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国家行为主义(国家行为主义)  拼音:guó jiā xíng wéi zhǔ yì
为国际法上的重要原则。每一个国家都享有独立的主权,国与国之间立于平等的地位,所以国家在外国的法庭内,不负有任何刑事或民事责任。
《国语辞典》:无行为能力人(无行为能力人)  拼音:wú xíng wéi néng lì rén
系指无法独立依自己意思而发生法律上一定效力之人。如未满七岁的未成年人、受监护宣告之人等。
《国语辞典》:正当防卫行为(正当防卫行为)  拼音:zhèng dàng fáng wèi xíng wéi
指行为人以不法侵害自己或他人权利时,得为保卫其权利的行为。
《国语辞典》:行为科学(行为科学)  拼音:xíng wéi kē xué
以科学方法研究与人类行为有关的现象。其目的在描述、解释及预测人类的行为。
分类:科学方法
《国语辞典》:行为模式(行为模式)  拼音:xíng wéi mó shì
人所表现出的人格模式,即个人的行为习惯。通常是生理特质和心理特质在环境中发生作用的结果。
《国语辞典》:行为能力(行为能力)  拼音:xíng wéi néng lì
以独立的意志实施具有法律行为效果的能力。我国民法规定满二十岁之成年人及未成年人已结婚者为有行为能力人,满七岁之未成年人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未满七岁之未成年人及禁治产人为无行为能力人。
《国语辞典》:行为艺术(行为艺术)  拼音:xíng wéi yì shù
创作者以自己的身体行为来表现主题的艺术形成。如扮演雕像站立于街头,或设一牢笼把自己关起来。
《国语辞典》:行为主义(行为主义)  拼音:xíng wéi zhǔ yì
一种心理学理论。主张研究人类行为应与研究动物行为一样,利用客观测量,解释环境与行为学习之间的关系,不探讨意识与一切内在心理历程对行为的影响。
《国语辞典》:异常行为(异常行为)  拼音:yì cháng xíng wéi
泛指不正常的行为。通常指因心理失常或情绪困扰而表现的各种行为。
《国语辞典》:有偿行为(有偿行为)  拼音:yǒu cháng xíng wéi
当事人一方为财产上给付而取得他方对待给付之法律行为。如买卖、租赁、雇佣等属之。
《国语辞典》:不法行为(不法行为)  拼音:bù fǎ xíng wéi
违反法令所规定的行为。
《国语辞典》:单独行为(单独行为)  拼音:dān dú xíng wéi
依一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法律行为。
《国语辞典》:行为派(行为派)  拼音:xíng wéi pài
1.心理学的一派。研究有机体因受外界刺激,而发生适应环境的反应过程。
2.伦理学的一派。研究行为的结果而定其善恶。
《国语辞典》:性行为(性行为)  拼音:xìng xíng wéi
人类交合的行为。
《漢語大詞典》:改行为善(改行爲善)
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下》:“天子悲怜其意,遂下令曰:‘夫训导不纯,而愚民陷焉。或欲改行为善,其道无由也。’”亦作“ 改行从善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不若改行从善,做个小小经纪,也得过养身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