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1,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洒血
血色
饮血
血指
喋血
歃血
血红
猩血
溅血
呕血
毛血
腥血
颈血
清血
血殷
《韵府拾遗 屑韵》:洒血(洒血)
北齐书樊逊传药王燔躯波斯洒血
《國語辭典》:血色  拼音:xiě sè
1.红色。唐。白居易〈琵琶行〉:「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2.皮肤红润的色泽。《红楼梦》第二九回:「脸上一点血色也没有,摸了摸身上,只剩得一把骨头。」
《國語辭典》:饮血(飲血)  拼音:yǐn xuè
形容非常悲愤。《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唐。张巡〈守睢阳作〉诗:「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漢語大詞典》:血指
手指出血。谓不善其事。 宋 黄庭坚 《寄馀干徐隐甫》诗:“遥知解千牛,袖手笑血指。”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刃不素持,必致血指;舟不素操,必致倾覆。”参见“ 血指汗颜 ”。
《漢語大詞典》:血指汗颜(血指汗顔)
手指出血,脸上冒汗。形容不善其事的窘态。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斲,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 宋 秦观 《谢及第启》:“圆冠方屨,求自试者几千万焉;血指汗颜,获见收者纔四百耳。”
《國語辭典》:喋血  拼音:dié xuè
杀人众多,踏血而行。《史记。卷九○。魏豹彭越传。太史公曰》:「魏豹、彭越虽故贱,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称孤,喋血乘胜日有闻矣。」连横〈台湾通史序〉:「朱、林以下,辄启兵戎,喋血山河,藉言恢复。」也作「蹀血」、「啑血」。
《國語辭典》:歃血  拼音:shà xuè
古代盟誓时,用牲血涂在嘴边,表示守信不悔。《谷梁传。庄公二十七年》:「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淮南子。齐俗》:「故胡人弹骨,越人契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于信一也。」也称为「啑血」、「唼血」。
《国语辞典》:血红(血红)  拼音:xiě hóng
像血一般鲜红的颜色。如:「她穿著一身血红色的洋装,十分抢眼。」
分类:鲜红颜色
《漢語大詞典》:猩血
猩猩的血。借指鲜红色。 宋 杨万里 《题萧岳英常州草虫轴盖画师之女朱氏之笔》诗之二:“浅著鹅黄作胡蝶,深将猩血染蜻蜓。” 宋 陆游 《雨霁春色粲然喜而有赋》:“千缕麴尘杨柳緑,万枝猩血海棠红。”
《漢語大詞典》:溅血(濺血)
(1).飞溅的鲜血。 唐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溅血惭 嵇绍 ,迟行笑 褚渊 。” 宋 苏轼 《荔支叹》诗:“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2).流血。 唐 杜甫 《呀鹘行》:“念尔此时有一掷,失声溅血非其心。” 杨伦 笺注:“溅血,以病伤损流血也。”
《國語辭典》:呕血(嘔血)  拼音:ǒu xuè
吐血。《后汉书。卷七○。孔融传》:「日磾深自恨,遂呕血而毙。」《三国演义》第五二回:「见今面色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
分類:吐血
《國語辭典》:毛血  拼音:máo xiě
1.鸟的毛和血。唐。杜甫 画鹰诗:「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2.祭神用的动物之血。《礼记。郊特牲》:「毛血,告幽全之物也。」
3.人的毛发血气。指体力。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漢語大詞典》:腥血
(1).泛指荤腥。 唐 王建 《赠王屋道士赴诏》诗:“能断世间腥血味,长生只要一丸丹。”
(2).腥气的血。 元 耶律楚材 《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川谷流腥血,郊原厌积尸。” 元 乃贤 《答禄将军射虎行》:“雕翎射没锦毛摧,厓石崩腾腥血溅。”
分類:腥气荤腥
《国语辞典》:颈血(颈血)  拼音:jǐng xiě
刎颈时流出的血。比喻不惜一死。《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三国演义》第四回:「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
《漢語大詞典》:清血
(1).指眼泪。 唐 杜牧 《杜秋娘》诗:“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 宋 欧阳修 《〈龙茶录〉后序》:“余自以諫官供奉仗内,至登二府。二十餘年,才一获赐,而丹成龙驾,舐鼎莫及,每一捧玩,清血交零而已。”
(2).谓血泪。 宋 文天祥 《哭母大祥》诗:“一声鷄叫泪满牀,化为清血衣裳湿。”
分類:眼泪血泪
《漢語大詞典》:血殷
暗红。 清 沙张白 《再来诗谶记》:“公解靴出股,齿痕宛然,作血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