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褪膊  拼音:tùn bó
脱去衣袖,露出胳膊。《水浒传》第四回:「智深把皂直裰褪膊下来,把两只袖子缠在腰里,露出脊背上花绣来,扇著两个膀子上山来。」
《国语辞典》:捋胳膊  拼音:luō gē bo
拉上衣袖,露出臂膀。如:「老张捋胳膊,准备开始干活儿了。」
《国语辞典》:袖搭儿(袖搭儿)  拼音:xiù dā ér
衣袖多由两幅布帛缝合而成,称其近袖口的一截为袖搭儿。
《漢語大詞典》:奋襼(奮襼)
犹挥臂。襼,衣袖。新唐书·刘文静传:“诚能投天会机,奋襼大呼,则四海不足定也。”
分類:衣袖
《漢語大詞典》:狐袖
狐的毛皮制成的衣袖。指贵重的服饰。 明 方孝孺 《养素斋记》:“狐袖豹襦,烹肥膾腴……服食之侈也。”
《國語辭典》:狐裘羔袖  拼音:hú qiú gāo xiù
以价值昂贵的狐皮做袍子,却以价值低贱的羔皮制衣袖。比喻大体虽然完好却稍有瑕疵。《左传。襄公十四年》:「宰谷从而逃归,卫人将杀之,辞曰:『余不说初矣。余狐裘而羔袖。』」宋。苏轼 贺赵大资致仕启:「究观自古之忠贤,少有完传。锦衣而夜行者多矣,狐裘而羔袖者有之。」
《漢語大詞典》:皓袖
白色衣袖。 晋 陶潜 《闲情赋》:“褰朱幃而正坐,汎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餘好,攘皓袖之繽纷。”一本作“ 皓腕 ”。
《漢語大詞典》:比肩连袂(比肩連袂)
肩膀相并,衣袖相连。形容连接不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恒山日记:“近则 龙山 西亘,支峯东连,若比肩连袂。”
《国语辞典》:揣手儿(揣手儿)  拼音:chuǎi shǒu ér
两手交错放在衣袖中。也作「搋手儿」。
《漢語大詞典》:襻膊
宋 代的一种挂在颈项间,用来搂起衣袖方便操作的工具。 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宋百马图中马夫》:“ 宋 人记厨娘事,就提及当时见过大场面的厨娘,用银索襻膊进行烹调。可知它是 宋 代劳动人民为便于操作而发明的通用工具。特种的才用银练索,一般大致不外丝麻作成。”参阅“襻膊儿”。
《漢語大詞典》:甩袖子
把衣袖一甩。比喻丢下应担负的工作,甩手不干。 刘心武 《班主任》:“倘是一个局外人,听了他那些愤激之情溢于言表的话,一定会以为他是个惯于撂挑子、甩袖子的人;其实 尹老师 牢骚归牢骚,工作归工作。”
《漢語大詞典》:肩摩袂接
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明 宋濂 《赠传神陈德颜序》:“余自近岁以来,为求文者肩摩袂接而至,一切谢絶已久。”
《國語辭典》:裸袖揎拳  拼音:luǒ xiù xuān quán
捲起衣袖,伸出拳头。形容怒气冲冲准备打架的样子。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四折:「为甚么只古里裸袖揎拳无事哏?」也作「揎拳攞袖」。
《國語辭典》:裸袖揎衣  拼音:luǒ xiù xuān yī
捲起衣袖,裸露臂膀。元。马致远〈哨遍。自唐晋倾亡套〉曲:「当日先生沉醉,脱巾露顶,裸袖揎衣,霜毫历历蘸寒泉。」
分類: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