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难色(難色)  拼音:nán sè
为难的表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卫朝奉见头次索价太多,故作难色;今又减了二百之数,难道还有不愿之理?」
分類:为难表情
《國語辭典》:面皮  拼音:miàn pí
1.脸皮。如:「她面皮白皙。」《红楼梦》第六三回:「如今虽死,肚中坚硬似铁,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
2.脸上的神色。《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太尊听了还不打紧,不料龙知县登时面皮失色,不敢说什么,只得二人同退,自去办款不提。」
《漢語大詞典》:离颜(離顔)
离别时的惆怅表情。 唐 武之衡 《摩诃池送李侍御之凤翔》诗:“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酒换离颜。” 明 曹学佺 《送陈民部出守思州》诗:“西风萧瑟动离颜,一树衰杨不剩攀。”
《國語辭典》:做工  拼音:zuò gōng
1.从事劳力的工作。《儒林外史》第三一回:「杨裁缝道:『小的这些时在少爷家做工。』」
2.指戏剧中的动作、表情。
《國語辭典》:难看(難看)  拼音:nán kàn
1.不好看、丑陋。《文明小史》第二四回:「捐班里面,要算他是巨擘了,为何那几个字写得这般难看呢?」
2.不光荣、不名誉。如:「考试凭真本领,不能作弊,否则被逮著了,多难看啊!」
《国语辞典》:色厉(色厉)  拼音:sè lì
表情强硬、严肃。《三国演义》第二一回:「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
《漢語大詞典》:惨颜(慘顔)
谓表情悲伤。 宋 陆游 《鹧鸪天·葭萌驿作》词:“惯眠古驛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
分類:表情悲伤
《漢語大詞典》:喜意
(1).喜悦的心情。汉书·晁错传:“妄赏以随喜意,妄诛以快怒心。”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五:“欣欣的喜意,秋早爽健的气概送我们归寓。”
(2).欢乐的表情。 茅盾 《子夜》十:“﹝ 杜竹斋 ﹞并没说话,可是脸上已有几分喜意。” 郭沫若 《双倍的春天》:“ 北京 市民夹道欢迎,花雨满天,欢雷震地,人人脸上都焕发出无上的喜意。”
《國語辭典》:示意  拼音:shì yì
以表情、动作或话语等传达意思。如:「他频频以目示意。」《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而微吟示意。」
《漢語大詞典》:怪相
(1).奇异的相貌。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五章二:“譬如,一个人笑时面上有怪相,听人说话时常是皱着眉,和人谈话时喜抢夺人家的话头,走路时老爱东张西望等等。”
(2).故意做出来的滑稽的面部表情。如:孩子俏皮地做了个怪相。
《國語辭典》:吝情  拼音:lìn qíng
惋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國語辭典》:怒色  拼音:nù sè
愤怒的表情。《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吕布却待要接,只见玄德背后关、长二公各有怒色。」《红楼梦》第三五回:「玉钏儿满脸怒色,正眼也不看宝玉。」
分類:愤怒表情
《國語辭典》:板板  拼音:bǎn bǎn
形容面部表情冷淡。《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若说是有情,如何眉梢眼角,不见些些光景,只是恁等板板地?」
《國語辭典》:木然  拼音:mù rán
形容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如:「返家时看到住处被烧成灰烬,他木然站立,脑中一片空白。」
《漢語大詞典》:做功
(1).戏曲表演中的动作和表情。如:她做功大方稳重,眼神尤佳。
(2).物理学称用力使物体朝和作用力相同的方向运动为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