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8,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溪蛮
蛮榼
蛮村
蛮寇
蛮童
蛮猺
蛮俗
蛮子
蛮蜑
蛮酋
蛮娘
阿蛮
蛮王
鱼蛮
蛮徭
《漢語大詞典》:溪蛮(溪蠻)
即五溪蛮。 东汉 至 宋 对分布在今 湘 西及 黔 、 川 、 鄂 三省交界地区 沅水 上游若干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其地有五溪( 雄溪 、 樠溪 、 酉溪 、 无溪 、 辰溪 ),故称。宋史·蛮夷传一·西南溪峒诸蛮上:“ 夔州路 转运使 丁谓 言:‘溪蛮入粟实缘边砦栅,顿息 施 万 诸州馈餉之弊。’” 清 钱谦益 《湖广常德府桃源县知县张醇儒授文林郎制》:“今之 桃源 ,介在 沅 湘 溪蛮,接跡亦稍勤征缮矣。”
分類:对分分布
《漢語大詞典》:蛮榼(蠻榼)
南方制的酒器。 唐 白居易 《夜招晦叔》诗:“高调秦筝一两弄,小花蛮榼二三升。” 宋 张先 《木兰花·送张中行》词:“ 吴 船渐起晚潮生,蛮榼未空寒日短。” 清 曹寅 《后陶索酒看城西花戏柬》诗:“桃李漫山人坐卧,一双蛮榼罄来无。”
《漢語大詞典》:蛮村(蠻村)
蛮人的村庄。亦泛指荒村。 宋 苏轼 《寄虎儿》诗:“谋生看拙否,送老此蛮村。” 宋 苏轼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诗之三:“倦看涩勒暗蛮村,乱棘孤藤束瘴根。”
分類:蛮人村庄
《漢語大詞典》:蛮寇(蠻寇)
蛮邦强徒。 清 李渔 《风筝误·请兵》:“他是真蛮寇,不比寻常蜂蠆小罗嘍。” 清 李渔 《风筝误·运筹》:“前日蛮寇薄城,亏我用奇兵退去。”
《漢語大詞典》:蛮童(蠻童)
亦作“ 蛮僮 ”。 南方的童仆。 宋 梅尧臣 《茶磨》诗之二:“欲将雀舌成云末,三尺蛮童一臂旋。” 宋 陆游 《林亭书事》:“约束蛮僮收药富,催呼稚子晒书忙。”
分類:南方童仆
《漢語大詞典》:蛮猺(蠻猺)
亦作“ 蛮徭 ”。 旧时对少数民族瑶族的蔑称。 宋 叶适 《朝议大夫蒋公墓志铭》:“ 武陵 二年,军律严静, 蛮猺 震服,省地晏然。” 清 泣红 《胭脂血弹词》第六回:“苦则苦,艷质消磨烽火里;愁则愁,红颜怎得敌 蛮猺 ?”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蠲税课农, 蛮徭 大和。”
《漢語大詞典》:蛮俗(蠻俗)
蛮地风俗。 宋 欧阳修 《和丁宝臣游甘泉寺寺在临江一山上与县廨相对》:“野僧岂解惜清泉,蛮俗那知为胜迹。”
分類:地风风俗
《國語辭典》:蛮子(蠻子)  拼音:mán zi
1.旧时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贱称。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老虔婆和那蛮子设计,送到相公一封书,说相公病危死了。」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他屋里一个头领,骂我蛮子前,蛮子后。」
2.奴婢。《称谓录。卷三二。贱称》:「郎仁宝七脩类稿云:『南子相貌鄙薄轻浮,皆类乎厮役,故称奴婢为蛮子。』据此,则蛮子亦贱称也。」
《漢語大詞典》:蛮氏(蠻氏)
(1).古国名。在今 河南省 临汝县 西南, 汝阳县 东南。左传·成公六年:“ 晋 伯宗 、 夏阳説 、 卫 孙良夫 、 宁相 、 郑 人、 伊雒之戎 、 陆浑 、 蛮氏 侵 宋 ,以其辞会也。”吕氏春秋·精谕:“ 晋 果使祭事先,因令 杨子 将卒十二万而随之,涉於 棘津 ,袭 聊阮 、 梁 、 蛮氏 ,灭三国焉。”
(2).古代寓言中的小国名。庄子·则阳:“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 触氏 ,国於蜗之右角者曰 蛮氏 。”参见“ 蛮触 ”。
《漢語大詞典》:蛮蜑(蠻蜑)
南方少数民族名。多船居,称蜑户,也称蛋户。陈书·徐世谱传:“世居 荆州 为主帅,征伐 蛮蜑 。”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 邕州 旧以刺竹为墻, 蛮蜑 来侵,竟不能入。”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诸葛武侯 相 蜀 ,制 蛮蜑 侵 汉 界。自 吐蕃 西至东,接 夷陵 境,七百餘年不復侵軼。”
《漢語大詞典》:蛮酋(蠻酋)
蛮人的首领。宋史·仁宗纪三:“ 桂阳 蛮降,授蛮酋三人奉职。” 明 唐顺之 《读〈春秋〉》:“夫 楚庄 者,又蛮酋之雄耳。”
分類:蛮人首领
《漢語大詞典》:蛮娘(蠻娘)
指南方青年妇女。 唐 李贺 《湘妃》诗:“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緑泪花红。” 明 徐渭 《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诗之三:“篋茜奩螺取次将,长红大翠儘蛮娘。” 清 陈维嵩 《竹枝·粤东词》:“番君庙后鷓鴣飞,素馨花落蛮娘归。”
《漢語大詞典》:阿蛮(阿蠻)
(1). 唐 女伶名。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上:“时 新丰 初进女伶 谢阿蛮 ,善舞,上与妃子钟念,因而受焉。”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马上琵琶催去急, 阿蛮 空恨艷阳春。”
(2).指 唐 白居易 女侍 小蛮 。 白居易 尝有“樱桃 樊素 口,杨柳 小蛮 腰”之句。 清 赵文哲 《探春·新柳》词:“一捻腰支,二分眉嫵,絶忆 阿蛮 娇小。”
(3). 杨贵妃 的小名。 唐 罗隐 《帝幸蜀》诗:“ 马嵬 山色翠依依,又见鑾舆幸 蜀 归。泉下 阿蛮 应有语,这迴休更怨 杨妃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八·杨妃小字:“ 杨妃 小字,《外传》诸书皆曰 玉环 。鹤林玉露载 唐 狄昌 诗曰:‘ 马嵬 烟柳正依依,又见鸞舆幸 蜀 归。地下 阿蛮 应有语,这回休更罪 杨妃 。’ 阿蛮 又似妃之小字。况 狄昌 唐 人,必知之真。”
《漢語大詞典》:蛮王(蠻王)
指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重阳:“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 明 徐熥 《送李太守擢宪滇南》诗:“趁墟 滇 客龙名市,纳款蛮王象渡河。”
《漢語大詞典》:鱼蛮(魚蠻)
亦作“ 鱼蛮子 ”。 渔夫,渔民。 宋 苏轼 《鱼蛮子》诗:“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不如鱼蛮子,驾浪浮空虚。” 金 刘迎 《别后有怀元济》诗:“世事君方厌蜗角,生涯我欲赋鱼蛮。” 明 袁宏道 《钓竿行》:“朝随鸥保歌,夜引鱼蛮醉。” 清 唐孙华 《瓜洲屯船坞泊舟》诗:“草市千帆停估舶,茅庐三尺卧鱼蛮。” 清 曹寅 《江口网鱼夜归》诗:“酒旗旧识鱼蛮子,水槛新移沙漫洲。”
分類:渔夫渔民
《漢語大詞典》:蛮徭(蠻徭)
见“ 蛮猺 ”。
《漢語大詞典》:蛮猺(蠻猺)
亦作“ 蛮徭 ”。 旧时对少数民族瑶族的蔑称。 宋 叶适 《朝议大夫蒋公墓志铭》:“ 武陵 二年,军律严静, 蛮猺 震服,省地晏然。” 清 泣红 《胭脂血弹词》第六回:“苦则苦,艷质消磨烽火里;愁则愁,红颜怎得敌 蛮猺 ?”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蠲税课农, 蛮徭 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