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18,分102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毛衣
赭衣
衣衾
敝衣
子衣
衣褐
整衣
褒衣
衣履
故衣
金缕衣
薜萝衣
僧衣
缝衣
冬衣
《國語辭典》:毛衣  拼音:máo yī
1.禽鸟的羽毛。唐。韩偓 诗:「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
2.毛皮作成的衣服。唐。白居易〈新乐府。西凉伎〉:「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3.用毛线织成的衣服。也称为「毛线衣」。
《國語辭典》:赭衣  拼音:zhě yī
古代囚犯所穿的红色衣服。后借为囚犯的代称。如:「赭衣塞涂」。《汉书。卷二三。刑法志》:「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國語辭典》:衣衾  拼音:yī qīn
死人入棺时所用的衣服与大被。《孝经。丧亲》:「为之棺椁衣衾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儒林外史》第五回:「拿一搭麻替他披著,那时衣衾棺椁,都是现成的。」
《漢語大詞典》:敝衣
破旧衣服。亦指穿戴破旧。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 闻之,为微行,敝衣閒步,见 须贾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一·丧天真:“予友 刘知县 敬宗 ,一日敝衣草履独行,遇诸涂,予戏曰:‘衣者身之章,毋乃褻乎?’” 清 唐孙华 《有客》诗:“敝衣策蹇卫,怀刺謁公卿。”
《國語辭典》:子衣  拼音:zǐ yī
1.小儿的胎胞。《隋书。卷八一。东夷传。流求传》:「妇人产乳,必食子衣,产后以火自灸,令出汗,五日便平复。」
2.古代天子对臣下诸侯赐衣,以明所封的爵位、职等。后称天子所赐的衣服为「子衣」。
3.植物种皮上,另被有一皮层,这种假种皮即称为「子衣」。
《漢語大詞典》:衣褐
泛指粗布衣服。百喻经·贫人烧粗褐衣喻:“汝种姓端正,贵人之子,云何著此麤弊衣褐。” 宋 苏轼 《赐诸路臣寮中冬衣袄口宣制》:“霜露荐至,衣褐未周。” 清 孙枝蔚 《秋夜翟家庄作》诗:“隣砧休太急,衣褐典皆完。”
(1).穿粗布衣。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 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 许子 衣褐。’” 赵岐 注:“ 许子 衣褐,以毳织之,若今马衣也。或曰褐,枲衣也。一曰粗布衣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度 秦王 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於 赵 。”
(2).借指贫贱者。后汉书·赵典传:“ 典 慨然曰:‘身从衣褐之中,致位上列。且鸟乌反哺报德,况於士邪!’” 李贤 注:“褐,织毛布之衣,贫者所服。” 明 高叔嗣 《叙怀》诗:“衣褐出下国,脱輓造中朝。”
《國語辭典》:整衣  拼音:zhěng yī
整理服装。《三国演义》第五回:「绍整衣佩剑,慨然而上。」《红楼梦》第六八回:「但已来了,只得以礼相见,于是忙整衣来迎了出来。」
《國語辭典》:褒衣  拼音:bāo yī
宽大的衣服。《汉书。卷八三。朱博传》:「官属多褒衣大袑,不中节度,自今掾史衣皆令去地三寸。」
《漢語大詞典》:衣履
衣服和鞋,泛指衣着。例如:衣履不整。
分類:衣服衣着
《漢語大詞典》:故衣
(1).平素穿的衣服。史记·外戚世家:“帝乃詔使 邢夫人 衣故衣,独身来前。” 唐 白居易 《病中哭金銮子》诗:“故衣犹架上,残药尚头边。” 明 唐寅 《哭妓徐素》诗:“残粉黄生银扑面,故衣香寄玉关胸。”
(2).旧衣。《玉台新咏·艳歌行》:“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南史·张邵传》:“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西游记》第三六回:“我嘆他那般襤褸,即忙请入方丈……又将故衣各借一件与他,就留他住了几日。”
分類:平素衣服
《國語辭典》:金缕衣(金縷衣)  拼音:jīn lǚ yī
1.以金色丝线编织而成的衣服。南朝梁。刘孝威〈拟古应教〉诗:「书铺绿琐琉璃扉,琼筵玉笥金镂衣。」
2.古代皇帝和贵族死时穿用的葬服。参见「金镂玉衣」条。
3.诗名。七言绝句。乐府诗集题为唐李锜所作。李锜曾任节度使,其妾杜秋娘以善唱此曲著名,概因如此,唐诗三百首中径题作者为杜秋娘。
4.乐曲名。唐。杜牧〈杜秋娘〉诗:「秋持玉斝醉,与唱金镂衣。」
《漢語大詞典》:薜萝衣(薜蘿衣)
指隐者的衣服。 元 倪瓒 《寄张贞居》诗:“苍蘚浑封麋鹿逕,白云新补薜萝衣。”参见“ 薜萝 ”。
分類:隐者衣服
《漢語大詞典》:薜萝(薜蘿)
(1).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王逸 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齐书·高逸传·宗测:“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 唐 张乔 《送陆处士》诗:“若向仙巖住,还应著薜萝。”
(2).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 南朝 梁 吴均 《与顾章书》:“僕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唐 韩偓 《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诗:“道方时险拟如何,謫去甘心隐薜萝。”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之二:“十年冷署付蹉跎,归去空山卧薜萝。”
《國語辭典》:僧衣  拼音:sēng yī
僧人所穿的衣服。唐。綦毋潜 过融上人兰若诗:「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國語辭典》:袈裟  拼音:jiā shā
梵语kāṣāya的音译。意为赤褐色。「袈裟」为一长方形的布块,出家人以此布块裹身,此即佛教僧侣的法衣。佛教戒律规定,出家人所穿的袈裟系捡拾布片连缀而成,不可纯白,须染色。因形式宛如水稻田的界画,也称为「水田衣」、「福田衣」、「莲华衣」、「无垢衣」。
《國語辭典》:缝衣(縫衣)  拼音:féng yī
缝制衣服。如:「一个成功的服装设计师,缝衣是其基本功夫。」
《漢語大詞典》:缝掖(縫掖)
亦作“ 缝腋 ”。 大袖单衣,古儒者所服。亦指儒者。《后汉书·王符传》:“徒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 李贤 注:“礼记·儒行:‘ 孔子 曰:“ 丘 少居 鲁 ,衣逢掖之衣。”’ 郑玄 注曰:‘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单衣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大夫士,狐貉缝腋,羔麑豹袪。”旧唐书·文苑传中·李邕:“陛下若以臣之贱不足以赎 邕 , 鴈门 缝掖有効矣。”明史·金毓峒传:“因言 復社 一案,其人尽缝掖,不可以一夫私怨开祸端。” 清 汪懋麟 《同展成入直史馆蒙示和谢惠连秋怀诗走笔和之》:“安能学缝掖,巧黠各相半。”
《國語辭典》:冬衣  拼音:dōng yī
冬季所穿的衣服。唐。白居易〈秋霁〉诗:「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将绽。」《红楼梦》第一回:「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