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43
词典
10
分类词汇
18
佛典
12
其它
3
共18,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分类词汇
(续上)
不告而别
五种性
道德行为
《国语辞典》:
不告而别(不告而别)
拼音:
bù gào ér bié
没有先行道别即离去。如:「这次远行,为了避免打扰亲友,他不告而别。」
分类:
先行
行道
道别
离去
《国语辞典》:
五种性(五种性)
拼音:
wǔ zhǒng xìng
佛教用语。指造成众生在修行道上最终成就不同的禀赋,谓之种性。种性有五种,即声闻乘种性、缘觉乘种性、如来乘种性、不定种性、无种性。具前三种种性的众生将可分别达到阿罗汉、辟支佛、佛的终极果位。不定种性,具有三乘的种子,但会达到什么果位尚不确定。无种性则永不能解脱轮回。五种性之说主要流行于瑜伽行派,但是否决不可改变,瑜伽行派论师也有不同的主张。《
大乘入楞伽经
》卷二:「有五种种性,何等为五?谓声闻乘种性、缘觉乘种性、如来乘种性、不定种性、无种性。」
分类:
佛教
佛教用语
造成
众生
修行
行道
道上
最终
成就
禀赋
《漢語大詞典》:
道德行为
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对此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与“非道德行为”相对。包括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两大类。不同时代、民族、社会和阶级对这两类行为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来说,道德的行为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反之则为不道德行为。
分類:
道德行为
道德
道德意识
德意
支配
现出
有道
意义
行道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