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送粥米
指亲友邻里馈赠饼食、禽蛋、衣料等礼物给产妇家为贺。《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他恁大年纪,也纔见这个孩子, 应二嫂 不知怎的喜欢哩!到明日,咱也少不的送些粥米儿与他。”《醒世姻缘传》第二五回:“这一年, 狄员外 又生了一个女儿,因是七月七日生的,叫是 巧姐 ; 薛教授 又生了一个儿子,十月立冬的日子生的,叫是 再冬 。彼此 狄 薛 两家俱送粥米来往。”
《漢語大詞典》:套裁
在一块衣料上裁剪两件以上的衣服时,作合理的安排,尽量减少废料。
《漢語大詞典》:斜纹布(斜紋布)
一种棉织品,正面现出明显的斜纹,是普通的衣料。
《国语辞典》:呢料  拼音:ní liào
毛织物的衣料。如:「这块呢料适合做大衣。」
《国语辞典》:皮桶儿(皮桶儿)  拼音:pí tǒng ér
做衣料用的成件兽类毛皮。如:「妳喜欢这件皮桶儿吗?」也作「皮桶子」、「皮筒儿」。
《国语辞典》:皮筒儿(皮筒儿)  拼音:pí tǒng ér
1.做衣料用的成件兽类毛皮。如:「这件有豹纹的皮筒儿做成皮大衣,一定很好看。」也作「皮桶子」、「皮桶儿」。
2.泛指中空成圆筒状的东西。
《漢語大詞典》:华丝葛(華絲葛)
一种提花丝织品。质地细而薄,多用做夹衣料。
《漢語大詞典》:黑胶绸(黑膠綢)
一种涂有薯莨汁液的平纹丝织品。适于做夏季衣料。主要产于 广东 。也称莨绸、拷绸。
《国语辞典》:莨绸(莨绸)  拼音:liáng chóu
一种涂有薯莨汁的平纹丝织品,适于作夏季衣料。也称为「拷绸」、「黑胶绸」。
《漢語大詞典》:缂绣(緙繡)
即缂丝。 明 代称缂绣。亦指用缂丝法织成的衣料或物品。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大凡到工的官儿们送礼,谁不是緙绣,呢羽,绸缎,皮张,还有玉玩,金器,朝珠,洋錶?”参见“ 緙丝 ”。
《國語辭典》:缂丝(緙絲)  拼音:kè sī
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品。以彩色丝线交错织成。质地坚韧,色泽鲜艳,花纹图案有如雕刻。多织成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也作「刻丝」。
《國語辭典》:毛料  拼音:máo liào
毛织品的布料。如:「这件毛料裙子,价钱很贵。」
《漢語大詞典》:罗缎(羅緞)
(1).泛指丝质衣料。《水浒传》第八十回:“便取过罗缎新鲜衣服,与 高太尉 从新换了。” 明 汤显祖 《邯郸记·度世》:“我穿的细软罗缎,喫的细料茶食。”
(2).一种棉织物。质地厚实,表面光泽,有明显的横条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