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乐道融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322 【介绍】: 东晋丹阳人。少有大志,有国士之风。为王敦参军,敦将反,遣道融召甘卓。道融说卓攻敦。及卓起兵,敦遣使求和。卓将还军,道融苦谏,不从,忧愤而卒。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汲郡林虑人也。史亡其氏。十二弃家从师。无所得书。遣借论语于旁舍。晚不持归。曰已习之矣。师使覆之。不遗一字。大嗟异。为落发。及受具戒。长游关中。依依罗什。什谓姚兴曰。比见融公。殆是人类精奇。引见与语。心服之。诏入逍遥园参译。当是时。什译菩萨戒本。又译中论。方就两卷。融便能讲之。什又使讲新法华经。而自听其判析曰。大法之兴。正赖此子也。国有婆罗门。自谓尽读西国书。闻什在关中。乃曰岂可使释氏之风。独传震旦耶。遂驼其书至。姚兴几惑其说。婆罗门乞与僧辨优劣。关中僧皆相视缺然。什谓融曰。子可当之。融顾外道经书未读。乃密使人尽录其书目。一览即诵。剋日论义。姚兴与公卿大集。婆罗门以博观为夸。融数其所读。并秦地经史。三倍之。什嘲之曰。君乃未闻大秦有学者乎。敢轻远来。于是婆罗门愧服。再拜融足而去。后还彭城讲授。众常数百人。性不喜喧狎。常登楼读书。人罕识面。殁寿七十四。著法华大品。维摩义疏。金光明十地品义若干卷。
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三
释道融。汲郡林虑人。十二出家。厥师爱其神彩先令外学。往村借论语竟不赍归。于彼已诵。师更借本覆之不遗一字。既嗟而异之。于是恣其游学。迄至立年才解英绝。内外经书闇游心府。闻罗什在关故往咨禀。什见而奇之。谓姚兴曰。昨见融公复是奇特聪明释子。兴引见叹重。敕入逍遥园参正详译。因请什出菩萨戒本。今行于世。后译中论始得两卷。融便就讲剖折文言预贯终始。什又命融令讲新法华。什自听之乃叹曰。佛法之兴融其人也。俄而师子国有一婆罗门。聪辩多学。西土俗书罕不披诵。为彼国外道之宗。闻什在关大行佛法。乃谓其徒曰。宁可使释氏之风独传震旦。而吾等正化不洽东国遂乘驼负书来入长安。姚兴见其口眼便僻。颇亦惑之。婆罗门乃启兴曰。至道无方各尊其事今请与秦僧捔其辩力。随有优者即传其化。兴即许焉。时关中僧众相视缺然莫敢当者。什谓融曰。此外道聪明殊人。捔言必胜。使无上大道在吾徒而屈。良可悲矣。若使外道得志则法轮摧轴。岂可然乎。如吾所睹在君一人。融自顾才力不减。而外道经书未尽披读。乃密令人写婆罗门所读经目。一披即诵。后剋日论义。姚兴自出。公卿皆会阙下。关中僧众四远必集。融与婆罗门拟相詶抗。锋辩飞玄彼所不及。婆罗门自知辞理已屈。犹以广读为誇。融乃列其所读书并秦地经史名目卷部。三倍多之。什因嘲之曰。君不闻大秦广学。那忽轻尔远来。婆罗门心愧悔伏顶礼融足。数日之中无何而去。像运再兴融有力也。融后还彭城常讲说相续。问道至者千有馀人。依随门徒数盈三百。性不狎諠。常登楼披玩。慇勤善诱毕命弘法。后卒于彭城。春秋七十四矣。所著法华大品金光明十地维摩等义疏。并行于世矣。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汲郡林虑人。十二出家。厥师爱其神彩。先令外学。往村借论语。竟不赍归。于彼已诵。师借本覆之。不遗一字。嗟而异之。于是恣其游学。迄至立年。才解英绝。闻罗什在关。特往咨禀。什见而奇之。谓姚兴曰。昨见融公。复是大奇聪明释子。兴引见叹重。敕入逍遥园。参正详译。因请什出菩萨戒本。并译中论。始得两卷。融复就讲。剖析文言。预贯终始。什又命融令讲新法华。什自听之。叹曰。佛法之兴。融其人也。俄而师子国。有一婆罗门。聪辨多学。西土俗书。罕不披诵。为彼国外道之宗。闻什在关。大行佛法。乃谓其徒曰。宁可使释氏之风。独传震旦。而吾等不洽东国。遂驼负书。来入长安。姚兴见其口眼便辟。颇亦惑之。婆罗门乃启兴曰。至道无方。各遵其事。今请与秦僧捔其辩力。随有优者。即传其化。兴即许焉。时关中僧众。相视缺然。莫敢当者。什谓融曰。此外道聪明殊人。捅言必胜。使无上大道在吾徒而屈。良可悲矣。若使外道得志。则法轮摧轴。岂可然乎。吾所睹。在君一人。融自顾才力不减。而外道经书。未尽披读。乃密令人写婆罗门所读经目。一披即诵。后尅日论义。姚兴自出。公乡皆会阙下。关中僧众。四远毕集。融与婆罗门拟相训抗。锋辩飞玄。彼所不及。婆罗门自知辞理已屈。犹以广读为誇。融乃列其所读书。并秦地经史。名目卷部。三倍多之。什因嘲之曰。君不闻大秦广学。那忽轻尔远来。婆罗门心愧悔伏。顶礼融足。旬日之中。无何而去。融后还彭城。常讲说相续。依随门徒。数盈三百。后卒于彭城。春秋七十四。所著法华。大品。金光明。十地。维摩等义疏。并行于世。
司马融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司马融,字、生卒年不详,河内温县人,淮陵元王司马漼之子,袭封淮陵王,谥号贞王。

人物简介

简介
司马融,字、生卒年不详,河内温县人,晋朝宗室、晋人、乐成县王、河间王司马颙嗣子(本彭城王司马植之子)。

人物简介

全晋文
融字洪远,陈郡长平人,咸和初为庾亮都督府司马,后为丹阳尹,迁尚书,穆帝时拜太常卿吏部尚书,有集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3 【介绍】: 十六国时前秦略阳临渭人,氐族,字博休。苻坚季弟。封阳平公。坚即位,累拜司隶校尉、太子太傅、领宗正、录尚书事。苻坚建元八年代王猛镇邺。为将有谋略,征伐多有殊功。力谏止符坚伐晋,不听。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淝水之战,融率三十万人为前锋,攻陷寿阳,隔淝水与晋军对峙。晋将谢玄要求秦军稍退,渡河决战,秦军乱,融马倒被杀。谥哀。
全晋文
融字博休,坚季弟,封平阳公,拜侍中中书监左仆射,除中军将军,迁司隶校尉,寻代王猛为镇东大将军冀州牧,征拜侍中、中书监、都督中外军事、车骑大将军司隶校尉太子太传,领示正录尚书事,寻为征南大将军,战死,赠大司马,谥曰哀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1 【介绍】: 南朝宋宗室。长沙王刘道怜子。有干才,善用短楯。武帝永初元年封桂阳县侯邑千户,历侍中、左卫将军、五兵尚书,领军等职。
傅融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清河人,南徙渡河,家于磐阳。为乡闾所重,以三子灵庆、灵根、灵越并有才力而自负,意谓其三子文武才干堪以驾驭当世。好事者然之,故豪勇之士多相归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叔融,一作字叔。元衍子。貌短陋,骁武过人。孝庄帝杀尔朱荣,以融为直阁将军。尔朱兆入洛,融逃民间。后随孝武帝入关。封魏兴王,官至侍郎、殿中尚书。
萧融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0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梁武帝弟。仕齐至太子洗马。东昏侯永元二年,兄懿以功高被药死,融并遇害。梁武帝天监初追封桂阳郡王,谥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4—497 【介绍】: 南朝齐吴郡吴人,字思光。张畅子。弱冠知名。初为宋新安王行参军,出为封溪令。路经嶂崄,土人执而将杀食之,神色不动,土人异而释之。浮海至交州,于海中作《海赋》。入齐累官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善言谈,长草书,举止怪诞。有文集《玉海》,已佚。
全齐文·卷十五
融字思光,一名少子,吴郡吴人,宋会稽太守畅子。孝建中为新安王北中郎参军,出为封溪令,举秀才对策中第,除仪曹郎,摄祠、仓二曹,兼掌正厨,解职为安成王抚军仓曹参军,转南阳王友,高帝辟为太傅掾,历骠骑豫章王司空咨议参军,迁中书郎,齐受禅,历长沙王镇军、竟陵王征北咨议,并领记室,迁司徒从事中郎。永明中为司徒右长史,迁黄门郎、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建武四年卒。有集二十七卷,又《玉海集》十卷,《大泽集》十卷,《金波集》六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3—477 【介绍】: 即宋后废帝。字德融,小字慧震。南朝宋明帝长子。即位后,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起兵反,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刘景素据京城反,皆由萧道成率军击破,乱平,政归道成。性乖戾嗜杀,人人自危,卒为道成所杀,以太后令追贬为苍梧郡王。在位四年。
全宋文·卷十
帝讳昱,字德融,小字慧震,明帝长子。泰始三年立为皇太子,泰豫元年四月即位,明年,改元元徽,在位五年,为其下杨玉夫等所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6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永兴。元彬子。袭章武王爵。孝文帝时官秘书郎。累官行扬州刺史、并州刺史、宗正卿、青州刺史。孝明帝时领河南尹。性贪残,恣情聚敛,被劾削官爵。后复封,攻汾、夏山胡,败。孝昌中,镇压葛荣,兵败被杀。谥庄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7—493 【介绍】: 南朝齐琅邪临沂人,字元长。王僧达孙。博涉有文才。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竟陵王萧子良特相友好,为“西邸八友”之一。欲兴家业,上书武帝求自试,迁秘书丞。帝幸芳林园,禊宴朝臣,使融为《曲水诗序》,文藻富丽,当世称之。后子良复奉融为宁朔将军、军主。及武帝病笃,融欲矫诏立子良,事败,郁林王即位,收狱赐死。融文辞捷速,为永明体代表作家。今存《王宁朔集》辑本。
全齐文·卷十二
融字元长,俭从子,宋中书令僧达孙。举秀才,为晋安南中郎参军。历竟陵王司徒法曹参军,迁秘书丞、丹阳丞、中书郎、兼主客郎。竟陵王子良以为宁朔将军、军主。郁林王即位,收下廷尉狱,赐死,年二十七,有集十卷。
僧融 朝代:南梁初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住九江东林寺。以游化为己任。先是江陵一家事神。融后劝之。受戒奉佛。因撤神庙。送寺营福。至七日。其家母见一鬼。持赤索欲缚之。母惧甚。乃为请僧。诵经行道遂已。晚年还庐山。偶以雨雪。独宿逆旅中。夜见鬼兵尤众。有一鬼特壮伟。带甲挟刃。持胡床。对融坐。怒诟曰。君每谓世无鬼神。何也。可拽下座捶之。以戒将来。诸鬼即欲前。融遽默称观音号。一念未绝。见鬼所坐胡床后。一天将可长丈馀。著黄皮裤褶。手举金刚杵拟之。鬼悉惊散。甲冑兵刃皆尘粉。 又江陵有夫妻。为盗所妄引者。夫已先遁去。妻被逮。遇融于洛。哀求自救法。融使念观世音号。妻既系狱。念不少辍。夜梦沙门蹴令起觉。则三木尽脱。而门扄鐍。阍者更守视无出理。乃复寐。又梦曰。门当自开。宜速出。出则门果开。无谁何。时天暗冥。行数里。疑有追者。投匿草间。而草间亦先有匿者矣。问之则其夫也。悲喜相𢹂挽。意得免罪。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僧融。梁初人。住九江东林寺。笃志汎博游化己任。曾于江陵劝一家受戒。奉佛为业。先有神庙不复宗事。悉用给施。融便撒取送寺。因留设福。至七日后。主人母见一鬼持赤索欲缚之。母甚遑惧。乃更请僧读经行道。鬼怪遂息。融晚还庐山。独宿逆旅。时天雨雪中夜始眠。见有鬼兵其类甚众。中有鬼将带甲挟刃形奇壮伟。有持胡床者。乃对融前踞之。便厉色扬声曰。君何谓鬼神无灵耶。速曳下地。诸鬼将欲加手。融默称观世音。声未绝即见所住床后有一天将。可长丈馀。著黄皮裤褶。手捉金刚杵拟之。鬼便惊散。甲冑之属碎为尘粉。融尝于江陵。劝夫妻二人。俱受五戒。后为劫贼引。夫遂逃走。执妻系狱。遇融于路求哀请救。融曰。惟至心念观世音。更无信馀道。妇入狱后。称念不辍。因梦沙门立其前。足蹴令去。忽觉身贯三木自然解脱。见门犹闭。阍司数重守之。计无出理。还更眠。梦见向僧曰。何不早出。门自开也。既闻即起。重门洞开。便越席而出。东南数里将值民村。天夜闇冥。其夫先逃夜行昼伏。二忽相遇皆大惊骇。草间审问。乃其夫也。遂共投商者。远避竟得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