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1,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血点
血汗
滴血
血书
鲜血
血雨
血渍
血斑
血恳
杜鹃血
骨血
龙血
精血
血洗
浴血
《漢語大詞典》:血点(血點)
(1).血迹。 宋 陆游 《寄邛州宋道人》诗:“袖中出剑秋水流,血点斑斑新报仇。”
(2).比喻鲜红的花瓣。 唐 白居易 《裴常侍以〈题蔷薇架十八韵〉见示因广为三十韵以和之》:“猩猩凝血点,瑟瑟蹙金匡。散乱萎红片,尖纤嫩紫芒。”
分類:鲜红花瓣
《國語辭典》:血汗  拼音:xiě hàn
血液和汗水。比喻工作所用的精力。如:「田里的稻谷都是农夫的血汗凝聚成的。」
《國語辭典》:滴血  拼音:dī xiě
痛心。如:「遭丧亲之痛的表哥,尝到心中滴血的滋味。」
《漢語大詞典》:滴骨亲(滴骨親)
旧说谓以血滴骨能辨别亲属真伪,因此亦称亲生关系为滴骨亲。 宋 宋慈 《洗冤集录·论沿身骨脉及要害去处》:“检滴骨亲法:谓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的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俗云滴骨亲,盖谓此也。”参见“ 滴血 ”。
《國語辭典》:血书(血書)  拼音:xiě shū
用自己的血所写成的遗书、诉状或志愿书等,表示激愤、哀痛或决心。《西游记》第九回:「我娘若不信,见有血书汗衫为證!」
分類:文字何休
《國語辭典》:鲜血(鮮血)  拼音:xiān xiě
鲜红的血。如:「鲜血淋漓」。《三国演义》第三一回:「众人急救,绍口吐鲜血不止。」《红楼梦》第八二回:「就拿著一把小刀子往胸口上一划,只见鲜血直流。」
分類:鲜血鲜红
《漢語大詞典》:血雨
带血的雨。极言战争之酷烈。 明 汤显祖 《邯郸记·大捷》:“血雨漂,兵风噪,难凭国史説咱是 汉 天骄。”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十餘年来隐忧惕栗,梦寐弗忘之亡国惨祸,挟 欧洲 之弹烟血雨以俱来。”
分類:战争酷烈
《國語辭典》:血渍(血漬)  拼音:xiě zì
血迹。《红楼梦》第三三回:「底下穿著一件绿纱小衣,皆是血渍。」
分類:血液痕迹
《漢語大詞典》:血斑
血的斑点。 艾青 《春》诗:“ 龙华 的桃花开了,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 张永枚 《海的儿子》诗:“坦露的胸膛,肋骨凸出,涂着殷红的血斑。”
分類:斑点
《漢語大詞典》:血恳(血懇)
极其诚挚的恳求。 宋 苏舜钦 《杜公谢官表》:“两贡露奏,乞回命书,沓降玉音,不谅血恳。”
分類:诚挚恳求
《漢語大詞典》:杜鹃血(杜鵑血)
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甚。 清 黄遵宪 《近世爱国志士歌》:“草莽臣 正之 ,望闕輒哭謁。眼枯泪未枯,中有杜鹃血。”
《國語辭典》:骨血  拼音:gǔ xiě
比喻血统关系很相近的人。多指子女等后代。《儒林外史》第五回:「他爷四十多岁,只得这点骨血,再娶个大娘来。」
《漢語大詞典》:龙血(龍血)
(1).指死于战争者之血。 清 龚自珍 《水龙吟·常州汤太夫人〈断钗吟〉卷子哲嗣雨生总戎乞题》词:“宛宛玉釵一股,四十年寒光不蚀。微鏗枕上,岂知中有,海天龙血?”参见“ 龙血玄黄 ”。
(2).龙血树树干分泌的红色树脂。参见“ 龙血树 ”。
《漢語大詞典》:龙血玄黄(龍血玄黄)
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语出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高亨 注:“玄黄亦可读泫潢,血流甚多之貌。”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篇第十七章:“当是时,龙血玄黄,战争方始,革命工作,热烈进行。”亦作“ 龙战玄黄 ”。 茅盾 《回忆之类》:“不过,当那一声焦雷打到我们面前时,童稚之心也曾欢喜而鼓舞,也曾睁大了惊异的眼睛,痴望着‘龙战玄黄’的天地,好像这一切本在意中,要来的总归要来,而现在是终于来了而已。”
分類:战争激烈
《國語辭典》:龙血树(龍血樹)  拼音:lóng xuè shù
植物名。龙舌兰科龙血树属,常绿乔木。高可达二十公尺。叶剑形,长约六十公分,密生枝端。花为绿白色。浆果黄色。树脂可制颜料或提炼中药。
《國語辭典》:精血  拼音:jīng xiě
中医上指对人体生命活动有重大影响的精气和血液,精血的盈亏象徵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
《國語辭典》:血洗  拼音:xiě xǐ
血流很多,像被血洗刷过一样。比喻惨酷的屠杀。如:「盗匪不仅掳掠财物,还血洗整个村庄。」
分類:残酷屠杀
《國語辭典》:浴血  拼音:yù xuè
1.身上染满血,如沐浴于血中般。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二。语资》:「敬业知无避,遂屠马腹,伏其中,火过,浴血而立。」
2.形容战况惨烈。如:「浴血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