎綺室;倡謳伎乐,列乎深堂。”
《國語辭典》:扮演  拼音:bàn yǎn
化装表演。《红楼梦》第五四回:「文官等听了出来,忙去扮演上台。」也作「搬演」。
《国语辞典》:伴唱  拼音:bàn chàng
1.在一旁歌唱,配合表演。如:「等一下我表演时,麻烦你们两人伴唱,好吗?」
2.专作合音用的。如:「伴唱带」、「伴唱机」。
《漢語大詞典》:灯影戏(燈影戲)
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作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形式。也叫“皮影戏”、“影戏”。 宋 范成大 《灯市行》:“ 吴臺 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 巴金 《抹布集·杨嫂》:“有一次我们正在床上放下帐子唱灯影戏,她进房里来撞见了。”
《漢語大詞典》:木熙
古代杂技的一种。指在高竿上作种种惊险表演。《淮南子·修务训》:“木熙者,举梧檟,据句枉。” 高诱 注:“熙,戏也。” 清 方以智 通雅·戏具:“木熙,即都卢缘橦之戏也……立竿三丈,缘其顶,舒臂按竿,通体空立者;移时也,受竿以腹,而项、手、足张,轮转;移时也,啣竿,身平横空,如地之伏,手不握,足无垂也;背竿髁夹之,则合其掌,拜起於空者,数也,盖倒身忽下,如飞鸟堕。”
《國語辭典》:进场(進場)  拼音:jìn cháng
1.科举时代称进入试场参加考试为「进场」。
2.入场。如:「大家循序进场。」
《國語辭典》:连厢(連廂)  拼音:lián xiāng
一种民间杂技。源自金朝时的连厢词,其中司唱一人,琵琶、笙、笛各一人,并有扮演者随唱词做动作,有歌有舞,生动非凡。
《國語辭典》:戏装(戲裝)  拼音:xì zhuāng
演员表演时所穿戴的衣服和靴、帽等。也称为「戏衣」。
《漢語大詞典》:笑课(笑課)
曲艺之一种。化装相声。一般由两个演员化装表演,用说笑话、滑稽问答、说唱等引起观众发笑。《人民日报》1965.6.11:“因为小歌剧、小话剧、小演唱、舞蹈、器乐演奏、好来宝、说书、笑课(带化装表演的双人相声)等等文艺形式,都是短小活泼,一两个人最多五六个人就能演出。”
《國語辭典》:水鞦韆  拼音:shuǐ qiū qiān
一种水上戏耍鞦韆的技艺。唐。王圭〈宫词〉:「内人希见水鞦韆,争擘珠帘帐殿前。」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又有两画船,上立鞦韆。……又一人上蹴鞦韆,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谓之水鞦韆。」
《國語辭典》:耍猴儿(耍猴兒)  拼音:shuǎ hóu ér
1.让经过训练的猴子耍把戏。
2.比喻操纵别人,叫他做种种事情。也称为「耍傀儡」。
《國語辭典》:跳马(跳馬)  拼音:tiào mǎ
1.一种体操器械。由骑术训练演变而来,初跳真马,后以去头尾之木马取代,背部无环,用皮革包裹,高低可调节。男子比赛时纵向放置,女子比赛马横向放置。
2.竞技体操项目之一。西元一八九六年第一届奥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规定必须用臂支撑马背,腾越马身,作各种动作,整个动作要求跑得快,腾空高,转体快,落点远,立得稳。由于全部动作过程时间短,技术复杂,对运动员能增强肌腱、关节的力量,对发展下肢和肩带肌肉的爆发力以及空中辨别方向的能力有特殊的作用。
《國語辭典》:踢弄  拼音:tī nòng
一种杂耍技艺。以脚踢或用手拨弄,使物体转动,不坠于地的杂技。如踢瓶、弄碗、踢缸等。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秀才,与你这一间幽静的房儿,随你自去打筋斗,学踢弄。」元。汪元亨〈折桂令。韬光晦迹〉曲:「会踢弄徒劳手足,使机关枉费心术。」
《国语辞典》:吞剑(吞剑)  拼音:tūn jiàn
我国传统杂技之一。表演者将长剑直插入喉咙,循食道,抵胃。《旧唐书。卷二九。音乐志二》:「梁有长蹻伎、掷倒伎、跳剑伎、吞剑伎,今并存。」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一二。艺能。杂戏》:「杂戏之技,层出不穷,如立竿、吞剑、走索、……一时难以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