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寡妇脸子(寡婦臉子)
谓一脸苦相,没有欢快的表情。 曹禺 《雷雨》第一幕:“[ 鲁贵 ]:这次回来,你妈要还是那副寡妇脸子,我就当你哥哥的面上不认她,说不定就离了她,别看她替我养个女儿,外带来你这个倒楣蛋的哥哥。”
分類:欢快表情
《漢語大詞典》:不露形色
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 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十一:“但他毕竟是饱经风霜变故的八十老人了,完全可以做到不露形色。”
《漢語大詞典》:板板正正
(1).犹言平平正正。 白峰溪 《明月初照人》第二幕:“她从炕柜里取出一个板板正正的布包。”
(2).形容表情严肃。如: 李老师 的面孔突然变得板板正正,顽皮的孩子顿时给镇住了。
《國語辭典》:板滞(板滯)  拼音:bǎn zhì
呆板、不灵活。如:「我喊了他好几声,他仍板滞的呆在原位,好像什么也没听见似的。」
《漢語大詞典》:呆容
呆滞的表情。《天雨花》第九回:“二爷慢步出来迎,呆容冷气无欢色。”
分類:呆滞表情
《漢語大詞典》:沈着脸(沈着臉)
亦作“沉着脸”。 谓面部表情不愉快。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牛玉圃 恼了,沉着脸道:‘你原来是上不的臺盘的人!’”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只见他沉着脸,垂着眼皮儿,闭着嘴,从鼻子里嗯了一声。”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九:“她奇怪地回过头去一看, 朱瑞芳 沉着脸,冷冰冰地问道:‘到啥地方去?’”
《國語辭典》:打诨插科(打諢插科)  拼音:dǎ hùn chā kē
戏剧表演时,以滑稽的动作或逗笑的言语引人发笑。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丑丁秀容打诨插科,令人绝倒。」也作「插科打诨」。
《漢語大詞典》:秋风黑脸(秋風黑臉)
方言。形容发怒时的脸部表情。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六章四:“三姐怒气冲冲,秋风黑脸地瞪着她。”
《漢語大詞典》:怯色
惊慌的表情。红楼梦第四四回:“ 贾璉 、 凤姐儿 都吃了一惊。 凤姐 忙收了怯色,反喝道:‘死了罢了!有甚么大惊小怪的!’”
分類:惊慌表情
《國語辭典》:泥塑木雕  拼音:ní sù mù diāo
形容呆笨不灵活。《醒世姻缘传》第五六回:「就是泥塑木雕的人,也要有些显应。」《儒林外史》第六回:「那两位舅爷,王德、王仁,坐著就像泥塑木雕的一般,总不置一个可否。」也作「木雕泥塑」。
《國語辭典》:捧哏  拼音:pěng gén
哏,相声的笑料。捧哏指相声中的配角以表情或搭腔方式来配合主角,逗人发笑。
《國語辭典》:耍脸子(耍臉子)  拼音:shuǎ liǎn zi
在脸上表现出不悦的情绪,给人脸色看。如:「有话好说,别尽耍脸子!」
《漢語大詞典》:咀脸(咀臉)
脸面,脸色。指态度表情。 茅盾 《锻炼》一:“我们今天还要去奔走营救,看人家的咀脸,越想越不服气。”咀,一本作“ 嘴 ”。
《漢語大詞典》:焦眉愁眼
形容忧虑愁苦的表情。 艾芜 《山峡中》:“ 野猫子 作出焦眉愁眼的样子,一面就摸着她的足,叹气。”亦作“ 焦眉皱眼 ”。 沙汀 《兽道》:“街上十分冷落,几个站在门口看街的女人,老远就焦眉皱眼,随即退进门槛内面去了。”
《漢語大詞典》:剪纸片(剪紙片)
电影美术片的一种,把人、物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剪成许多剪纸,再用摄影机拍摄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