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漾韵》:行相
净住子引诸行相用简有心
分类:行相
《分类字锦》:治行相齐(治行相齐)
唐书贾敦颐传徙瀛州刺史时弟敦实为饶阳令政清静吏民嘉美旧制大功之嫌不连官朝廷以其兄弟治行相齐故不徙以示宠
分类:能政
《漢語大詞典》:五行相克(五行相尅)
我国古代“五行”说所谓水、火、金、木、土五者互相克制。其顺序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隋 萧吉 五行大义·论相尅:“尅者,制罚为义,以其力强能制弱,故木尅土,土尅水,水尅火,火尅金,金尅木。”亦称“ 五行相胜 ”。参见“ 五行相生 ”。
《漢語大詞典》:五行相生
我国古代“五行”说所谓木、火、土、金、水五者互相生成。其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之义:“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运次:“自古帝王五运之次,凡二説。 邹衍 则以五行相胜为义, 刘向 则以五行相生为义。” 陈遵妫 《中国天文学史》第二编第二章二:“五行相生,五行相胜诸说,盛行于 汉 魏 ,流传到 唐 宋 尤以阴阳五行为金科玉律。”
《漢語大詞典》:五行相生
我国古代“五行”说所谓木、火、土、金、水五者互相生成。其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之义:“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运次:“自古帝王五运之次,凡二説。 邹衍 则以五行相胜为义, 刘向 则以五行相生为义。” 陈遵妫 《中国天文学史》第二编第二章二:“五行相生,五行相胜诸说,盛行于 汉 魏 ,流传到 唐 宋 尤以阴阳五行为金科玉律。”
《漢語大詞典》:五行相胜(五行相勝)
见“ 五行相尅 ”。
《漢語大詞典》:言行相副
见“ 言行相符 ”。
《漢語大詞典》:言行相符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刘孝仪令》:“言行相符,始终如一。”《魏书·李彪传》:“臣时见其所行,信谓言行相符,忠清内发。”亦作“ 言行相副 ”。《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宋 邢昺 疏:“此章勉人使言行相副也。”
《國語辭典》:言行相顾(言行相顧)  拼音:yán xìng xiāng gù
言顾行,行顾言,即说话与行为兼顾一致。如:「他十分重视信用,是个言行相顾的人。」《北齐书。卷三七。列传。魏收》:「言行相顾,慎终犹始。」
《漢語大詞典》:言行相符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刘孝仪令》:“言行相符,始终如一。”《魏书·李彪传》:“臣时见其所行,信谓言行相符,忠清内发。”亦作“ 言行相副 ”。《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宋 邢昺 疏:“此章勉人使言行相副也。”
《国语辞典》:言行相悖  拼音:yán xìng xiāng bèi
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相违背。如:「他是个言行相悖的人,大家都不信任他。」
分类:相违违背
《国语辞典》:言行相诡(言行相诡)  拼音:yán xìng xiāng guǐ
说的话和做的事相违悖。《吕氏春秋。审应览。淫辞》:「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分类:相违
《国语辞典》:同行相忌  拼音:tóng háng xiāng jì
同一行业者,因利益相同,故彼此竞争,视同仇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