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45,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猩猩血
血马
血浸
抆血
血毛
血衣
汗血马
血迹
血赤
鹊血
血泣
鞭血
血膋
噀血
血膏
《漢語大詞典》:猩猩血
猩猩的血。借指鲜红色。 唐 张祜 《上巳乐》诗:“猩猩血綵繫头标,天上齐声举画橈。” 南唐 冯延巳 《采桑子》词:“休説当时,玉笛才吹,满袖猩猩血又垂。”
《漢語大詞典》:血马(血馬)
杀马取血,以为祭祀之用。语本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禹 乃东巡,登 衡岳 ,血白马以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 禹 治洪水,血马祭山,得金简玉字之书。”
分類:祭祀
《漢語大詞典》:血浸
(1).鲜血浸渍。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看沙场血浸横尸首。” 萧红 《生死场》十四:“一种感觉通过骨髓麻寒她全身的皮肤,那是怎样可怕血浸的人头!”
(2).指血红色的斑点。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有一旧玉马,质理不甚白洁,而血浸斑斑。”
《漢語大詞典》:抆血
擦拭血泪。表示极其哀痛。常用于旧时讣文中。列名的亲属有抆血、拭泪之别,以示亲疏。抆血较拭泪为重。《文选·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 李善 注引广雅:“抆,拭也。” 前蜀 杜光庭 《王承郾为亡考修明真斋词》:“刳心抆血,拜手祈天。”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元年:“士民尝胆抆血,共守孤城。”
《國語辭典》:血毛  拼音:xiě máo
祭祀用的牺牲。唐。韩愈 潮州祭神文:「谨卜良日,躬率将吏,荐兹血毛,清酌嘉羞,侑以音声,以谢神贶。」
《國語辭典》:血衣  拼音:xiě yī
被血沾染的衣服。常用于指凶案发生时,加害者或被害者所穿沾染血迹的衣服。如:「这件血衣是破案的关键。」
分類:衣服
《國語辭典》:汗血马(汗血馬)  拼音:hàn xiě mǎ
1.汉时西域大宛国所出产的良种马。因其汗从肩膊流出,其色如血,故称为「汗血马」。西汉时李广利攻打大宛国,曾得此种马,贡献于汉武帝。也称为「汗马」。
2.千里马。宋。陆游〈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诗:「将军枥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韔。」
《國語辭典》:血迹(血跡)  拼音:xiě jī
血液滴落或沾附于各种物体上的痕迹。通常可据以侦断刑案。《三国演义》第二○回:「微露素绢,隐见血迹。」《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便有个把好事的人盘问他起来,口里含糊,满牙关多是血迹。」
分類:留下痕迹
《漢語大詞典》:血赤
犹赤诚。 徐志摩 《致刘勉己函》:“我只盼望将来有音乐家能利用那样天然的音籁谱出我们汉族血赤的心声!”
分類:赤诚
《漢語大詞典》:鹊血(鵲血)
南朝 梁 简文帝 《艳歌篇》:“控弦因鹊血,挽彊用牛螉。”后即以“鹊血”指良弓。 清 查慎行 《连日扈从观围恭纪》诗之一:“连天积素耀威弧,鹊血牛螉力尽输。”
分類:良弓
《漢語大詞典》:血泣
犹泣血。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孤臣昔放逐,血泣追愆尤。”
《漢語大詞典》:鞭血
借指战争。 唐 鲍溶 《述德上太原严南书绶》诗:“终古鞭血地,到今耕稼繁。”
分類:战争
《漢語大詞典》:血膋
血和脂膏。《诗·小雅·信南山》:“执其鸞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郑玄 笺:“膋,脂膏也。血以告杀,膋以升臭。”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其夕,遂以束藳焚身。至明,唯灰烬耳,无血膋之臭。”元史·礼乐志三:“鑾刀屡奏,血膋载升。”
分類:脂膏
《漢語大詞典》:噀血
(1).含血而喷。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马侍中》:“﹝夜叉﹞狞目电烻,吐火噀血,跳躑哮吼,铁石消鑠。”明史·周顺昌传:“ 显纯 椎落其齿,自起问曰:‘復能駡 魏上公 否?’ 顺昌 噀血唾其面,駡益厉。”
(2).伸出血红的舌头。 宋 陆游 《赠粉鼻》诗:“连夕狸奴磔鼠频,怒髯噀血护残囷。” 清 袁枚 续新齐谐·缢鬼畏魄字:“女忽披髮噀血,突至甲前。甲厉声斥之,鬼亦灭。”
(3).形容紫红色。《三国演义》第八三回:“为首乃是番王 沙摩柯 ,生得面如噀血,碧眼突出。”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赵匡胤 ﹞生得面如噀血,目若曙星。”
《漢語大詞典》:血膏
血和脂肪。比喻百姓的生命和用血汗换来的劳动果实。 清 洪升 《长生殿·疑谶》:“可知他朱甍碧瓦,总是血膏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