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衲裙
僧人的衣裳。 宋 苏轼 有《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二首》。 元 萨都剌 《秋日雨中登石头城访长老珪白岩不遇》诗:“遥忆南庄叟,天寒补衲裙。”
《漢語大詞典》:败衣(敗衣)
(1).衣裳破旧。礼记·缁衣“苟有衣必见其敝” 汉 郑玄 注:“敝,败衣也。” 宋 司马光 《八月十七日夜省直纪事呈同舍》诗:“囊钱与盎米,薪木同时匱;败衣不足準,搏手坐相视。”
(2).使衣衫不整。晋书·后妃传上·武元杨皇后:“ 泰始 中,帝博选良家以充后宫……名家盛族子女,多败衣瘁貌以避之。”
分類:衣裳破旧
《漢語大詞典》:衰裳
居丧所服衣裳。仪礼·丧服:“丧服,斩衰裳。” 郑玄 注:“凡服上曰衰,下曰裳。”礼记·礼运:“三年之丧,与新有昬者,期不使以衰裳入朝,与家僕杂居齐齿,非礼也,是谓君与臣同国。”《周礼·地官·闾师》“不绩者不衰” 唐 贾公彦 疏:“其妇人不绩其麻者,死则不为之著衰裳以罚之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杂记:“他如 费凤 之故吏,衰麻扶杖, 魏元应 之故吏,万里衰裳,其时服制重其所轻,轻其所重,殊不可解。”
分類:居丧衣裳
《漢語大詞典》:缟服(縞服)
白衣裳。丧服。新唐书·崔日用传:“吏民数百,皆縞服送丧。”
《漢語大詞典》:要襋
诗·魏风·葛屦:“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后以“要襋”指好衣裳。 宋 苏轼 《闻公择过云龙张山人》诗:“山人乐此耳,寂寞谁侍侧,何当求好人,聊使治要襋。” 清 杜浚 《归不得行》:“典尽寒衣缝葛裳,漫向人前炫要襋。”
分類:衣裳
《漢語大詞典》:负绳(負繩)
(1).指衣裳的背缝上下相当。《礼记·深衣》:“负绳及踝以应直。” 郑玄 注:“绳谓裻与后幅相当之缝也。” 孔颖达 疏:“衣之背缝及裳之背缝上下相当,如绳之正,故云‘负绳’,非谓实负绳也。” 汉 刘向 说苑·修文:“衣必荷规而承矩,负绳而準下。故君子衣服中而容貌得。”
(2).指用墨绳打直线于木。 汉 刘向 说苑·正谏:“土负水者平,木负绳者正,君受諫者圣。”
《漢語大詞典》:龙裳(龍裳)
饰有龙纹的衣裳。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五:“礼记曰:‘ 舜 葬 苍梧 ,二妃不从。’明二妃生不从征,死不从葬,义可知矣。即令从之,二女灵达,鑑通无方,尚能以鸟工龙裳救井廩之难,岂当不能自免於风波而有双沦之患乎?”
分類:龙纹衣裳
《漢語大詞典》:仙人衣
(1).仙人的衣裳。亦用以比喻白色的云气。隋书·天文志下:“白气如仙人衣。” 唐 刘禹锡 《观云篇》诗:“深夜渡银河,漠漠仙人衣。”
(2).人胞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一·人胞
《漢語大詞典》:衣衽
指衣裳前幅的下边。
《漢語大詞典》:揭涉
提起衣裳过河。 唐 李白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诗:“如登 赤城 里,揭涉沧洲畔。”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行入一大林,有溪限其前,水石清浅。众皆揭涉,得一径,入大山谷间。”
分類:提起衣裳
《漢語大詞典》:衣襆
衣裳包裹。南史·王华传:“ 华 时年十三,在军中,与 廞 相失,随沙门 释曇冰 逃,使提衣襆从后,津逻咸疑焉。”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无隐》:“须臾,白刃夫携一衣襆入厅,续有女人从之,乃计会逃逝者也。”
分類:衣裳包裹
《漢語大詞典》:雾裳(霧裳)
轻薄如雾之衣裳。 三国 魏 曹植 《迷迭香赋》:“去枝叶而特御兮,入綃縠之雾裳;附玉体以行止兮,顺微风而舒光。”
分類:轻薄衣裳
《漢語大詞典》:服卉
穿着用絺葛制的衣裳。亦指棉衣。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蚕簿》:“愿丰天下衣,不叹贫服卉。” 元 方夔 《续感兴》诗之六:“ 扬州 旧服卉,木棉白茸茸。”参见“ 卉服 ”。
《國語辭典》:卉服  拼音:huì fú
用絺葛制成的衣服。为蛮夷之服。《书经。禹贡》「岛夷卉服」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凡百草一名卉,知卉服是草服,葛越也。葛越,南方布名,用葛为之。」也称为「卉裳」。
《國語辭典》:綝纚  拼音:lín shǐ
1.衣裳毛羽下垂的样子。《楚辞。王褒。九怀。通路》:「翠缥兮为裳,舒佩兮綝纚。」
2.盛饰的样子。东汉。张衡〈思玄赋〉:「冠岩岩其映盖兮,佩綝纚以煇煌。」
《漢語大詞典》:骞衣(騫衣)
提起衣裳。騫,通“ 褰 ”。汉书·王莽传上:“方今天下闻 崇 之反也,咸欲騫衣手剑而叱之。”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 范榜 ,字 孟博 。郡召为功曹,即騫衣就车。”
分類:提起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