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行私
怀着私心行事。管子·君臣下:“为人君者,倍道弃法,而好行私,谓之乱。”吕氏春秋·贵公:“ 桓公 行公去私恶,用 管子 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 竖刁 而虫出於户。”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彼清流相标榜者,皆罔上行私者耳。” 鲁迅 《华盖集续编·我还不能“带住”》:“但我又知道人们怎样地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号,温良敦厚的假脸,流言公论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无刀无笔的弱者不得喘息。”
《國語辭典》:因公行私  拼音:yīn gōng xíng sī
假藉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后汉书。卷四六。陈宠传》:「或因公行私,逞纵威福。」也作「因公假私」。
《國語辭典》:因公假私  拼音:yīn gōng jiǎ sī
假藉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离閒近戚,自隆支党。」也作「因公行私」。
《漢語大詞典》:托公行私
犹言假公济私。
《漢語大詞典》:托公行私(託公行私)
犹言假公济私。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而乃冯附城社,蔽亏日月,託公行私,交游羣小。”
《漢語大詞典》:借公行私
借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见善忘举者妬,知恶不劾者比,依违是非者譎,借公行私者佞。”
《國語辭典》:私门(私門)  拼音:sī mén
1.得以行私请托的权贵豪门。《战国策。秦策三》:「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情。」秦。李斯 上书秦始皇:「彊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2.家门。晋。潘岳〈西征赋〉:「甄大义以明责,反初服于私门。」《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拜官公朝,谢恩私门,臣所不取也。」
3.旧时指私娼、暗娼。《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些地方,都是开私门的女人住,这女人眼见的也是私门了。」《官场现形记》第三○回:「甚至于统领的相好,甚么私门子,钓鱼巷的婊子,这种门路,亦都有人走。」
《漢語大詞典》:侮文
歪曲法律条文以行私作恶。梁书·武帝纪下:“侮文弄法,因事生姦。”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其始则教以侮文,侮文不可得,则欺诬以取之。”
《国语辞典》:保全业(保全业)  拼音:bǎo quán yè
一种依法成立,执行私人居处或公共场所防盗、防火、防灾、财货运送及人身等安全防护业务的行业。
《漢語大詞典》:陆氏庄荒(陸氏莊荒)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下:“ 唐 崔羣 为相,清名甚重。 元和 中,自中书舍人知贡举。既罢,夫人 李氏 因暇日常劝其树庄田以为子孙之计。笑答曰:‘余有三十所美庄良田遍天下,夫人復何忧?’夫人曰:‘不闻君有此业。’ 羣 曰:‘吾前岁放春榜三十人,岂非良田耶?’夫人曰:‘若然者,君非 陆相 门生乎?然往年君掌文柄,使人约其子 简礼 ,不令就春闈之试。如君以为良田,则 陆氏 一庄荒矣。’ 羣 惭而退,累日不食。”后遂以“陆氏庄荒”为在科举考试方面杜绝行私请托之典。 金 元好问 《五月十二日座主闲闲公讳日作》诗:“门生白首浑无补, 陆氏 庄荒又一年。” 清 钱谦益 《送座主王文肃公之子故户部郎中淑抃归关中叙旧述怀一百韵》:“ 陆氏 庄荒矣, 廉公 市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