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行远(行遠)
(1).行长途,走远路。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邇。” 唐 岑参 《祈父再赴江南别诗》:“别多人换鬢,行远马穿蹄。”
(2).传布广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仲尼 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然而言者,犹风波也,激荡而已,餘踪杳然,独恃口耳之传,殊不足以行远或垂后。”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六:“声音的行远,最须靠仗共鸣调整。”
《漢語大詞典》:言文行远(言文行遠)
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明 张溥 《〈壬申文选〉序》:“言文行远,国家赖之。”参见“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漢語大詞典》:行远升高(行遠升高)
《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后遂以“行远升高”比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虽於道统之传,不敢妄议,然初学之士,或有取焉,则亦庶乎行远升高之一助云尔。” 明 张居正 《进讲章疏》:“虽章句浅近之言,不足以仰窥圣学精微之奥,然行远升高,或亦一助云尔。”
《國語辭典》:行远自迩(行遠自邇)  拼音:xíng yuǎn zì ěr
为学做事须从浅近处著手,然后渐渐深入。即循序渐进。语本《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北齐书。卷三七。魏收传》:「故云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可大可久,与世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