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道融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43或344—413 【介绍】: 即拘摩罗耆婆、鸠摩罗什婆。
意为“童寿”。
十六国时高僧,龟兹人,祖籍天竺。
七岁随母出家。
九岁以后,游学罽宾、月氏、疏勒等国,学小乘、大乘,精研《中论》、《十二门论》等,誉满西域。
二十岁还龟兹。
前秦苻坚建元十八年,吕光破龟兹,得罗什,遂滞留凉州十八年,得通汉文。
后凉灭,入长安,为后秦姚兴国师。
兴辟逍遥园译场,罗什为译主。
前后八年,据《大唐内典录》载,共译佛经98部,425卷。
著名弟子有僧肇、僧睿、道生、道融,世称“什门四圣”。
大乘部之《妙法莲华经》、《大方等大集经》、《维摩诘经》、《中论》、《百论》、《大智度论》等,均出其手,译文典丽而不失原意。
现存著作有《大乘大义章》。
全晋文
鸠摩罗什,一作句摩罗耆婆,天竺人。为吕光所获,历事吕纂吕隆,至后秦弘始中迎入关,卒于长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译经科一
此云童寿。天竺人也。世为相国。大父达多有重名。父炎将嗣相位。避之出家。东度葱岭。龟兹王闻其名。郊迎之。尊以为国师。王有妹年二十。才敏绝人。诸国交聘不许。及见炎逼以妻之。生二子。其一罗什。其一则弗沙提婆。始什之妊也。其母慧解倍常。闻雀黎大寺多名僧。有得道者。呼女伴往听法。忽通天竺语。难问锋出。有达么瞿沙者。见曰。是必孕智子。为说舍利弗在胎时事。什生七岁。母因野行。见冢骨。从炎乞出家。炎不可。因不食六日。气如缕。乃许之。遂与什俱落发。母以专精禅观。获初果。什诵经日千偈。偈三十二字。凡三万二千言。义亦自通。龟兹人方加礼事。母辄携什避去。游诸国。什九岁。渡新头河。至罽宾。师事异僧槃头达多。受杂藏中长两阿含。凡四百万言。达多奇之。什自是声称达王。王集异道。立论相攻难。异道慢什年小。不为备。什乘隙折困之。异道愧伏。王设上供。差大僧营视。惟恐其去。年十二。母携还龟兹。而诸国交聘以好爵。悉不应。已又携至月氏。北山尊者见之。谓其母曰。此沙弥使三十五岁。毗尼无玷者。度人如优波鞠多。不尔正一俊法师耳。至沙勒。顶戴佛钵。私念钵大而轻如此耶。即重不胜。失声下之。母问其故。曰儿心分别。故钵轻重耳。遂留沙勒一年。博览五明诸论。及阴阳星算。皆妙达其要。沙门喜见劝王请什开法。曰。当有二益。国中比丘。耻不及之。而加精进。龟兹王必以为尊什。是敬己也。来脩旧好。王然之。于是会道俗如其劝。什真率忽绳墨。或者疑之。时有莎车王子须利耶跋陀。参军王子须耶利苏摩兄弟。皆弃国位为沙门。苏摩尤才辩。尝为什说阿耨达经。以阴界诸入。皆空无相。怪而问曰。此经乃坏破诸法至是耶。因共研覈大小乘。移时。而什悟。叹曰。吾昔于小乘。如以鍮石为金。遂受中百二论。十二门观等。温宿国龟兹之北境也。有异道。立义击鼓。求论辩。什适随母在焉。卒挫衄之。自是名重葱左。居龟兹。广说诸经。学徒自诸国来者云委。尼阿竭耶末帝。王女也。博观群经。已證二果。闻法欣跃。更请开演。什益分别诸法本空。阴界假名非实等法义。听者晓悟。年二十。即王宫。从卑摩罗叉受戒。学十诵律。顷之母谓龟兹王白纯曰。汝国寻衰柰何。谓什曰。方等深教不可思议。传至东土。惟尔之力。但于汝无利。惜哉。什曰。必使大化流传。虽苦无所恨。母以为然。寻往天竺。进登三果。什独留止国之新寺。后于寺侧。得放光经。而文字隐蔽。不可读。什心知其魔。不为动。既而可读耳。闻空中语曰。智人何用此书。什曰小魔敢尔。留二年。益习大乘经论。龟兹王为张金座锦耨。使坐以说法。什以其师盘头达多未悟大乘。请往化导。俄其师至。什为先说德女问经。盖以其多明因缘空假。而昔与师俱所不信者。师谓什曰。汝于大乘见何异相。而遽尚之。什曰。大乘深妙。有法皆空。非小乘滞相偏局可拟也。师曰。汝言一切皆空。甚可畏也。汝亦知舍有爱空之患乎。昔有狂人。使工绩缕。工已极其细好矣。狂人犹以为未。工指空曰。此缕也。狂人曰。我何不见。工曰缕细。我良工且不见。况他人乎。狂人喜厚饷之。汝之空法正类此也。什曰。小乘执有。大是颠倒。如人病目。见空中华。以为实有。坐以待果。要人共尝。其不为明目者所笑乎。于是达多悟。礼什为师。西域诸国。咸伏什神异。其说法时。诸王皆长跪坐侧。令什践而升座焉。苻坚闻之。久有迎什意。建元十二年。丁丑正月。太史奏云。有星现外国分野。当有大智人入辅中国。坚曰。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将非此耶。乃遣骁骑将军吕光等。率兵七万。西伐龟兹。谓光曰。若获罗什即驰驿送之。光军未至。什谓龟兹王曰。当有勍敌。从日下来。宜恭承之。勿抗其锋。王不纳。发兵拒光。大为光所破。遂获什。光见其齿少易之。强妻以龟兹王女。什不可。光曰。道士岂复非气血生耶。尚何辞。乃饮以醇酒。闭之密室。光还中路屯师山下。什曰。宜从屯陇上。光不纳。夜果大雨潦起。水深数丈。死者数千人。光异之。光欲留王西国。什曰。推运揆数。此不宜留。前有福地可居。还至凉州。闻苻坚已为姚苌所害。于是窃号河右。属姑臧。一日大风。什曰。不祥之风。当有奸叛。然不劳而自定。俄有叛者。寻皆殄灭。沮渠蒙逊。先推建康太守段业为主。光遣子纂。率众讨之。时论以业乌合。纂有威声。势必全克。光以访什。答曰。此行未见其利。纂果败于合黎。会郭黁起兵。纂军轻骑还。又为黁败。仅以身免。 中书监张资病。光博营救疗。外国道人罗叉云。能瘥资病。光喜络赐不赀。什知叉诳诈。告资曰。叉不能为。徒烦费耳。冥运虽隐。可以术试之。乃以五色丝作绳。结之烧为灰末。投水中。灰若出水还成绳者。病不可愈。灰浮为绳自若。未几资亡。光亦寻卒。子绍袭位。纂杀之自立。有猪生子三首。黑龙升井中。蟠卧殿前。比旦失之。纂以为瑞。号殿为龙翔。俄又升于当阳宫门。又改为龙兴门。什曰。比日潜龙出游。豕妖呈异。龙者阴类。出入以时。今屡见灾也。是必下人有谋者。宜克己脩德。以答天戒。纂不纳。竟为从弟超所杀。什在凉州积年。吕光父子。既不弘道。故蕴其深解。无所宣化。姚兴遣姚硕德。西破吕隆。迎至为国师。初延入西明阁逍遥园。译出众经。多所暗诵。又览旧经纰缪。与沙门僧睿僧肇等八百馀人。传受其旨。更出经论。凡三百馀卷。僧睿才识高明。常随什传写。什每为睿言。西方辞体。特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管弦为善。凡觐王见佛。必有赞德。经中偈颂。皆其式也。但翻梵为秦。失其蔚藻。虽得大意。殊乖文体。正如嚼饭饲人。非徒无味。乃令人呕哕也。什尝以颂赠法和云。心山育明德。流薰万由延。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凡十偈。词喻皆尔。雅好大乘。志在敷演。常叹曰。吾著笔大乘阿毗昙。非迦旃延比也。无深识者。因悽然而止。著实相论二卷。注维摩经。皆肆笔成文。无所窜定。兴奉之若神。尝讲经于草堂寺。兴及朝臣大德沙门千馀人。肃容观听。兴曰。法师才明超悟。海内无双。何可使法少种嗣哉。遂以妓女十辈。逼令受之。什亦曰。定中常见小儿登吾肩。欲障也。自是不住僧坊。别立廨舍。诸僧或欲效之。什乃聚针于钵谓曰。若能食此乃可耳。因举匕进针如常食。卑摩罗叉律师。什受律师也。至则欣迎尽礼。卑摩未知被逼事。问曰。汝于汉地有大缘。受法者几何人。什曰。经律未备。新经皆什所传。三千馀人。相从授法。但什以业重障深。于律有缺。不能深弘耳。杯渡比丘在彭城。闻什在长安。叹曰。吾与此子。戏别三百馀年。相见杳然未期。迟有遇于来世耳。什未终夕。日觉四大不愈。乃口出三番神咒。令外国弟子诵之。以自救。未及致力。转觉危殆。于是力疾。别众曰。因法相遇。殊未尽心。方复后世。自以暗昧。谬充传译。所出经论。唯十诵律。未及删烦。若义契佛心。焚身之日。舌不焦坏。遂终于逍遥园。伪秦弘始十一年八月十二日。晋义熙五年也。阇维果舌存焉。晋书有传。
神僧传·卷第二
鸠摩罗什。此云童寿。天竺人也。善经律论化行于西域。及东游龟兹(音丘慈)龟兹王为造金师子座以处之。时符坚僣号关中。有外国前部王及龟兹王弟。并来朝坚。坚引见。二王说坚云。西域多产珍奇。请兵往定以求内附。至竖建元十三年正月。太史奏云。有星见外国分野。当有大德智人入辅中国。坚曰。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将非此耶。即遣使求之。至十八年九月。坚遣骁将吕光。率兵七万西伐龟兹。临发坚饯光于建章。谓曰。夫帝王应天而治。以子爱苍生为本。岂贪其地而伐之。正以怀道之人故也。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剋龟兹即驰驿送什。光军未至。什谓龟兹王白纯曰。国运衰矣。当有勍敌从东方来。宜恭承之勿抗其锋。纯不从而战。光遂破龟兹杀纯。立纯弟震为主。光既获什载与俱还。中路置军于山下。将士已休。什曰不可。在此必见狼狈。宜徙军陇上。光不纳。是夜果大雨洪潦暴起水深数丈。死者数千。光始密而异之。什谓光曰。此凶亡之地不宜淹留。推迁揆数应速言归。中路必有福土可居。光从之。至凉州闻符坚已为姚苌所害。光三军缟素大临城南。于是窃号关外年称大安。大安二年正月姑臧大风。什曰。不祥之风当有奸叛。然不劳自定也。俄而梁谦彭晃相继而反。寻亦殄灭。至光龙飞二年。张掖临松卢水胡沮渠男成及弟蒙逊反。推建康太守叚业为主。遣庶子秦州刺史太原公纂。率众五万讨之。时论谓业等乌合。纂有威声势必全剋。光以访什。什曰。观察此行未见其利。既而纂败绩于合黎。俄又郭黁(奴昆切)作乱。纂委大军轻还。为黁所败仅以身免。光中书监张资文翰温雅。光甚器之。资病光广求救疗。有外国道人罗叉云。能差资疾。光喜给赐甚重。什知叉诳诈。告资曰。叉不能为徒烦费耳。冥运虽隐可以事试也。乃以五色丝作绳。结之烧为灰末投水中。灰若出水还成绳者。病不可愈。须臾灰聚浮出复绳本形。既叉治无效。少日资亡。顷之光又卒。子绍袭位。数日光庶子纂杀绍自立。称元咸宁。咸宁二年有猪生子。一身三头。龙出东厢井中到殿前蟠卧。比旦失之纂。以为美瑞。号大殿为龙翔殿。俄而有黑龙升于当阳九宫门。号为龙兴门。仔奏曰。比日潜龙出游豕妖表异。龙者阴类。出入有时。而今屡见则为灾生。必有下人谋上之变。宜剋己修德以答天戒。纂不纳。与什博戏。杀棋曰。斮胡奴头。什曰。不能斮胡奴头。胡奴将斮人头。此言有旨。而纂终不悟。光弟保有子名超。超小字胡奴。后果杀纂斩首。立其兄隆为主。时人方验什之言也。什停凉积年。吕光父子既不弘道教。故蕴其深解无所宣化。符坚已亡竟不相见。及姚苌僣有关中。亦挹其高名虚心要请。吕以什智计多解。恐为姚谋不许东入。及苌卒子兴袭位。复遣敦请。弘始三年三月。有树连理生于庙庭。逍遥园葱变为茞。以为美瑞。谓智人应入至五月兴遣陇西公硕德西伐吕隆。隆军大破。至九月隆上表归降。方得迎什入关。以其年十二月二十日至长安。兴待以国师之礼。甚见优宠。初杯度比丘在彭城。闻什在长安乃叹曰。吾与此子戏别三百馀年。杳然未期。迟有遇于来生耳。什未终少日。觉四大不宁。乃口出三番神咒。令外国弟子诵之以自救。未及致力转觉危殆。于是力疾与众僧告别曰。因法相遇殊未尽心。方复后世恻怆何言。自以闇昧谬充传译。凡所出经。论三百馀卷。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繁。存其本旨必无差失。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以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于长安。是岁晋义熙五年也。即于逍遥园依外国法以火焚尸。薪灭形碎惟舌不灰尔。
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中
鸠摩罗什。此云童寿。天竺人也。家世国相。什祖父达多。倜傥不群名重于国。父鸠摩炎。聪明有懿节。将嗣相位。乃辞避出家。东度葱岭。龟兹王闻其弃荣甚敬慕之。自出郊迎请为国师。王有妹年始二十识悟明敏过目必能。一闻则诵。且体有赤黡法生智子。诸国娉之并不肯行。及见摩炎心欲当之。乃逼以妻焉。既而怀什。什在胎时。其母自觉。神悟超解有倍常日。闻雀梨大寺名德既多。又有得道之僧。即与王族贵女德行诸尼。弥日设供请斋听法。什母忽自通天竺语。难问之辞必穷渊致。众咸叹之。有罗汉达摩瞿沙曰。此必怀智子。为说舍利弗在胎之證。及什生之后还忘前言。顷之什母乐欲出家。夫未之许。遂更产一男名弗沙提婆。后因出城游观见冢间枯骨异处纵横。于是深惟苦本定誓出家。若不落发不咽饮食。至六日夜气力绵乏疑不达旦。夫乃惧而许焉。以未剃发故犹不尝进。即敕人除发。乃下饮食。次旦受戒仍乐禅法。专精匪懈学得初果。什年七岁亦俱出家。从师受经日诵千偈。偈有三十二字。凡三万二千言。诵毗昙既过。师授其义。即自通达。无幽不畅。时龟兹国人以其母王妹利养甚多。乃携什避之。什年九岁。随母渡辛头河至罽宾。遇名德法师槃头达多。即罽宾王之从弟也。渊粹有大量。才明博识独步当时。三藏九部莫不该练。从旦至中手写千偈。从中至暮亦诵千偈。名播诸国远近师之。什至即崇以师礼。从受杂藏中长二含凡四百万言。达多每称什神俊。遂声彻于王。王即请入宫。集外道论师共相攻难。言气始交。外道轻其年幼言颇不逊。什乘隙而挫之。外道折伏愧惋无言。王益敬异。日给鹅腊一双粳米面各三斗酥六升。此外国之上供也。所住寺僧乃差大僧五人沙弥十人营视扫洒。有若弟子。其见尊崇如此。至年十二。其母携还龟兹。诸国皆聘以重爵。什并不顾。时什母将什至月氏北山。有一罗汉见而异之。谓其母曰。常当守护。此沙弥若至三十五不破戒者。当大兴佛法度无数人。与优波掘多无异。若戒不全无能为也。正可才明携诣法师而已。什进到沙勒国顶戴佛钵。心自念言。钵形甚大何其轻耶。即重不可胜。失声下之。母问其故。答云。儿心有分别故钵有轻重耳。遂停沙勒一年。其冬诵阿毗昙。于十门修智诸品无所咨受。而备达其妙。又于六足诸问无所滞碍。沙勒国有三藏沙门名喜见。谓其王曰此沙弥不可轻。王宜请令初开法门。凡有二益。一国内沙门耻其不逮必见勉强。二龟兹王必谓什出我国。而彼尊之是尊我也。必来交好。王许焉。即设大会请什升座说转法轮经。龟兹王果遣重使酬其亲好。什以说法之暇。乃寻访外道经书。善学围陀含多论。多明文辞制作问答等事。又博览四围陀典及五明诸论。阴阳星算莫不必尽。妙达吉凶言若符契。为性率达不厉小检。修行者颇共疑之。然什自得于心未尝介意。时有莎车王子参军王子兄弟二人。委国请从而为沙门。兄字须利耶跋陀。弟字须利耶苏摩。苏摩才伎绝伦专以大乘为化。其兄及诸学者皆共师焉。什亦宗而奉之。亲好弥至。苏摩后为什说阿耨达经。什闻阴界诸入皆空无相。怪而问曰。此经更有何义而皆破坏诸法。答曰。眼等诸法非真实有。什既执有眼根。彼据因成无实。于是研覈大小往复移时。什方知理有所归。遂专务方等。乃叹曰。吾昔学小乘如人不识金以鍮石为妙。因广求义要受诵中百二论及十二门等。顷之随母进到温宿国。即龟兹之北界。时温宿有一道士。神辩英秀振名诸国。手击王鼓而自誓言。论胜我者斩首谢之。什既至以二义相检。即迷闷自失稽首归依。于是声满葱左誉宣河外。龟兹王躬往温宿。迎什还国。广说诸经。四远宗仰莫之能抗。时王子为尼。字阿竭耶末帝。博览群经特深禅要。云已證二果闻法喜踊。乃更设大集请开方等经奥。什为推辩诸法皆空无我分别阴界假名非实。时会听者莫不悲感追悼恨悟之晚矣。至年二十受戒于王宫。从卑摩罗叉学十诵律。有顷什母辞往天竺。谓龟兹王白纯曰。汝国寻衰吾其去矣。行至天竺进登三果。什母临去谓什曰。方等深教应大阐真丹。传之东土唯尔之力。但于自身无利。其可如何。什曰。大士之道利彼忘躯。若必使大化流传。能洗悟矇俗。虽复身当炉镬苦而无恨。于是留住龟兹止于新寺。后于寺侧故宫中。初得放光经。始就披读。魔来蔽文唯见空牒。什知魔所为。誓心踰固。魔去字显。仍习诵之。复闻空中声曰。汝是智人何用读此。什曰。汝是小魔宜时速去。我心如地不可转也。停住二年。广诵大乘经论洞其秘奥。龟兹王为造金师子座。以大秦锦褥铺之。令什升而说法。什曰。家师犹未悟大乘欲躬往仰化。不得停此。俄而大师盘头达多不远而至。王曰。大师何能远顾。达多曰。一闻弟子所悟非常。二闻大王弘赞佛道。故冒涉艰危远奔神国。什得师至欣遂本怀。为说德女问经。多明因缘空假。昔与师俱所不信。故先说也。师谓什曰。汝于大乘见何异相而欲尚之。什曰。大乘深净明有法皆空。小乘偏局多诸漏失。师曰汝说一切皆空甚可畏也。安舍有法而爱空乎。如昔狂人令绩师绩线极令细好。绩师加意细若微尘。狂人犹恨其粗。绩师大怒乃指空示曰。此是细缕。狂人曰。何以不见。师曰。此缕极细。我工之良匠犹且不见。况他人耶。狂人大喜以付织师。师亦效焉皆蒙上赏而实无物。汝之空法亦由此也。什乃连类而陈之。往复苦至经一月馀日。方乃信服。师叹曰。师不能达反启其志。验于今矣。于是礼什为师。言和上是我大乘师。我是和上小乘师矣。西域诸国咸伏什神俊。每年讲说诸王皆长跪座侧。令什践而登焉。其见重如此。什既道流西域名被东川。时符坚僣号关中。有外国前部王及龟兹王弟。并来朝坚。坚引见二王说坚云。西域多产珍奇。请兵往定以求内附。至符坚建元十三年岁次丁丑正月。太史奏云。有星见于外国分野。当有大德智人入辅中国。坚曰。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襄阳有沙门释道安。将非此耶。即遣使求之。至十七年二月。善善王前部王等。又说坚请兵西伐。十八年九月坚遣骁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将前部王及车师王等。率兵七万。西伐龟兹及乌耆诸国。临发坚饯光于建章宫。谓光曰。夫帝王应天而治。以子爱苍生为本。岂贪其地而伐之乎。正以怀道之人故也。朕闻西国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剋龟兹即驰驿送什。光军未至。什谓龟兹王白纯曰。国运衰矣。当有勍敌。日下人从东方来。宜恭承之勿抗其锋。纯不从而战。光遂破龟兹杀纯。立纯弟震为主。光既获什未测其智量。见年齿尚少。乃凡人戏之。强妻以龟兹王女。什距而不受辞甚苦到。光曰。道士之操不踰先父。何可固辞。乃饮以醇酒。同闭密室。什被逼既至遂𮓪其节。或令骑牛及乘恶马欲使堕落。什常怀忍辱曾无异色。光惭愧而止光还中路置军于山下。将士已休。什曰。不可在此。必见狼狈。宜徙军陇上。光不纳。至夜果大雨洪潦暴起。水深数丈。死者数千。光始密而异之。什谓光曰。此凶亡之地不宜淹留。推运揆数应速言归。中路必有福地可居。光从之。至凉州闻符坚已为姚苌所害。光三军缟素大临城南。于是窃号关外称年太安。太安元年正月姑臧大风。什曰。不祥之风当有奸叛。然不劳自定也。俄而梁谦彭晃相系而叛。寻皆殄灭。至光龙飞二年。张掖临松卢水胡沮渠男成及从弟蒙逊反。推建康太守段业为主。光遣庶子秦州刺史太原公纂。率众五万讨之。时论谓业等乌合。纂有威声势必全剋。光以访什。什曰。观察此行未见其利。既而纂败绩于合梨。俄又郭馨作乱。纂委大军轻还。复为馨所败仅以身免。光中书监张资文翰温雅。光甚器之。资病。光博营救疗。有外国道人罗叉。云能差资疾。光喜给赐甚重。什知叉诳诈。告资曰。叉不能为益徒烦费耳。冥运虽隐可以事试也。乃以五色系作绳。结之烧为灰末投水中。灰若出水还成绳者。病不可愈。须臾灰聚浮出复绳本形。既而又治无效。少日资亡。顷之光又卒。子绍袭位。数日光庶子纂杀绍自立。称元咸宁。咸宁二年有猪生子。一身三头。龙出东厢井中到殿前蟠卧。比旦失之。纂以为美瑞。号大殿为龙翔殿。俄而有黑龙升于当阳九宫门。纂改九宫门为龙兴门。什奏曰。皆潜龙出游豕妖表异。龙者阴类出入有时。而今屡见则为灾眚。必有下人谋上之变。宜剋棋修德以答天戒。纂不纳。与什博戏。杀棋曰。斫胡奴头。什曰。不能斫胡奴头。胡奴将斫人头。此言有旨。而纂终不悟。光弟保有子名超。超小字胡奴。后果杀纂斩首。立其兄隆为主。时人方验什之言也。什停凉积年。吕光父子既不弘道。故蕴其深解无所宣化。符坚已亡竟不相见。及姚苌僣有关中。亦挹其高名虚心要请。诸吕以什智计多解。恐为姚谋不许东入。及苌卒子兴袭位。复遣敦请。兴弘始三年三月。有树连理生于广庭。逍遥园葱变为茝。以为美瑞。谓智人应入。至五月兴遣陇西公硕德西伐吕隆。隆军大破。至九月隆上表归降。方得迎什入关。以其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于长安。兴待以国师之礼。甚见优宠。晤言相对则淹留终日。研微造尽则穷年忘勌。自大法东被始于汉明。涉历魏晋经论渐多。而支竺所出多滞文格义。兴少达崇三宝锐志讲集。什既至止。仍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众经。什既率多谙诵无不究尽。转能汉言音译流便。既览旧经义多纰僻。皆由先度失旨不与梵本相应。于是兴使沙门增䂮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睿僧肇等八百馀人咨受什旨。更令出大品。什持梵本兴执旧经以相雠校。其新文异旧者义皆圆通。众心悏伏莫不欣赞。兴以佛道冲邃其行唯善。信为出苦之良津御世之洪则。故托意九经游心十二。乃著通三世论以勖示因果。王公已下并钦赞厥风。大将军常山公显左军将军安城侯嵩并笃信缘业。屡请什于长安大寺讲说新经。续出小品金刚波若十住法华维摩思益首楞严持世佛藏菩萨藏遗教菩提无行呵欲自在王因缘观小无量寿新贤劫禅经禅法要禅要解弥勒成佛弥勒下生十诵律十诵戒本菩萨戒本释论成实十住中百十二门论凡三百馀卷。并畅显神源挥发幽致。于时四方义士万里必集。盛业久大于今咸仰。龙光释道生。慧解入微玄搆文外。每恐言舛入关请决。庐山释慧远学贯群经栋梁遗化。而时去圣久远疑义莫决。乃封以咨什语见远传。初沙门僧睿才识高明。常随什传写。什每为睿论西方辞体商略同异云。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什尝作颂赠沙门法和云。心山育明德。流薰万由延。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凡为十偈辞喻皆尔。什雅好大乘志存敷广。常叹曰。吾若著笔作大乘阿毗昙。非迦旃延子比也。今在秦地深识者寡。折翮于此将何所论。乃悽然而止。唯为姚兴著实相论二卷。并注维摩。出言成章无所删改。辞喻婉约莫非玄奥。什为人神情朗彻傲岸出群。应机领会鲜有伦匹者笃。性仁厚汎爱为心。虚己善诱终日无勌。姚主常谓什曰。大师聪明超悟天下莫二。若一旦后世。何可使法种无嗣。遂以妓女十人逼令受之。自尔以来不住僧坊。别立廨舍供给丰盈。每至讲说常先自说。譬喻如臭泥中生莲花。但采莲花勿取臭泥也。初什在龟兹从卑摩罗叉律师受律。卑摩后入关中。什闻至欣然师敬尽礼。卑摩未知被逼之事。因问什曰。汝于汉地大有重缘。受法弟子可有几人。什答云。汉境经律未备。新经及诸论等。多是什所传出。三千徒众皆从什受法。但什累业障深。故不受师教耳。又杯渡比丘在彭城。闻什在长安。乃叹曰。吾与此子戏别三百馀年。杳然未期。迟有遇于来生耳。什未终日。少觉四大不愈。乃口出三番神咒令外国弟子诵之以自救。未及致力转觉危殆。于是力疾与众僧告别曰。因法相遇殊未尽伊心。方复后世恻怆何言。自以闇昧谬充传译。凡所出经论三百馀卷。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烦。存其本旨必无差失。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以伪秦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于长安。是岁晋义熙。五年也。即于逍遥园依外国法以火焚尸。薪灭形碎唯舌不灰。后外国沙门来云。罗什所谙十不出一。初什一名鸠摩罗耆婆。外国制名多以父母为本。什父鸠摩炎。母字耆婆。故兼取为名。然什死年月诸记不同。或云弘始七年。或云八年。或云十一年。寻七与十一字或讹误。而译经录传中犹有一年者。恐雷同三家无以正焉。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此云童寿。天竺人也。家世国相。什既道流西域。名被东国。时苻坚僭号关中。有外国前部王。及龟兹王弟。并来朝坚。坚于正殿引见二王。因说坚云。西域多产珍奇。乃请兵往定。以求内附。至苻坚建元十三年正月。太史奏云。有星见外国分野。当有大德智人。入辅中国。坚曰。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襄阳有沙门道安。将非此耶。即遣使求之。十八年九月。坚遣骁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等。将前部王。及车师王等。率兵七万。西伐龟兹。及乌耆诸国。临发。坚饯光于建章宫。谓光曰。夫帝王应天而治。以子爱苍生为本。岂贪其地而伐之。正以怀道之人故也。朕闻西国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尅龟兹。即驰驿送什。光军未到。什对龟兹王白纯曰。国运衰矣。当有勍敌日下。宜恭承之。勿抗其锋。钝不从而战。光遂破龟兹。杀纯立纯弟震为主。光既获什。未测其智量。见年齿尚少。乃凡人戏之。强妻以龟兹王女。什拒而不受。辞甚苦到。乃饮以醇酒。不亏其节。或令骑牛。及乘恶马。欲使堕落。什曾无异色。光惭愧而止。光还中路。置军于山下。将士已休。什曰。不可在此。必见狼狈。宜徙军陇上。光不纳。至夜果大雨。洪潦暴起。水深数丈。死者数千。光始异之。什谓光曰。此凶亡之地。不宜淹留。归中路。必有福地可居。光从之。至凉州。闻苻坚已为姚苌所害。光三军缟素。大临城南。于是窃号关外。称年太安。顷之。光卒。子绍袭位。光庶子纂杀绍自立。光弟保有子名超。杀纂斩首。立其兄隆为主。什停凉积年。苌闻高名。虚心要请。诸吕以什智计多解。恐为姚谋。不许东入。及苌卒。子兴袭位。复遣敦请。兴弘始三年三月有树连理。生于庙庭。逍遥园。葱变为𦶜。以为美瑞。谓智人应入。至五月。兴遣陇西公硕德。西伐吕隆。隆军大破。至九月。隆上表归降。方得迎什入关。以其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于长安。兴待以国师之礼。甚见优宠。晤言相对。则淹留终日。研微造尽。则穷年忘勌。自大法东被。始于汉明。涉历魏晋。经论渐多。兴少崇三宝。锐志讲集。什既至止。仍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众经。尽转汉言。音译流便。渐览旧经。义多纰缪皆由先译失旨。不与梵本相应。于是兴使沙门僧䂮。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睿。僧肇等。八百馀人。咨受什旨。更令出大品。什持梵本。兴执旧经以相雠校。文义圆通。众心惬伏。兴以佛道冲𨗉。乃著通三世论。以勖示因果。王公已下。并钦赞厥风。续出小品。金刚般若。十住。法华。维摩。思益。首楞严。持世。佛藏。菩萨藏。遗教。菩提。无行。呵欲。自在王。因缘观。小无量寿。新贤劫。禅经。禅法要。禅要解。弥勒成佛。弥勒下生。十诵律。十诵戒本。菩萨戒本。成寔。十住。中百十二门。诸论。凡三百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4—414 【介绍】: 十六国时僧。京兆人,俗姓张。少年为人佣书,历观经史典籍,尤善《老》、《庄》,及读《维摩诘经》,遂出家。以擅长般若学著称,名振关辅。为鸠摩罗什主要弟子之一,先后在姑臧和长安从师译经。撰有《般若无知论》,《物不迁论》、《不真空论》等,并注《维摩诘经》。
全晋文
肇,京兆人,以庸书为业。后为僧,师事鸠摩罗什于姑臧。寻从入长安,住逍遥园。弘始中为姚兴所害,有集一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京兆人。
史不书氏。
家贫为人佣书。
遂博观经史子集。
尤善庄老。
年十二。
为沙门。
名震三辅。
罗什在姑臧。
往从之。
什与语。
惊曰法中龙象也。
于是携以归关中。
居逍遥园。
详定经论。
四方学者辐辏。
设难交攻。
而肇迎刃而解。
众皆厌服。
时有道生道融僧睿。
皆师罗什。
号童寿之门四圣。
肇初著般若无知论。
什见之曰。
吾解不谢子。
文当相挹。
刘遗民得之。
以呈远公。
远公搏髀叹。
以为未尝有也。
后又著不真空论。
物不迁论。
注维摩经。
什化去追悼之。
又著涅槃无名论。
皆妙造精微。
姚兴敬重其笔札。
使颁传。
义熙十年殁。
寿三十二。
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三
释僧肇。京兆人。家贫以佣书为业。遂因缮写。乃历观经史备尽坟籍。爱好玄微。每以庄老为心要。尝读老子德章。乃叹曰。美则美矣。然期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善也。后见旧维摩经。欢喜顶受披寻玩味。乃言。始知所归矣。因此出家。学善方等兼通三藏及在冠年而名振关辅。时竞誉之徒莫不猜其早达。或千里趍负入关抗辩。肇既才思幽玄又善谈说。承机挫锐曾不流滞。时京兆宿儒及关外英彦。莫不挹其锋辩负气摧䘐。后罗什至姑臧。肇自远从之。什嗟赏无极。及什适长安。肇亦随返。姚兴命肇与僧睿等入逍遥园助详定经论。肇以去圣久远文义多杂。先旧所解时有乖谬。及见什咨禀所悟更多。因出大品之后。肇便著波若无知论凡二千馀言。竟以呈什。什读之称善。乃谓肇曰。吾解不谢子。辞当相挹。时庐山隐士刘遗民见肇此论。乃叹曰。不意方袍复有平叔。因以呈远公。远乃抚机叹曰。未常有也。因共披寻玩味更存往复。遗民乃致书肇曰。顷餐徽问有怀遥仰。岁末寒严体中何如。音寄壅隔增用悒蕴。弟子沈痾草泽常有弊瘁。愿彼大众康和外国法师休悆不。去年夏末见上人波若无知论。才运清俊旨中沈允。推步圣文婉然有归。披味慇勤不能释手。真可谓浴心方等之渊。悟怀绝冥之肆。穷尽精巧无所间然。但闇者难晓犹有馀疑。今辄条之如左。愿从容之暇粗为释之。肇答书曰。不面在昔伫想用劳。得前疏并问。披寻反覆欣若暂对。凉风戒节顷常何如。贫道劳疾每不佳。即此大众寻常什师休胜。秦主道性自然天机迈俗。城堑三宝弘道是务。由使异典胜僧自远而至。灵鹫之风萃乎兹土。领公远举。乃是千载之津梁。于西域还得方等新经二百馀部。什师于大寺出新至诸经。法藏渊旷日有异闻。禅师于瓦官寺教习禅道。门徒数百日夜匪懈。邕邕肃肃致自欣乐。三藏法师于中寺出律部。本末精悉若睹初制。毗婆沙法师于石羊寺出舍利弗毗昙。梵本虽未及译。时问中事发言新奇。贫道一生猥参嘉运遇兹盛化。自恨不睹释迦泥洹之集。馀复何恨。但恨不得与道胜君子同斯法集耳。称咏既深聊复委及。然来问婉切难为郢人。贫道思不关微兼拙于华语。且至趣无言。言则乖旨。云云不已竟何所辩。聊以狂言示詶来旨也。肇后又著不真空论物不迁论等。并注维摩。及制诸经论序。并传于世。及什之亡后。追悼永往翘思弥厉。乃著涅槃无名论。其辞曰。经称有馀无馀涅槃。涅槃秦言无为。亦名灭度。无为者取乎虚无寂寞妙绝于有为。灭度者言乎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斯盖镜像之所归。绝称之幽宅也。而曰有馀无馀者。盖是出处之异号。应物之假名。余尝试言之。夫涅槃之为道也。寂寥虚旷。不可以形名得。微妙无相。不可以有心知。超群有以幽升。量太虚而永久随之弗得其踪。迎之罔眺其首。六趣不能摄其生。力负无以化其体。眇渀惚恍若存若往。五目莫睹其容。二听不闻其响。窈窈冥冥谁见谁晓。弥伦靡所不在。而独曳于有无之表。然则言之者失其真。知之者返其愚。有之者乖其性。无之者伤其躯。所以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释梵乃绝听而雨花。斯皆理为神御。故口为之缄默。岂曰无辩。辩所不能言也。经曰。真解脱者离于言数。寂灭永安无终无始。不晦不明不寒不暑。湛若虚空无名无證。论曰。涅槃非有亦复非无。言语路绝心行处灭。寻夫经论之作也。岂虚构哉。果有其所以不有。故不可得而有。有其所以不无。故不可得而无耳。何者本之有境则五阴永灭。推之无乡则幽灵不竭。幽灵不竭则抱一湛然。五阴永灭则万累都捐。万累都捐。故与道通同。抱一湛然。故神而无功。神而无功。故至功常在。与道通同。故冲而不改。冲而不改。不可为有。至功常在。不可为无。然则有无绝于内。称谓沦于外。视听之所不暨。四空之所昏昧。恬兮而夷。泊焉而泰。九流于是乎交归。众圣于此乎冥会。斯乃希夷之境。太玄之乡而欲以有无题榜其方域而语神道者。不亦邈哉。其后十演九折。凡数千言。文多不载。论成之后上表于姚兴曰。肇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君王得一以治天下。伏惟。陛下睿哲钦明道与神会。妙契环中理无不晓。故能游刃万机弘道终日。依被苍生垂文作范。所以域中有四大王居一焉。涅槃之道。盖是三乘之所归。方等之渊府。眇茫希夷。绝视听之域。幽致虚玄。非群情之所测。肇以微躯猥蒙国恩。得闲居学肆。在付公门下十有馀年。虽众经殊趣胜致非一。涅槃一义常为听习先。但肇才识闇短。虽屡蒙诲喻。犹怀漠漠。为竭愚不已。亦如似有解。然未经高胜先唱。不敢自决。不幸什公去世。咨参无所。以为永恨。而陛下圣德不孤。独与什公神契目击道存。决其方寸。故能振彼玄风以启末俗。一日遇蒙答安成侯嵩问无为宗极。颇涉涅槃无名之义。今辄作涅槃无名论。有十演九折。博采众经托證成喻。以仰述陛下无名之致。岂曰开诣神心穷究远当。聊以拟议玄门班喻学徒耳。若少参圣旨愿敕存记。如其有差伏承旨授。兴答旨慇勤。备加赞述。即敕令缮写班诸子侄。其为时所重如此。晋义熙十年卒于长安。春秋三十有一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4—717 【介绍】: 唐僧。光州人,俗姓唐。少通经史百家,及长,出家,为文纲法师高足,精《四分律》。居会稽龙兴寺,时号大和尚。中宗时,徵召至京师,为菩萨戒师。后辞归,度人置寺。知江表多行《十诵律》,乃请帝墨敕执行南山律宗,《四分律》始盛于江淮间。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唐氏。其先颍川人。晋永嘉南渡迁光州。遂世为光州人。岸生而不群。始自期以儒学奋。既而悔之。乃求薙染。夜梦迦叶波有所教戒。且阅经所见。与梦中语合。由是慧解日进。而声名日起。时初法师方以道德重扬。越俗号大和尚。岸从之。住会稽龙兴寺。中宗朝。诏偕诸大德见内殿。宠遇隆渥。上因从受菩萨戒。诏图其形林光宫。且制赞其辞曰。戒珠皎洁。慧流清净。身局五篇。心融八定。学纵真典。观通实性。维持法务。纪纲僧政。律藏冀以传芳。象教因乎光盛。历任白马中兴。庄严荐福罔极等寺。纲维之职。天下以为荣。锡赉山积云委。俄还乡里。度人建寺以散之。而星霜之变。复二纪于兹矣。迫钟漏之期。念钓游之地。开元五年八月十日卒于龙兴。寿六十四。弟子。以礼葬。礼部侍郎姚奕。撰文勒碑云。先是江表。盛行十诵至岸为天子师。动以墨敕从事。东南之僧罔敢或戾。而四分之传。繄亦岸之力欤。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道岸。
姓唐氏。
世居颖川。
是为大族。
汉尚书令琳司空珍吴尚书仆射固雍州刺史彬凉镇北将军瑶之后也。
永嘉南度迁于光州。
衣冠人物晖映今古。
岸生而不群少而奇概。
爰在髫龀有若老成。
齿胄胶庠侚齐坟典。
犹恐闻见未博艺业有遗。
遂浮江淮达洙泗探禹穴升孔堂。
多历年所矣。
操翰林之鼓吹。
游学海之波澜。
讨论百家商攉三教。
乃叹曰。
学古入官纡金拾紫。
儒教也。
餐松饵柏驾鹤乘龙。
道教也。
不出轮回之中俱非筏喻之义。
岂若三乘妙旨六度宏功。
缁铢世间掌握沙界哉。
遂落发出家洗心访道。
一音克举四句精通。
竖修律仪深入禅慧。
夜梦迦叶来为导师。
朝阅真经宛契冥牒。
由是声名籍甚远近吹嘘。
为出世之津梁。
固经行之领袖。
十方龙象罔不师范焉。
万国鹓鸾无敢詶对者。
向若回兹妙识适彼殊途。
议才必总于四科。
济世雅符于三杰。
有若越中初法师者。
秘藏精微罔不明练。
道高寰宇德重丘山。
岸闻善若惊同声相应。
乘杯去楚杖锡游吴。
云雾一披钟鼓齐振。
期牙合契澄什联芳。
由是常居会稽龙兴寺焉。
扬越黎庶江淮释子。
辐辏乌合巷少居人。
罕登元礼之门。
且睹公超之市。
岸身遗缠盖心等虚空。
不择贤愚无论贵贱。
温颜接待善诱克勤。
明鉴莫疲洪钟必应。
皆窥天挹海虚往实归。
其利博哉。
无得称也。
时号为大和尚。
登无畏座讲木叉律。
容止端严。
辞辩清畅。
连环冰释理窟毫分。
瞻仰者皆悉由衷。
听受者得未曾有。
于是高僧大士心醉神倾。
捐弃旧闻佩服新义。
江介一变其道大行。
孝和皇帝精贯白业游艺玄枢。
闻而异焉。
遣使徵召前后数介。
然始入朝与大德数人同居内殿。
帝因朝暇躬阅清言。
虽天眷屡回而圣威难犯。
凡厥目对靡不魂惊。
皆向日趋风灭听收视。
岸人望虽重僧腊未高。
犹沦居下筵累隔先辈。
惜帝有轮王之位不起承迎。
以吾为舍那之后晏然方坐。
皇帝睹其高尚。
伏以尊严偏赐衣钵。
特彰荣宠。
因请如来法味屈为菩萨戒师。
亲率六宫围绕供养。
仍图画于林光宫。
御制画赞。
辞曰。
戒珠皎洁。
慧流清净。
身局五篇心融八定。
学综真典。
观通实性。
维持法务。
纲统僧政律藏冀兮传芳。
象教因乎光盛。
比夫灵台影像麟阁丹青。
功德义殊。
师臣礼异。
铨择网管统帅僧徒者。
有司之任也。
以岸盛德广大至行高邈。
思遍雨露特变章程。
所历都白马中兴。
庄严荐福罔极等寺纲维总务。
皆承敕命深契物心。
天下以为荣。
古今所未有。
中宗有怀罔极追福因心。
先于长安造荐福寺。
事不时就作者烦劳。
敕岸与工部尚书张锡。
同典其任。
广开方便博施慈悲。
人或子来役无留务。
费约功倍。
帝甚嘉之顿邀赏锡。
何间昏晓既荷天泽。
言酬恩地遂还光州。
度人置寺。
于是祇陀苑囿郁起僧坊。
拘邻比丘便为人宝。
能事斯毕夫何恨哉。
江海一辞星霜二纪。
每怀成道之所。
更迫钟漏之期。
遂去上京还至本处。
将申顾命精择门人僧行超玄俨者。
是称上足也。
克传珠髻之宝。
俾赐金口之言。
右胁而卧示其泡幻也。
以开元五年岁次丁巳八月十日。
灭度于会稽龙兴道场。
时年六十有四。
海竭何依。
山崩安仰。
天人感恸道俗哀号。
执绋衣缞动盈万计弟子龙兴寺慧武寺主义海都维那道融大禹寺怀则大善寺道超齐明寺思一云明寺慧周洪邑寺怀莹香严寺怀彦平原寺道纲湖州大云寺子瑀兴国寺慧纂等。
秀禀圭璋器承磨琢。
荷导蒙之力怀栝羽之恩。
思播芳尘必题贞石。
乃请礼部侍郎姚奕为碑纪德。
初岸本文纲律师高足也。
及孝和所重其道克昌。
以江表多行十诵律东南僧坚执罔知四分。
岸请帝墨敕执行南山律宗。
伊宗盛于江淮间者岸之力也。
僧旻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7—527 【介绍】: 南朝梁僧。吴郡富春人,俗姓孙。七岁出家,居虎丘西山寺。力学不怠,志操冠群辈。后居扬都庄严寺。自齐迄梁,登座讲说逾二十年。梁武帝天监初与诸僧于上定林寺抄一切经论。著有《论疏杂集》、《四声指归》、《诗谱决疑》等,尤以《成实论义疏》著名。与智藏、法云合称梁代三大法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孙氏。
世居吴之富春。
三国有吴之后也。
幼孤。
七岁出家。
住虎丘西山寺。
师事僧回。
从受五经义。
宋吏部郎吴郡张辩。
尝谓之曰。
沙弥何姓。
家何处。
旻曰。
贫道姓释。
家此山。
辩异之。
特进张绪。
见而叹曰。
松柏虽小。
已有凌云之气。
年十三。
随回出都。
住白马寺年十六。
回亡。
移住庄严寺。
师事昙景。
与同寺法云神冈法关。
夕则合帔而卧。
昼则假衣而行。
往返咨询。
柔次远亮四师。
大明经律论指。
振发拥滞。
虽命世硕学。
无所是非。
齐文慧帝。
竟陵王。
深加贵敬。
尚书令王俭。
尝延僧宗。
讲涅槃经。
旻所扣问。
辄摧衄。
俭曰昔姚兴于逍遥园。
使竺道生。
道融义。
往复百翻言义俱切。
众服其英秀。
今旻法师过之远矣。
文宣帝请柔次二师。
讲成实论。
旻于末席。
有所议论。
辞旨清新。
宏邈。
听者倾属。
次师乃放麈尾叹曰。
老夫受业彭城精思五聚。
有十五番。
诚为难窟。
每恨不逢勍敌。
自至金陵五年。
始见竭于今日矣。
待为思之。
晚讲当答。
及晚裁复数交。
辞义遂拥。
次师动容。
顾四座曰。
后生可畏。
永明十年。
始二十六岁。
讲成实论于兴福寺。
先辈后进。
道俗交会。
不远万里。
呜呼盛哉。
晋宋来学者。
务高谈大语。
以相誇罩。
而旻谦让。
恬静若不能言。
晋安太守彭城刘业谓旻曰。
师于经论该博。
何以立义多儒。
答曰贫道谨依经文。
文玄则玄。
文儒则儒。
不知其他也。
竟陵王世子昭胄出守会稽。
或邀旻往征虏亭饯之。
旻曰吾与相识于讲席间耳。
然未尝修诣。
闻其得郡便往。
意所不欲。
众由是亦罢。
永元初。
诏僧局。
请僧三十人。
入华林园夏讲。
僧正拟旻法主。
旻却之。
或问其故。
答曰。
此徒外润。
不能内益。
由是誉传遐迩。
琅琊王仲宝吴郡张思光。
学冠当时。
并投分纳交。
申以缟滞。
齐乱避地入东。
逮梁天监五年。
诏僧正慧超。
到房请。
与法宠法云。
汝南周舍等。
入华林园道义。
六年制注般若经。
请京城五大法师于五寺。
首讲。
以旻道居其右。
深其悦可。
又诏于慧轮殿。
讲胜鬘经。
帝躬临听。
僧智僧晃临川王记室东莞刘协等。
三十人。
同抄定林寺一切经论。
以类相从成。
八十卷。
皆取旻考正来上。
十一年。
感风疾。
诏吴郡太守张充吴兴太守谢览给。
舟仗资粮津发至都。
晋陵太守蔡撙出门候之。
叹曰。
昔仲尼素王于周。
今旻公又素王于梁矣。
天监末。
诏庄严寺。
建八座法轮。
讲者五僧。
以年腊相次。
旻最处后。
而徒众剧繁。
庄严讲堂。
宋世祖所立者。
其高广𮞅[〦/柔]。
非他处比。
是日至不能容。
诏听停讲五十日。
益辟窗牗。
进床五十张。
犹云迫隘。
桄程为之摧折云。
讲十地经于简静寺。
先为筑堂五间。
以增其旧。
至日悉满。
尤薄于势要。
吴郡陆倕一日造房。
旻称疾不见。
倕欣然曰。
此诚弟子所望也。
时吴兴太守萧昂过山展礼。
山主智迁以告旻。
旻曰。
吾山薮病夫。
无事见贵二千石。
昔戴颙隐居北岭。
宋江夏王诣之。
颙高卧牗下。
不与相见。
吾虽德薄。
请附于戴公。
及萧至。
旻从后门遁去。
其年。
皇太子亦遣通事舍人何思澄。
致礼赠物。
大通五年。
诏还都。
徙居开善寺。
于路旧疾。
增剧八年二月一日卒。
寿六十一诏。
以其月六日。
窆钟山之开善。
初旻乐禅默。
乃依所立义。
获入定。
问诸禅师。
皆曰门户虽殊。
造寂则一。
每开讲先使众于坐定后为舍灵转经曰。
道安故事也。
时灵根寺道超。
勤学。
每祷佛。
愿如旻。
忽梦。
人曰。
僧旻法师。
毗婆尸佛时。
已能讲说。
君始发心。
岂可遽及耶。
但自加功。
当得开解。
旻造弥勒像。
朝夕礼谒。
梦像遣化。
送菩提树。
曰菩提者。
梁言道场树也。
弟子颇宣其言。
旻止之。
著述殆百馀卷。
行世。
续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初
释僧旻。
姓孙氏。
家于吴郡之富春。
有吴开国大皇帝其先也。
幼孤养能言而乐道。
七岁出家。
住虎丘西山寺。
为僧回弟子。
从回受五经。
一闻能记。
精神洞出标群独秀。
每与同辈言谑及诸典礼。
未尝不慨慨然欲为己任。
宋吏部郎吴郡张辩谓之曰。
沙弥何姓家在何处。
旻曰。
贫道姓释。
家于此山。
辩甚异之。
特进张绪见而叹曰。
松柏虽小已有陵云之气。
由是显誉。
年十三随回出都住白马寺。
寺僧多以转读唱导为业。
旻风韵清远了不厝意。
年十六而回亡。
哀容俯仰率由自至。
丧礼毕移住庄严师仰昙景。
景久居寺任。
雅有风轨。
大小和从。
寺给僧足。
旻安贫好学。
与同寺法云禅岗法开。
禀学柔次达亮四公经论。
夕则合帔而卧。
昼则假衣而行。
往返咨询不避炎雪。
其精力笃课如此。
大明数论究统经律。
原始要终望表知里。
内鉴诸己旁启同志。
前疑往结靡不冰泮。
虽命世硕学有是非之辩。
旻居中振发曾无拥滞。
光绪既著风猷弘远。
齐文惠帝竟陵王子良。
深相贵敬请遗连接。
尚书令王俭。
延请僧宗讲涅槃经。
旻扣问联环言皆摧敌。
俭曰。
昔竺道生入长安。
姚兴于逍遥园见之。
使难道融义。
往复百翻言无不切。
众皆睹其风神服其英秀。
今此旻法师超悟天体。
性极照穷言必典诣。
能使前无横阵。
便是过之远矣。
文宣尝请柔次二法师。
于普弘寺共讲成实。
大致通胜冠盖成阴。
旻于末席论议。
词旨清新致言宏邈。
往复神应听者倾属。
次公乃放麈尾而叹曰。
老子受业于彭城。
精思此之五聚。
有十五番以为难窟。
每恨不逢勍敌。
必欲研尽。
自至金陵累年始见竭于今日矣。
且试思之晚讲当答。
及晚上讲裁复数交词义遂拥。
次公动容顾四坐曰。
后生可畏。
斯言信矣。
年二十六。
永明十年始于兴福寺讲成实论。
先辈法师高视当世排竞下筵。
其会如市山栖邑寺莫不掩扉毕集。
衣冠士子四衢辐凑。
坐皆重膝不谓为迮。
言虽竟日无起疲倦。
皆仰之如日月矣。
希风慕德者不远万里相造。
自晋宋相承凡论议者。
多高谈大语竞相誇罩。
及旻为师范。
棱落秀上机变如神。
言气典正。
座无洪声之侣。
重又性多谦让。
未常以理胜加人。
处众澄眸如入禅定。
其为道俗所推如此。
时人称曰。
折剖磐隐通古无例。
条贯始终受者易悟。
庶方荡诸异论大同正法矣。
于是名振日下。
听众千馀。
孜孜善诱曾无告倦。
晋安太守彭城刘业。
尝谓旻曰。
法师经论通博。
何以立义多儒。
答曰。
宋世贵道生。
开顿悟以通经。
齐时重僧柔。
影毗昙以讲论。
贫道谨依经文。
文玄则玄。
文儒则儒耳。
时竟陵王世子萧照胄。
出守会稽。
要旻共往。
征虏别之。
旻曰。
吾止讲席。
相识未尝修诣。
承其得郡。
便狼狈远别。
意所不欲。
众因是亦止。
永元元年。
敕僧局请三十僧。
入华林园夏讲。
僧正拟旻为法主。
旻止之。
或曰何故。
答曰。
此乃内润法师。
不能外益学士。
非谓讲者。
由是誉传遐迩名动京师。
琅琊王仲宝。
吴人张思光。
学冠当时清贞独绝。
并投分请交申以缟带。
年立之后频事开解蔚为宗匠。
九部五时若指诸掌。
玄理伏难坦然夷易。
故缁素结辙华俗邀延往复屯萃矣。
时有令闻夙成负先来之风。
耆年素望怀新旧之耻。
设伏者比肩翘关者间出。
旻随方领会。
弘量有馀。
皆衔璧舆榇响然风靡者一人而已。
值齐历横流道属昏诐。
时宠小人世嫉君子。
因避地徐部。
仍受请入吴。
法轮继转胜幢屡建。
皆随根获润有声南北。
皇梁膺运乃翻然自远言从帝则。
以天监五年游于都辇。
天下礼接下筵亟深眷悦。
敕僧正慧超衔诏至房。
欲屈与法宠法云汝南周舍等。
时入华林园讲论道义。
自兹已后优位日隆。
六年制注般若经。
以通大训。
朝贵皆思弘厥典。
又请京邑五大法师。
于五寺首讲。
以旻道居其右。
乃眷帝情深见悦可。
因请为家僧。
四事供给。
又敕于慧轮殿讲胜鬘经。
帝自临听。
仍选才学道俗释僧智僧晃临川王记室东莞刘协等三十人。
同集上定林寺。
抄一切经论以类相从。
凡八十卷。
皆令取衷于旻。
十一年春忽感风疾后虽小间。
心犹忘误言语迟蹇。
旻曰。
自登座讲说已二十年。
如见此病例无平复。
讲事尽矣。
乃修饰房内隔立道场日夜礼忏。
后吴郡太守张充。
吴兴太守谢览。
各遣僚左至都表上延请。
有敕给船仗资粮发遣。
二郡迎候舟楫满川。
京师学士云随雾合。
中途守宰莫不郊迎。
晋陵太守蔡撙。
出侯门迎之叹曰。
昔仲尼素王于周。
今旻公又素王于梁矣。
天监末年。
下敕于庄严寺。
建八座法轮。
讲者五僧以年腊相次。
旻最处后。
众徒弥盛。
庄严讲堂。
宋世祖所立。
栾栌增映延袤遐远。
至于是日不容听众。
执事启闻。
有敕听停讲五日。
悉移窗户四出檐霤。
又进给床五十张。
犹为迫迮。
桄桯摧折日有十数。
得人之盛皆此类焉。
旻因舍什物嚫施拟立大堂。
虑未周用付库生长传付后僧。
又于简静寺讲十地经。
堂宇先有五间。
虑有迫迮又于堂前权起五间。
合而为一。
及至就讲寺内悉满。
斯感化之来殆非意矣。
少与齐人张融谢眺友善。
天下才学通人莫不致礼。
虽居重名不嘉荣势。
闲处一室简通豪右。
众人多恨之。
唯吴郡陆倕。
博学自居。
名位通显早崇礼敬。
旻亦密相器重。
时为太子中庶。
傧从到房。
旻称疾不见。
倕欣然曰。
此诚弟子所望也。
人皆推倕之爱名德也。
弥重旻之不趣于世。
暨普通之后。
先疾连发弥怀退静。
夜还虎丘人无知者。
时萧昂出守吴兴。
欲过山展礼。
山主智迁先知以告旻。
旻曰。
吾山薮病人。
无事见贵二千石。
昔戴颙隐居北岭。
宋江夏王入山诣之。
高卧牖下不与相见。
吾虽德薄请附戴公之事矣。
及萧至旻从后门而遁。
其年皇太子。
遣通事舍人何思澄。
衔命致礼。
赠以几杖炉奁褥席麈尾拂扇等。
五年下敕延还移住开善。
使所在备礼发遣。
不得循常以稽天望。
于路增剧未堪止寺。
权停庄严因遂弥留以至大渐。
良医上药备于寺内。
中使参侯相望驰道。
以大通八年二月一日清旦。
卒于寺房。
春秋六十一。
天子悲惜储君嗟惋。
敕以其月六日。
窆于钟山之开善墓所。
丧事大小随由备办。
隐士陈留阮孝绪。
为著墓志。
弟子智学慧庆等。
建立三碑。
其二碑。
皇太子湘东王。
并为制文树于墓侧。
徵士何胤。
著文立于本寺。
初旻尝乐于禅默。
乃依所立义试遍安心。
旬日之间遂得入定。
问诸禅师皆云。
门户虽殊造寂不异。
又尝于讲日谓众曰。
昔弥天释道安。
每讲于定坐后。
常使都讲等为含灵转经三契。
此事久废。
既是前修胜业。
欲屈大众各诵观世音经一遍。
于是合坐欣然远近相习。
尔后道俗舍物乞讲前诵经。
由此始也。
时有灵根寺道超比丘。
勤学自励。
愿明解如旻。
梦有人言。
僧旻法师毗婆尸佛。
已能讲说。
君始修习。
云何可等。
但自加功。
不患不达。
随分得解。
后大领悟。
旻尝造弥勒佛并诸供具。
朝夕礼谒。
乃梦见弥勒佛遣化菩萨送菩提树与之。
菩萨曰。
菩提树者。
梁言道场树也。
弟子颇宣其言。
旻闻而勖之曰。
礼有六梦。
正梦唯一。
乃是好恶之先徵。
故周立占梦之官。
后代废之。
正以俗人浇薄亟多假托。
吾前所梦乃心想耳。
汝勿传之。
以庄严寺门及诸墙宇古制不工。
又吴虎丘山西寺朽坏日久。
并加缮改事尽弘丽。
旻所造经像全不封附。
须者便给。
放生布施未尝倦废。
弟子咨曰。
和上所修功德诚多。
未始建大斋会。
恐福事未圆。
旻曰。
大斋乃有一时发起之益。
吾寡乏人力难得尽理。
又且米菜酱酢樵水汤灰践踰浇炙。
信伤害微虫岂有数量。
虑有此事故不敢为也。
始复求寄王官官府有势之家。
使役虽多弥难尽意。
近识观之藉此开悟。
智者窥人有求名之诮。
要请法俗侵星早到。
若不专至有乖素心。
若现斯言犹涉讥笑。
故吾不为也。
旻美言笑善举止。
吐纳膏油自生顾眄风飙满室。
凡所施为不为名利。
勤注教勖形于言晤。
先人后己常若不及。
常有馀师言弟子不恭者。
旻呼与相见为设饮食。
方便诱喻遂成善士。
生无左道卜筮。
不妄同惑凡人。
又不假托奇怪以诳近识。
贵人君子皆景慕焉。
营居负贩者亦望风而畏敬。
闻其名者伪夫正鄙夫立。
所著论疏杂集。
四声指归诗谱决疑等。
百有馀卷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