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潜龙勿用(潜龙勿用)  拼音:qián lóng wù yòng
蛟龙隐藏蛰伏,不为世所知。比喻贤才遭埋没,不受重用。《易经。乾卦。初九》:「潜龙勿用。」《艺文类聚。卷四六。职官部二。太傅》引〈周王褒太傅燕文公于谨碑铭〉:「函崤重险,钟鼎沦覆,潜龙勿用,瞻乌在室。」
《国语辞典》:猛虎归山,蛟龙入海(猛虎归山,蛟龙入海)  拼音:měng hǔ guī shān,jiāo lóng rù hǎi
(谚语)放走猛虎和蛟龙,从此不得太平。比喻放走恶人,一旦得势,作威作福,天下永无宁日。如:「你就这样放他走,岂不是猛虎归山,蛟龙入海,后患无穷吗?」
《漢語大詞典》:凤翥龙蟠(鳳翥龍蟠)
像凤凰飞舞,蛟龙盘曲。比喻体势的飞扬劲建,回旋多姿。晋书·王羲之传论:“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 清 纳兰性德 《扈驾西山》诗:“凤翥龙蟠势作环,浮青不断 太行山 。”
《漢語大詞典》:凤舞龙蟠(鳳舞龍蟠)
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相配得当。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不想这一拜,恰恰的合成一个‘名花并蒂’;儼然是金厢玉琢,凤舞龙蟠。”
《国语辞典》:潜龙伏虎(潜龙伏虎)  拼音:qián lóng fú hǔ
潜藏的蛟龙,蛰伏的猛虎。比喻未受重用的贤才。明。沈鲸《双珠记》第四一出:「今日里笔生香,冠礼闱,似潜龙伏虎,际却风云会。」
《漢語大詞典》:蟠龙踞虎(蟠龍踞虎)
犹言龙蟠虎踞。像盘绕着的蛟龙,像蹲卧着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宋 秦观 《游汤泉记》:“是日风曀,望 建业 江山蟠龙踞虎之状,皆依约而得之。”亦作“ 蟠龙卧虎 ”。 贾芝 等《颂歌·万丈高楼从地起》:“蟠龙卧虎高山顶,万丈高楼从地起。”参见“ 龙蟠虎踞 ”。
《國語辭典》:龙蟠虎踞(龍蟠虎踞)  拼音:lóng pán hǔ jù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参见「龙盘虎踞」条。唐。李白 永王东巡歌:「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英烈传》第一三回:「我看金陵乃龙蟠虎踞,真圣主之都。」
《漢語大詞典》:蜃浪
谓蛟龙掀起的波涛。 明 胡山 《与彭仲谋》诗:“秋云蜃浪黑,夜雨鬼灯青。”
《漢語大詞典》:蚗龙(蚗龍)
蛟龙之属。蚗,通“ 蛟 ”。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明月之珠出於江海,藏於蚌中,蚗龙伏之。”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许氏 説 淮南 云蚗龙,龙属也。音决。” 司马贞 索隐:“蚗蠪伏之。按:蚗当为‘蛟’。蠪音龙,注音决,误也。”
分類:蛟龙裴骃
《漢語大詞典》:鲲鲠(鯤鯁)
古代传说中的蛟龙类动物。《淮南子·墬形训》:“介鳞生蛟龙,蛟龙生鯤鯁,鯤鯁生建邪,建邪生庶鱼,凡鳞者生於庶鱼。”
《漢語大詞典》:蛟龙擘水(蛟龍擘水)
蛟龙破浪前进。比喻船驶得快。 宋 曾巩 《南湖行》之一:“放舩纵櫂鼓声促,蛟龙擘水争驰逐。”
《國語辭典》:蛟龙得水(蛟龍得水)  拼音:jiāo lóng dé shuǐ
传说蛟龙得水后,便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干的人得到施展本领、抱负的机会。《管子。形势》:「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魏书。卷七三。杨大眼传》:「吾之今日,所谓蛟龙得水之秋。」
《漢語大詞典》:蛟螈
蛟龙与蝾螈。泛指水族。汉武帝内传:“﹝ 西王母 曰﹞:‘此子( 东方朔 )昔为太上仙官,太上令到 方丈山 ,但务游戏,擅弄雷电,激波扬风,致令蛟螈陆行,山崩海竭,太上摘斥,使在人间。’”