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17,分102页显示  上一页  68  69  70  71  72  74  75  76  7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衣食者民之本
循衣摸床
绣衣朱履
昃食宵衣
振衣提领
振衣濯足
赭衣半道
赭衣满道
衣钵真传
衣不布体
衣裳楚楚
衣食之谋
衣缨之族
衣衫蓝褛
《国语辞典》: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拼音:yī lái shēn shǒu,fàn lái zhāng kǒu
形容人不事生产,好逸恶劳。《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安公子是自幼娇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
《国语辞典》:衣食者民之本  拼音:yī shí zhě mín zhī běn
衣服和食物是人民生活的根本。汉。桓宽《盐铁论。力耕》:「故衣食者民之本,稼穑者民之务也。二者修,则国富而民安也。」
《国语辞典》:循衣摸床  拼音:xún yī mō chuáng
中医指神志不清的病人用手摸弄衣被或床缘的情况,为病症危笃的徵象之一。
《国语辞典》:绣衣朱履(绣衣朱履)  拼音:xiù yī zhū lǚ
绣花的衣服,红色的鞋子。形容穿著华丽。或借指穿著华丽的人。《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余大先生抬头看尊经阁上绣衣朱履,觥筹交错。」
《国语辞典》:昃食宵衣  拼音:zè shí xiāo yī
形容勤于政事。南朝陈。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也作「旰食宵衣」、「宵衣旰食」。
《国语辞典》:振衣提领(振衣提领)  拼音:zhèn yī tí lǐng
比喻掌握关键要领。《艺文类聚。卷七六。内典上。内典》:「索隐穷源,振衣提领。」
《国语辞典》:振衣濯足  拼音:zhèn yī zhuó zú
在高山上抖落衣上尘土,在长河里洗净足上污秽。语本晋。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五:「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比喻心志高洁,远离尘世而归隐。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一。记诗》:「再拜先生泪如洗,振衣濯足吾往矣。」
《国语辞典》:赭衣半道  拼音:zhě yī bàn dào
路上的行人,有一半是穿著红色囚衣的犯人。形容罪犯很多。《汉书。卷五一。贾山传》:「至秦则不然。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赋敛重数,百姓任罢,赭衣半道,群盗满山。」也作「赭衣满道」、「赭衣塞路」。
《国语辞典》:赭衣满道(赭衣满道)  拼音:zhě yī mǎn dào
穿著红色囚衣的罪犯,挤满整个街道。形容罪犯很多。《隋书。卷七四。酷吏传。序》:「昔秦任狱吏,赭衣满道。汉革其风,矫枉过正,禁网疏阔,遂漏吞舟。」也作「赭衣半道」、「赭衣塞路」。
《国语辞典》:衣钵真传(衣钵真传)  拼音:yī bō zhēn chuán
泛指思想、技术、学术等的传授。参见「衣钵相传」条。《幼学琼林。卷二。师生类》:「称得秘授,衣钵真传。」
《国语辞典》:衣不布体(衣不布体)  拼音:yī bù bù tǐ
衣服破烂短少,遮蔽不住身体。形容极为穷困。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三年,不蒙师训。」也作「衣不蔽体」。
《国语辞典》:衣裳楚楚  拼音:yī cháng chǔ chǔ
服装整齐而讲究的样子。《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聊斋志异。卷四。胡四相公》:「推扉一觑,则内有美少年,相视而笑。衣裳楚楚,眉目如画。」也作「衣冠楚楚」。
《国语辞典》:衣食之谋(衣食之谋)  拼音:yī shí zhī móu
筹划维持生活的计画。宋。陆游〈谢参政启〉:「比坐啼号之迫,浪为衣食之谋。投檄无缘,强颜可笑。」
《国语辞典》:衣缨之族(衣缨之族)  拼音:yī yīng zhī zú
豪门仕宦的家族。唐。皇甫枚《飞烟传》:「天水赵氏第也,亦衣缨之族,不能斥言。」
《国语辞典》:衣衫蓝褛(衣衫蓝褛)  拼音:yī shān lán lǚ
衣服破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女眷们各各盛妆斗富,惟有赵娘子衣衫蓝褛。」也作「衣衫褴褛」。
分类:衣服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